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07.從知止到定靜安慮得

張慶祥 講師

07.從知止到定靜安慮得

既然明明德這麼重要,那麼接下來到底要怎麼樣做,才能明了我的明德呢?怎麼樣做才是最直接、最正確的辦法呢?這答案就在這段文字裡面。這段文字的「知止」兩個字,就是邁向明明德的第一步,而「定靜安慮」便是明明德的過程,最後這個「得」字,便是已經得一了,已經明了自己的明德!

 

得一的人,佛家稱為「成佛」、儒家稱為「成聖」、道家稱為「成仙」,而「大學」稱為「得一」。因此這短短的「知止、定、靜、安、慮、得」等幾個字,可以說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幾個字。修行中的所有真實功夫、真實過程、真實的變化、真實的結果,就發生在這幾個字上!想要真修的人,這個段落千萬不可輕忽!

 

人要得到一,要煉到精純不二,那個最直接、最簡單、最正確的方法在哪裡呢?這條路說似奇妙複雜,但也非常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好像要吃一粒水果吧!怎麼樣才可以吃到一粒甜美的水果呢?它必經的過程是「下種、成長、開花、結果、成熟」。這每一個過程都很重要,而且每個看似簡單的過程裡面,都隱藏著無法言喻的造化之妙在,但這一連串的奇妙造化,若少了「下種」這第一個步驟,那麼開花結果的過程便不可能發生!簡單的說,你只要先把種子種下去,接下來所有奇妙的造化,就交給這棵果樹的「本性」來負責,是因為啟動了該樹的本性,所以開花結果才變成指日可待的。這開花結果的過程雖妙不可言,但你所要做的卻非常簡單,就只是把握住第一個步驟─「下種」!

 

現在如果我們把「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幾個字比喻為整個果子下種、發芽、成長、結果、成熟的過程。那麼,「得」字就是水果可以收成,對修行來說,就是剝陰取陽成功、佛性已經精純不二了、成佛了!而「定靜安慮」這幾個字就是果樹成長、發芽、開花等造化的過程,對修行來說,就是剝陰取陽正在發生奇妙變化的過程,佛家稱這叫「不退轉輪」,而道家所謂「安爐立鼎、水火既濟、通三關、過九竅、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結聖胎、產仙童」的過程了。但這些過程若是少了最前面的「知止」這兩個字,就好像要吃水果卻不去下種一般,後面一切奇妙的造化也都免談!

 

所以,這整串文字當中,可以說「知止」兩字是最重要的了,少了這兩個字的話,後面的所有變化都將不會發生;或是這個步驟的功夫稍微有點差錯,那麼後面的結果就差之千里了!所以說,「大學」這學問能否成功的關鍵,只在於「知止」兩個字而已!這兩個字可以說是整個修行功夫的精華所在,也是修行過程中最難體悟的地方,以及最不容易用文字語言去形容的地方,當然也是修行人最容易誤解與忽略的地方,自古以來這兩個字不知困死多少英雄好漢,當然也就是這篇「大學」的文章中,必需要一再去解釋的地方!因此,如果你想要在修行中走對方向,「知止」這兩個字,您千萬不要輕易放過!

 

但在解開「知止」這兩個字之前,我們先解釋這段文章中「而后有」與「而后能」這幾個字。這一段「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中,有一組「而后有」,而有四組「而后能」。為什麼不全部用「而后有」或「而后能」呢?可見得這個「有」字,與「能」字,意義上是有差別的。

 

在解這兩個字的意義之前,我們先瞭解什麼叫「而后」?「而后」就是當你前面做對了某個動作,而後面自然會衍生出一個結果出來,前面你種了一個因,後面必然產生一個結果,這就是「而后」的意思。例如我現在把種子種在土地裡,「而后」它會自然的發芽,「而后」它會自然的開花結果。這「而后」的過程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仔細的想想,這兩片芽是怎麼發出來的?誰讓它發出來的?答案都在這種子的本性裡面!這種子裡面有一個能發芽的「性」,能開花結果的「性」。若是這個性死了,或是偏差了,任你怎麼會種都發不了芽的!而這個種性又是誰給的呢?是農夫給的嗎?不是的!這萬物的種性都是 上天給的!

 

孔夫子用「而后」兩個字,朱熹說「后」字是「之後」的意思,對是對,但只對了其中的十分之一,而最重要的意義竟被他給忽略掉了!因為這個「后」字還有「真宰」的意思在裡面,我們說「皇天后土」的后,真宰在天則叫「上帝」,在地則叫「后」,在人叫做「性」!

