人生1500問

張講師答:

萬法惟心,就是同樣的名山大川有人在那邊修成,也有很多人在那邊也不過就是個凡夫俗子,有些地方你感覺氣感很強,你的心開了,卻也有人住在那裏整天生悶氣,所以這都是自己內心的選擇了。

那不如我們這樣說,如果要修行最主要的關鍵是你的內心,你的心是怎麼想的,你用什麼樣的心去待人的,這個占90%,再來呢你說地理有一點影響,那頂多占1%,占2%嘛,你說天質有一些影響的,有的,那占1%、2%,很多事都有影響。

但是你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好好的修行,精進你的心智想要好好修行,基本上那1%、2%的影響力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你只要把這90%、98%把它掌握好,那已經成道也就綽綽有餘了。

張講師答:

您好!您問的這個問題是道破了現在很多人一般的盲點,這個盲點就是大家都認為功德很多很多的時候就可以成佛了,就可以脫離六道輪迴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啊。因為如果你幫助了一個人,種下了這個因,來世就是別人幫助你,幫助的人很多很多,來世你有很好的善緣很多很多人幫助你,你這輩子佈施了好多好多錢給人,就是下輩子你將會賺很多很多的錢,你做了好多好多的福德就是下輩子呢你的耳垂會很大,額頭會很寬,整個人看起來氣宇軒昂,這個叫做有漏因,就是你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種惡因有惡果,我想大家都瞭解。

你種善因有善果大家也都瞭解,那這個還是因果迴圈的定律啊,種惡因、種善因就像仰空射箭,你的功德大就是那個力氣大箭射得遠。你的功德小就是力氣小你的弓拉不開,你的箭就射得很近嘛。但是不論你這個箭拉多開,射多遠。終究仰箭射虛空啊,勢力竭終還墜啊!最後這個箭還是會落下來啊,就是你造多大的福德,等你把它消耗完的時候啊,你就是一個凡夫俗子一模一樣,說不定改天在這個輪迴又種了惡因,然後還要受到惡報,所以沒完沒了的。這個做功德很重要,積善緣也很重要,累積了足夠善緣然後累積了我們有一些修行的緣分這個都很好。

那麼你說究竟解脫到底是怎麼樣呢?怎麼樣能夠脫離六道輪迴呢?各位如果讀《金剛經》就會發現《金剛經》有好多的篇幅都在跟你講啊!「你有無量無邊功德用七寶佈施還不如一句四句偈」,對不對?你用無量的生命去佈施,一輩子、一輩子無量無邊世噢,然後他所得到的福德、果報,還不如一句四句偈呢?各位四句偈是什麼東西?

《金剛經》講的四句偈就是講的心法,一個解脫煩惱罣礙的心法,這個心法拿到要幹嘛呢?就是要啟動性命造化的樞機。這個性命造化樞機我在《修行的原理》這本書裏面有寫,網路也下載得到,各位去下載就能明白了。

總而言之積功累德也好、造過也好都是因果迴圈,有漏因,各位看過沙漏嗎?你積很多很多功德就像沙漏,問題是下面有個洞啊,時間久了終究要漏完的不是嗎?

你造很多很多罪業也是一個沙漏啊,上面的沙再怎麼多,你放心好了終久還是要漏完啦,這個禍受夠了就開始享受你的福,福漏掉了就要開始遭遇你的禍殃,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因果輪迴的定律。

那這個拿到了心法之後第一個解脫煩惱第二個就要明心就要開始見性,性就是造化樞機,啟動了法身內剝陰取陽,由我們人開始返本還原的一條道路,清靜你的法身,所以心清靜了,性顯現了,這個法身造化完成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個才是究竟的解脫的道路了。

張講師答:

你好!呼吸是跟著黃庭走的,它有一個迴圈的關係,有時候又不跟著黃庭走,是因為六根所對的刺激就是如此,這個在進階的課程一整個下午課程的帶領我們會做很詳細的觀照,只要把進階多參加幾次也就會非常明白了。這個並不是在語言中能夠做多大的描述,因為這個是在親身的經驗對你才有幫助的。

張講師答:

你好!這個是這樣沒有錯的,這個孟子不是這樣講嘛,“天時還不如地利啊,地利還不如人和啊”所謂的天時、地利是天文的力量、地理的力量都還抵不過人和啊!所以這個”人和”啊,只要一個人有德性啊,可以改造很多東西。

我以前也學過這個地理啊,堪輿啊,那麼,這個老師傅呢,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話,他說呀,真正有大德性的人,他不必挑什麼地理,他去買個房子,去挑個風水,隨便一挑都是好地理。

那古代也有出現過這樣的案例,這個人剛開始葬的地方不是一個好地理,幾年之後風水師再去看,咦,奇怪!這個方向好像有一點點改變,這個龍邊,虎邊局勢好像有一點點改變,怎麼這個氣相完全改變了,這一個有大德行的人縱使葬在一個普通的地方,那個地理會跟著人走的,連一個屍骸都是如此,何況一個活的人呢。

一個活的人,一個祥和的人,走到哪那個氣場都要跟著改變,那個鬼神對他都會親近三分,這是一個事實啊!

