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勵而行啊,起碼我們知道要做一些對的事情,雖然內外不一,但是我們正在努力做著應該做的事情,那跟另外一種人的內外不一又不一樣,另外一種人內外不一是裏面有壞主意,外面故意做得像個樣子,他其實做這個呢,外面做個好人,是為了有目的,滿足他的私欲,所以呢這個中間又有一個差異。
那麼我們今天呢,外面要做好,要做善事,雖然裏面不好,我們裏面還不願意,還不這麼自然,但是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謀私利,而是為了要導正自己的心。心沒辦法一下子就從善如流,起碼行為上先改正,這個呢就是一個功然後一個德的問題。
如果內心從善如流叫做有德,但是外面呢我們做事情對人有益叫做有功。我們說功德功德,如果我們存著為人好的心,外面卻什麼都沒做,講的一口的善人善事,可是什麼也沒有做,這有沒有虛偽倒是另外一件事情,可是如果我們的心是善良的,那這個人德性是不錯的。
但是你的心善良,你怎麼知道你這個善良到底是有沒有從骨子裏發出來呢?那就要看你的行為有沒有做啊,對不對?如果我的心一直很善良,我行為一直都沒有做,那這個人是沒有義氣的人啊,滿口仁義道德卻沒義氣,這也糟糕。
那我的心呢很想為善,但是就是很多習氣毛病改不掉,但是我的外在呢卻把它做好了,這個功呢還是拿起來了,但是這個德還不圓滿,你說沒有圓滿,也能拿個50分,對不對?所以是值得鼓勵的。
一個人哪內心雖然還沒有很自然的從善如流,但是外在呢能夠約束自己,勉勵而行,去行善,是非常非常值得敬重的呀!
福報顯現在很多層面,譬如說身體很健康也是一種福報,譬如說一個人很有智慧口才很好智商很高,這個也是福報啊,譬如說一個人長的很標緻,男的很帥,女的很美,這也是福報呀。得到多助,做什麼事很多人幫助,然後可以得到很多的機會,這個也是福報。還有壽命活的很長,這個也是福報呀,所以福報是從很多方面顯現的。
這個福報怎麼來的呢,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我們樂於付出樂於助人,那麼這樣的人就會得到很多的福報。比如說造橋鋪路了,比如說事事給人方便了,比如救助人於困難之中了,或者為天下教育施才了,或者一句話,給人一個心情不好,讓他即刻可以釋懷,或者是放生了,捐錢了,造福的放生可就多了。
人的一生也不止是造福,也會有做過,那功過相抵之後,餘下的就是我們的福祿。我們的福報到底有多少,這輩子享受不完,下輩子還可以享受,總而言之積這個福是很好的事情,讓這個社會更祥和。
但福不論積的再怎麼多啊,跟超生了死沒多大關系,因為積福報是屬於因果定律裏面的,積的多的福報呢,享受的多幾輩子,達官貴人,都是得到多助,想要修成聖賢,或修成仙佛,那得要修行才行的。
所謂修行,就是要把我們真我得到一個粹煉,把這個陰陽給煉到讓這個生命純陽,純先天的境界之下,所以這個還有兩條路不盡相同,所有修行的人都會積很多福報,原因就是因為得到多助,而且福報多呢,福至心靈,那麼他的智慧就會泉湧而至,心法呢就會勢如破竹。福報雖然有漏因,是因果定律裏面的一環,如果想超生了死,如果不積福報是萬萬不能的。
內有乾坤”就是每個人內在都有一股氣,而且你自己可以感覺到那股氣呢時時是在變化著,所以叫做“內有乾坤”。
那麼,宇宙間也叫一個乾坤,如果把宇宙想像成一個人的身體,那麼裏面有陰跟陽的不斷交媾變化、推演,所以叫做乾坤。
那麼我們一個人呢,裏面自己就有乾坤,所以說,人生雖小配天地呀,這個天地可以永恆不朽,那人生呢如果得到適當的修煉,那麼也可以永恆不朽的,
禪修對於一般人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他的心情感覺到很安定,不會像一般的時候那麼的浮躁。禪修從哪裡開始呢?它是從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作為開始的。
但“內心”是一個很空泛的詞,黃庭禪直指人心,把內心的位置指出來,就在胸膛裏面。那麼,觀照胸膛的正中間情緒起伏的時候,這個情緒體的變化就是一股氣的變化,當你專注在這個能量實相的時候,這個人自然會忘了好惡。
所以,他的這個情緒來襲的力量,馬上就降五成、七成,這是很多開始學習觀照內心的人馬上就可以感受到的好處。
你問為什麼做這個回答呢?這也是受同學邀請,就是禪學怎麼用在生活呢?讀古聖賢的書到底跟生活什麼關係呢?在我們面臨困難的時候,到底古聖賢他的原則是怎麼想的,他是怎麼做的。這個就是願意來跟各位在線上直接接觸的原因所在。
您好!您說的這個狀況馬上反觀氣是不是可以馬上止損,我不曉得你參加過黃庭禪的課程了沒有,這個事情要花一點時候,然後要有一點熟練度,只要你所用功的方向是對的,不斷的反觀,一有習氣一有氣血就開始反觀,看著氣血的實像,動就看著動靜就看著靜,不對它做分別取捨,當下那個痛苦就可以出離,這是肯定的。
但是對於一個初學的人來說,你往內觀不是實像就是習氣,那個痛苦是依然還在的,只是會減輕,減輕個三成,然後等到你慢慢熟練之後呢你就發現你可以在情緒的當下就非常的安寧,而不必等氣血平靜,這個是需要時間,重點是掌握正確的方向用功就一定會進步。
舉一個王陽明傳習錄裏面的例子來說明吧,這個就好像你從黃河裏舀一勺水上來然後把它倒在玻璃缸子裏,剛開始倒進去水是濁的,你怎麼反觀它它還是濁的,雖然它停下來了它不再奔流了,它還是濁的,你要讓它沉澱很久很久,過了明天後天幾個晚上,你再一看,哇!上面的水是清的,濁的東西已經沉到下面去了,這個沉澱的過程需要時間。
而不是你從黃河裏的水舀一勺倒在缸子裏,它馬上就變清了,並不是它不流動它就變清了,不是的,這需要時間,我們帶著我們的習氣這條洪流已經很久了,雖然你學會反觀,那一刹那好像把這個濁水倒到缸裏,但是你立即想要得到速效,馬上就要讓它從習氣出離,你不是神仙做不到,神仙也做不到,神仙也沒有辦法讓這一缸子水倒到缸子裏一秒鐘讓它變清,做不到,因為這違背天理啊!神仙也沒天理大,對不對呀!