 

「而后有」、「而后能」是說你只要負責把種子種下去,而后它的生機到底是如何展開造化的呢?如何那麼精準的發芽、開花、結果…,這奇妙的造化到底是交給誰來主宰?是那精明能幹的農夫嗎?不是的!這一切都是無形的真宰,也就是萬物自性中的造化規則在日夜推動著!你只負責下種,之後的一切都交給真宰來帶領去路,你必須先下種,「而后」真宰、本性才能接手這件浩大的功程,因此說「而后有」、「而后能」。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直把種子握在手裡而不去下種,那麼這大道將沒有辦法接手種性內的奇妙造化,因此它的生機就慢慢凋萎了!這修行的功程也是一樣的,一開始必須要有個人去執行這「下種」的第一個步驟,去引發本性內的造化生機,「而后」再把奇妙的造化任務交給「天」,由上天來接棒,由本性來接棒,讓一切的造化進入自然無為的軌道,讓造化走入自性之中,讓自性去啟動那剝陰取陽的造化奇蹟。

 

除了「下種」這件事是藉由你的手以外,其餘都交給自然,都交給天,都交給你的性。因為這些接下來的奇妙造化,任何人都沒有能力接手,只有老天有這個精準度,只有老天爺所創造的自性,才能帶領我們走入「自性無為」的奇妙世界。修行就是這樣,你只要做對了第一件事,就是「知止」這兩個字做對了,後面便自然會跑出「定、靜、安、慮、得」了,這個就是「而后有」。所以這「后」字,若少了「大自然的無為力量」的意義,就像咬著那已經榨過的甘蔗渣,簡直是毫無味道了!

 

現在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第一組用「而后有」,而後面的四組用「而后能」?這「有」與「能」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有」這個字就像種子已經發芽了,這個芽因為你的下種而存在、而「有」了。但此時尚未茁壯,稍一不慎踩到了它,便立刻沒了,此時僅僅只是存在而已,然而卻毫無力量,不堪一擊,因此稱為「有」,而不稱為「能」。就像修行之初,在「知止」及「定」的這個階段,雖然已進入了軌道,但仍非常脆弱,稍一不慎便前功盡棄,因此說「有」。

 

「能」是經過長時間的造化,長時間的磨煉,此時它已經有了巨大的力量了,就連颱風來都吹不倒,它已經可以做棟樑了。就像修行到某個階段,心性已經有了定力,造化也已經有了不錯的結果,此時它根基已非常的穩固,不再怕任何考驗。修行之初較為脆弱,因此用「有」來形容,渡過這個過渡期,已經漸漸有力量,可以安心了,因此用「能」來形容。

 

這段文章裡用了一組的「有」,卻用了四組的「能」,言外之意是在告訴我們,這件修行的大事,說難也不難,只要一開始好好的起個頭,小心翼翼的把它下種,在它還不能自立的時候,你得花點時間護持著它的成長,等它長得比草還要高的時候,你就可以輕鬆一點,再等到它成為一株高聳入雲的神木時,還有什麼能夠掩蓋過它呢?到了此刻,你的修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聖人考慮之周詳,用字之精準,以及循循善誘之情,實在是令人既讚嘆又感恩!

 

修行的人常常會講一句話:「修道在人,成道在天」!如何去引發那個本性內所隱藏的生機,雖然要看你的選擇,但成不成卻還得看天呢!因為內在的造化並不是我們能插手的,內在的本性中的造化是天所賜的,本性是歸天所管的,就像一棵樹內的造化是歸大自然所管的一樣,人們只能幫它除除草,卻不能代行那神妙的造化,你什麼也不能做,只有交給天然,這就是「無為法」的珍貴處!

 

這段文章告訴我們,只要「知止」做對了,好好的護持著它,後面藉由大道與本性的力量,將自自然然生出「定、靜、安」。到了「安」這個字,就是可以自立,安全,已經長得比旁邊的草還要高,不用再管它,也會繼續長高了!至此「而后」自己會跑出「慮」,「而后」自己會跑出「得」,就是「得一」。

 

因此「知止、定、靜、安、慮、得」這幾個字,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重點?就「知止」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才是修行中的真正關鍵所在!所謂「真修真得,假修假得。」這真假就在能否「知止」上來分辨了。因此這個「知止」如果不去研究它,後面的一切造化就甭進行了。接著我們開始來瞭解「知止」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