好好修煉我們的德性,樹立我們良好的品格,能夠這樣做之外,我想我們的品格樹立之後,人生的境遇啊,我們只是坦然地影響它,對於得失也不會那麼看重了,如果修行只是為了改命運,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收入更好,只是為了讓人緣更好,我覺得這個氣量太小了,這個目的太小了。

張講師答:

您好,這一句“快樂如果沒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詞就會失去意義”這句話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也並非如此。

比如說你看那些赤子吧,他整天就是很愉快,也不需要什麼哀傷的事,也不需要痛苦的事來陪伴他,他就是活得這麼天真,哪裡需要什麼哀傷悲哀來陪伴,然後愉快才會有意義呢?他在當下的那個安寧那個愉悅,對他的人生來講,就是一個真一個善,哪裡還需要什麼痛苦啊悲傷的記憶。

另外,如果在愉快哀傷裡面,我們有可以進去可以出來的能力,隨時可以出可以入,那這個人就擁有很大的自由性,如果我的哀傷“進得去出不來”,縱使偶爾也快樂,也“進得去出不來”,雖然哀傷跟愉快正在對比,但是你是一個完全受控的人生,其意義又在哪裡?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是在享受他的七情,但是他是有“進去出來”的能力,他覺得這個情緒對他已經造成困擾,他隨時可以出來,隨時可以出離,隨時可以終止,而不是任由情緒把他捆綁。

古代所有的禪師、開悟的人、哲人,他們所學習的並不是沒有七情,而是隨時有出離被情緒所控制的能力,這個就是禪學裡面所教導的心法的主軸的所在。

張講師答:

嗯,你好,這個國學就是有這個特點哦,就是用到淺的地方,他很淺很淺看起來毫無價值,用在深的地方呀,他是極為幽深,高深得不得了。那麼,如果把這個學問講淺了呢,大家又看不起,講深了呢又跟不上。

所以呢,這個就是宣揚一個學問的困難呀!那麼古代的人倒也不是這樣,不是讓人人都瞭解國學,而是社會中的精英寒窗苦讀之後真正瞭解國學,那麼這一批瞭解國學的人呢去考試,考上了進士呀、秀才呀,之後為國服務。

所以說,瞭解這個國學這麼好的人呢,都成為這個百姓的領袖,然後都去當官、去帶領這些天下的蒼生,所以當時的科舉時代呀,中國昌盛了兩千多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就。把它用在淺的地方呢,這個國學呢提倡三綱五常,可以把人變成一個彬彬的君子哦。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非常的和氣,這個就是他最基本可以達到一些效果,那麼把國學講深一點呢,可以到他修性了命的功夫,性理心法的功夫,那麼這樣一講就太深了。

黃庭禪所走的道路既然是禪學,既然是性理心法,那麼他就有他深邃的地方,所以他是無法融入那種整日唱誦啦、背誦啦、不必解意思啦,沒有辦法融入這樣的國學的一種領域哦,我想你必須要看穿這一點,要接受這一點。黃庭禪所走的路線確實是會比較孤獨的,但是他真的是對改造人的一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張講師答:

你好,對的,修行有很多法門,當然可能沒有十萬八千個,但這是一個比喻的數字,有這麼多的法門,到底要怎樣去判斷,我們就要講到修行的目的,修行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解脫你的煩惱罣礙、解脫你的痛苦,它還要分層次的,比如我的脾氣不好,我想解脫我脾氣不好的痛苦,心情常常有負面的情緒令我覺得很苦惱,我想解脫這個痛苦,我覺得痛苦就是情緒帶來的,我只要情緒能很愉悅、安寧,我就會覺得很幸福,這是一個層面。

另外一種的想法是:人死後靈魂還在,那生前這一段活著時候的痛苦解決了,未來六道輪回我是沒有把握到底還能不能有這樣愉快的心境,還能不能把持得住,未來會不會又在下一次的輪迴裡感到痛苦,怎樣能究竟地解決脫離六道輪迴的痛苦?

