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字不只指皇上、君上,也可類比為任何有出令之權的人,例如現代的董事長、單位主管、主任、組長之類。也可以類比為所效忠的國家、團體或公司。
「聖君」是設法讓自己的君上具有如堯舜般大公無私的德行,而不一定指你的君上此刻已經具有聖明的德行。
惟君以聖德,監於萬邦。
邦:國家。在現代的社會也可類比為任何團體或公司,而「萬邦」可以類比為各地的分公司或加盟店等。
只有在國君有了最聖明的道德時,才足以監督於萬國,才足以使眾人感服的。
自下至上,各有尊也。
尊:尊敬,注重。
一個國家或團體,或任何組織,從最卑下的人算起,一直到最尊貴的君上為止,每個人都有該尊敬的目標及應服從的本分。
故王者,上事於天,下事於地,中事於宗廟,以臨於人。
臨:從高處往下親近、照耀、展現。
事:事奉。但「事奉」的意思並非逢迎順非,也非全部順著君上的意思辦事,而是在行事應對間,都能稟持公正無私的心,去使君上成為堯舜,使下民樂享太平之意。
所以一個有道德的君王也要有所尊奉的,例如對上要用他的德行去事奉天神,對下要用他的德行去事奉地祇,中要他的德行去事奉祖先宗廟,還要用他的德行展現在舉國的百姓的面前。
則人化之,天下盡忠,以奉上也。
那麼人們都將感化於聖君的德風,都具有大公無私的忠心,並用這樣的忠心去事奉自己的君上了。
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
兢:有競爭與敬重的雙重意思,也就是懷著敬重的心思去效法看齊之意。
戒:防備、去除。
慎:小心、重視。
因此任何一個有出令之權的君上,都要以身作則,凡有作為,無不儆戒謹慎,使自己的德行一日比一日還要光明。
祿賢官能,式敷大化,
祿:俸給。 官:職守。 賢:有才有德。 能:有才。
式:車輿上的橫木,一在前,一在後,乃乘者所憑依而式敬之物,故引申為風範、法度、尊敬之意。
敷:展開來、傳佈開來。可引申為”廣大”之意。
君上在任用一個人時,能夠把俸祿賞賜給有德行的人,派任職務給有才幹的人;那麼其其德行風範將廣佈到整個天下(或整個公司團體),使得舉國百姓(或全公司的員工)都得到深深的感化;
惠澤長久,萬民咸懷。
惠:好處。 澤:滋潤的恩德。
咸:皆、全、普遍。
其給予人們的好處及恩澤既長且久,所有的子民都對他感戴不忘。(也可類比為整個公司或團體的成員對領導人的向心。)
故得皇猷丕丕,行於四方,揚於後代,
猷:謀也、道也。以正道而謀劃之意,引申為功業或德行。
丕:大也。
所以能夠將這聖君的偉大德行與智慧,遠佈到四方,傳揚到後代。
以保社稷,以光祖考,蓋聖君之忠也。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榖神,古代君主每年都祭社稷,後來就將“社稷”引申為國家。
考:老也、成也、終也。父死曰考,母死曰妣。
用這個「忠」的德行來保全國家,用這個「忠」的德行來榮耀祖宗,這就是一個聖君的忠心所在啊!
詩云:「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昭:明顯易見、光明磊落。
聿:古代用以書寫的器具。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引申為達成、獲得之意。
詩經說,做君上的,能夠用著自己光明磊落的德行去敬奉上帝愛人的使命,就能藉此獲得上帝所賜下來的無量福報了。
全章總結:這一章,是說在任何團體中做君上的,都先要具有大公無私、光明磊落的「忠」德才行。各位想想,就連做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或董事長,也有他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以及該事奉的對象。例如舉用賢能,佈施德化,就是皇帝或董事長的義務。而舉國百姓或員工就是君王該服事的對象。君上的義務盡了,就是圓滿了自己「忠」的德行。君上盡了自己的忠,上行下效,做臣下的自然也能各盡自己的義務與忠心。上下皆光明磊落,上下皆忠,皆盡自己的義務,這大到天下,小到一個公司或團體,豈不都呈現出無比的光明與幸福了嗎!
而這一切就決定在最上面的那個君上,能否示範出「忠」的德行來。所以忠經進入第二篇,就先從君上如何盡忠說起。但這並不是要讓為人臣下者把責任往上面推的意思,用意是先立起根本處的忠,再談其它枝葉的忠,因此下幾章接著談臣下的忠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