所以練習第一個重要是掌握對的方向,到底反觀胸中這一氣,你認為是不是對的方向,如果是不斷的用功,一日強於一日,一日長進一日,就會有進步!
古人說,嫁雞隨雞、雞狗隨狗,嫁到張家就張家的人,嫁到李家就李家的人。修行就是先生家的事,但是這是有一個前提的,你的先生既是你的主人,他就要比你明理,你要修行,他就更應該修行,如果是這樣夫妻同修的,都算是男家的功德。超拔的是男家的祖先,但女家的父母也接受超拔。
但是如果這個前提不在,假設太太有修行,先生沒修行,那麼這個太太修行超拔 的就是兩家的人,它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先生是你的主人,他是你的君,君既然不明理,那麼臣下自動修行,那這功德就不歸屬於他。
古聖先賢面對夫妻生活就是不縱欲,但是可以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古人對於傳延後代這件事情是非常的謹慎的,只要不過度,不會影響我們的精氣神,在許可的範圍內,夫妻生活都算是正常的。
我的真相是一團的氣,你從哪裡而來呢,從無極之真而來;回去哪裡呢,以後一定會回到無極之真;回不去的呢就暫時在人世間六道裏輪迴.
明心的目的就是明我們的良知。明心就是拿著我們的良知去待人處事。只要用良知去待人處事呢,就不會一直把目光只放在自己的得失上,不要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得失上,你就不會像地獄一般。
所有身心受到痛苦的人,都是把得得失失那個焦點全部放在自己身上,你只在意自己的得失榮辱,你就感覺很多人都在欺負你,秉著良知去待人處事,廓然大公,公平的處事,你會注意到別人的得失,哪來的時間在那邊哀傷憂鬱呢?
你好,這個碰到了真道呢,就想怎麼樣把他給行持好,怎麼樣把他給示範好。怎麼樣讓這個真道呢,端端正正的讓眾生可以學習到真正的道。不要把他給扭曲了。不要急功好利,你僅管的把他示範好就可以了。
就像孟子所說的中道而立,能者從之。站在正道上示範好,行持好,能者從之。看得懂得就過來,必竟是有大智慧的人,有很深的緣份的人。看不懂的人勉強都勉強不來。你告訴他怎麼好他也不會來。
這個我們救渡眾生就是說這個眾生他覺得他是需要的,他覺得他迫切。你把這麼好的道給他,對他才有幫助,才有價值。他根本不需要這個道,他根本就不屑這個道,你把這個道塞給他做什麼,你說你讓他解脫,他根本不屑解脫,他就是要沉淪,那你為他急個什麼呢?
但是有一些人他是有真智慧的,他正在找,你就把這個道示範好,全天下的人即使只有一個人信這個道,那也不算少。全天下的人全部信這個道,對道而言,那也不算多。反正就是中道而立。站在那,他獨立而不改,梭行而不怠。
這個世上的古往聖賢,這麼多的聖賢曾經注視過,他們擔心的就是自己不能把這個道示範好,他們擔心的並不是立即把眾生給渡盡。只要能夠把他示範好,千秋萬載裏面總會有大智慧的人能夠真正的得渡。
生病趕快看醫生,讓心情恢復平常,作息正常心胸開闊就可以養氣。既然已經生病了,有沒有耗氣。您就別再計較了吧,這麼小氣要做什麼。
你好,修行要穩步前進。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仔細體驗的話,那麼內心的變化是非常活躍的,題材是多到你練不完的。那麼對於一個習於觀照的人來說,整天都有很多機會可以練,自自然然就會進步,緩步前進、穩步前進對你是比較有益的。
如果你說你要找一些平常沒什麼事想要找些題材練練,那也可以,可以幻想著負面的情緒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這個情緒過大讓你無法練習,然後你又求著要速效、要快快進步,那這個呢就變成不切實際,變成另一種虛華,一種虛浮。
孟子不是講“勿助勿忘”嗎,您這個方式如果對一個心法的熟練度不高的人來說,叫做“助”,反而成負面的效果,變成揠苗助長。但是如果你已經非常成熟,那偶爾為之那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一般的人好高騖遠,我如果說您的程度如果可以,那你就偶爾為之,我想100個人聽到我這句話有99個認為他已經可以,他就想要試試看,偶爾試試無妨。覺得不行或者是覺得觀照的還不夠透徹,那就回到日常生活中,從家庭人倫裏、工作上、應對進退上好好去練習,對你來講才有幫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