如果是這樣的話,所要解決的痛苦就不僅僅是心情上,就包含性命,就是真正法身的問題,就是有形的肉體拋開以後還有一個無形法身,連那個法身都要解脫,這就是所謂修煉家所做的事情,

修行就分這兩個層次:一個是解決內心的苦惱、枷鎖,解脫煩惱掛礙,這是必須要去尋找一些法門,這些法門還有分比較短暫的、比較究竟的,比較短暫的比如多給你一些正向的思考,開發你的正向的思考,給你提供一些促進正向思考的活動,或給你提供一些增進身心愉快的活動,這些法門其實也都很好,都能暫時達到目的,

另外一個就是比較究竟的心法,就是黃庭禪提倡的怎樣跟你的氣血和平共處,他發現心情原來就是一股氣血,就在胸膛,只要你不分別取捨,跟他和平共處,不論什麼情緒來襲都會感到很安寧、幸福,這麼一來,不論你碰到順境、逆境,欲望你也不會被帶走,苦惱你也不會被捆綁,境遇不好還可以怡然自得,像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竟然可以不堪其憂,不改其樂,這沒有心法的話怎麼可能呢?

這就是心法的層面,這就是黃庭禪目前所教的,談到這裡都是談到這輩子心裡的罣礙,還沒有談到六道輪回之後的事情,如果要談到六道輪回之後的事情,要談到我們性命的解脫。真正的法身在古代的修行家就叫做命,

命就是氣,氣有一種氣運的運行、氣數的運行,所以叫做命,在六道輪回裡,金剛法身也是在運行,仿佛有一個金剛法身也是在運行的,不是停滯的,而是永遠不停的,不是前進就是退後,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麼怎樣修煉法身呢?

我在網路上有公佈《修行的原理》這本書,各位不妨下載電子檔看看,修煉法身不外乎剝除後天的濁陰,恢復先天的純陽,這才有辦法立起我們永恆的性命,永恆的金剛的法身,這就是有關性命的修持,

以前所練的心法,所謂性命的修持必須秉持心法,這個心法就是現在黃庭禪所教的怎樣跟內心的氣血和平共處,怎樣不抵抗,怎樣解除煩惱罣礙,所以從修行的大的方向來說,這個解脫的心法,只是為性命的修持作鋪路而已,所以修行我們簡單地說就是尋找一個解脫的心法,以便啟動本性的造化而開始進行。

張講師答:

你好!透過你的意念的勾引、壓抑、造作去影響氣,就算是吐呐導引之類,就算是人為的造作。你去試試看,想像導引你的氣到手尖、到腳趾,導引到肚子,導引到丹田,這樣導引的話這個人幾分鐘之後就會覺得非常疲憊,可見得它是消耗精氣神的。

如果我們通過人為的方式,比如運動,氣是自然跑起來的,各位你要注意這個事情,它是自然的,你只是去運動、只是去走路,氣是自然昂揚起來,自然熱起來的,自然快速起來的,這個代謝是自然快的,所以去運動而造成氣的變化,這不叫做造作,這是自然的,老天造人的時候就有這個機能,就有這個功能,是順應自然,因勢利導,這個不叫做人為的造作。

有一些人為的方式,如果比你以前所陷入的陷阱裡面更好,更接近自然,那些人為造作也是可以的,譬如說,你現在是非常哀傷、非常憤怒、非常嫉妒的心情,這個對人體的身心傷害是很大的,那我就透過想像,想像一個光明燦爛的遠景,想像一個很好的人,心情終於好一點,

或者去找朋友聊聊天,聽聽人家的安慰,心情好一點,雖然也有一點人為造作之閑,但是比你剛剛的憂鬱、恐懼、憤怒更好,所以我們可以說它不是人為造作,這是基於身心的健康來評論的,凡是修行也好,生活也好,無外乎增益我們身心心靈的健康而已,只要符合這個更健康的目標,其實更接近於自然,我們都可以把他歸類為自然。

張講師答:

您好,古代修行人啊,是日理萬機而內心無累啊。這個經濟的問題,吃飯的問題,當然是要解決啊。你日常生活的問題哪一項不需要解決的。那這個事情只是要去辦而已啊,何必擔憂呢!這個經濟的問題只要你肯工作就有飯吃,這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快快樂樂的去做。為什麼連這種事情都要去擔憂帶來內心的束縛呢?對不對?

那你說有些事情是沒有必要去解決的,那沒有必要去解決的,我們去幫個忙也無所謂呀。這個事情你做,你不做都可以。但是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幫忙,舉手之勞,造橋鋪路,或去幫一個人的忙,這也沒什麼不可以,這也是心體無累。

有時候你面對家庭煩惱的事情,這個人很煩,那個人很煩,哎呀,這件事情難辦那件事情難辦,事情欠辦而已不欠難,你就趕緊去辦。所以古代的君子啊,日理萬機而心體無累呀。這個才是修行從日常生活上歷練而來,而不是從逃避事情上歷練而來。

那當然,可以清淨的時候我們就清淨,可以靜坐的時候來靜坐,可以運動的時候去運動,可以陪家人的時間去陪家人。在在處處沒有不是修行的道場,這樣才是一個會懂得修行的人。

張講師答:

王陽明的學問就是講一種人的良知,良知沒學好呢?就是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習氣毛病都改不掉,就如此而已,沒有所謂走火如魔的,因為王陽明不尚玄好奇,也不會訣竅、也不通靈、也不預知未來,他就叫你活在當下,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頂天立地的人怎麼走火入魔呢?連機會都沒有,那你說他是一個什麼樣的高人呢?高不高做聖賢就只是恢復他的良知,而不是他有多大的智慧,聖人說穿了他的智慧就是他能恢復他的良知,如此而已,良知是天賦的,每個人都一樣的,不會因為聖賢比較多,不會因為凡夫比較少,所以說堯舜是什麼樣的人呀,禹何人也,舜何人也,有為者亦如是,

他們復他們的良知,我們復我們的良知,他們能成聖賢,那我們就能成聖賢,這點志氣這是要有的,但是人也不能太高空、也不能太自傲,說他們能成聖賢那我們也是聖賢,人家復的是他清清淨淨的、純潔的良知,我們滿身污垢,整天尚玄好奇,誇大不實就說我們跟他們一樣,這個也未免差距太遠了,所以踏踏實實在自己的良知上在日用倫常之間去磨練、去檢驗,這個就是進步的階梯。

張講師答:

你好,可以的呀,這是一個解套的方式,如果我們把內心也看成是物,乾脆我們就把鬼和神都看成是物,唯物論就可以解釋宇宙間的一切,不過一般而言,心內的感受我們會歸為心,氣的神妙變化我們會歸為神,所以名稱雖然不同,只要我們把它的範圍擴大,就可以把唯心唯物都把它包含在一起,那麼以後也就不會再有紛爭了,

實際上你以唯物解釋這個宇宙,那等於說它們都沒有感覺,那這樣就好像不圓滿,如果你以唯心來解釋世界,就好像除了感覺什麼都不重要,這也不圓滿,唯心唯物都可能會墮入兩個極端,不過我們把一切都用物來解釋,甚至包含感受,包含思想,都用物來解釋,那麼勉強我們來用唯物來攬括,來平息這些紛爭。

張講師答:

嗯,對的沒有錯,是心法用上的話,悟得透的話多大的負面情緒反正就是多大的氣血,接受這個氣血呢也就安寧了。但是,一般的人都只局限在口頭禪,因為這是一個練習題,這不是一個理解題。

要是理解題就可以的話,那誰都知道黃庭禪所提倡的就是跟內在的情緒的那一股能量共處,你就可以當下安寧,而為什麼那麼多人學過黃庭禪他安寧不了?當然很多人學過黃庭禪他安寧得了,有的人學過黃庭禪他就安寧不了。這個可見他在腦袋裡面轉,他根本不是真正的去懂他的感受,所以對這方面的人就沒有用,你必須回到感受來心甘情願去接受。

然後你會說我已經心甘情願接受了,我已經跟它共處了,為什麼我還是不得安寧?這個呢答案就是告訴我說你根本沒有跟它接受,你一直在對抗之中,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是無法進入黃庭禪無法進入這個禪學,那麼就要去尋找別的方式先安頓身心,不一定要在這個方向,在別的方向呢也可以有一些很好的收穫的。

那古代呢很多的這個弟子跟著禪師,有時候跟著五年,跟著十年跟著二十年,各位翻翻看這個禪宗公案啊,有好多人悟性都不錯,在師父旁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忽然才悟透,悟透不是忽然才知道說跟情緒共處,而是真的能夠,這是兩碼子事,知道跟做得到是兩碼子事,那禪學要深入就是要做得到,絕對不是只是只有知道而已,大家都知道但是呢都做不到。

這個要確確實實在心胸裡面去練習的,真正在胸懷裡,接受那股氣血的能量真的毫不抵抗,那一當下不論氣血如何奔騰是安寧的。而一般的人,氣血一奔騰,他就不安寧,或者偶爾安寧,大部分都不安寧,那簡單的說叫做瞎貓碰到死耗子,簡單的說就是練習還沒有到位,那練習還沒有到位不斷地在名詞上玩遊戲,不斷地積累我所講的經典更多的名詞,這個會對他形成更大的障礙。

不如去學習一些怎麼樣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的情緒,不如去學習一些參加多一點的活動,然後讓自己身心有更開朗,更多的開朗的空間,那這時候這個呢對他來講是更有用的,而不是關起門一直靜坐,關起門坐在那一邊想說我要跟氣血共處,實際上呢,他無法做到,這叫做浪費時間,而且越想越複雜越幽暗,對他是沒有幫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