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題文章:《金玉良言》
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深入經典中,滿堂的並非“金玉”,而是比“金玉”更寶貴的...
二、 禪院軼事:《深谷下的水塔》
中嶺山禪院,那裡是黃庭禪的發源地,誕生了一位個性平實但智慧不凡的禪師。對大多數的同學們來說,是不是有一些好奇又充滿了嚮往呢?...
三、 誤會集拾遺:《三心不可得》
聖賢仙佛們著書立說,不外是要我們「回歸和諧健康的人倫生活」。找到主軸,再解讀經典,方能一窺聖賢心意。
主題文章:金玉良言
作者:戴偉章
今天讓自己找了個時間安靜下來,聽講師詮釋《忠經》。其間說到“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這句話本可以複製黏貼到文檔,簡單。但是我願意一字一字的敲擊鍵盤,太重要了,要把它刻在腦海中,對於管理企業的人來說非常有價值。
講師是這樣解讀:“對於國家來說,百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國家的利益是次要的,而君王的利益則是擺在最後的。因此身為諸侯者,如果其作為違反了人民的利益違反了國家的利益,或者是造成了國家社會的不安,嚴重者可以請他下台,換一位有德行的人來領導。”這些文字給了我重大的啟示。一個公司的存在,離不開每個員工。但是水能夠載舟,亦能覆舟,何時載舟何時覆舟?那就要看這位舵手的德行了。 “忠”這個字不僅僅是屬下對君上,對領導的盡忠,更重要的是人人為國家為人民盡忠,上面的領導要為員工為同事盡忠。早該好好研究這個“忠”字了。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為了公司的穩定,對員工“善加”引導,分析利弊。於財務方面我是這樣說的:“首先要確保住我的生存和穩定,接著就是考慮大家的福利,只有大家齊心協力了,搞好公司的經營,那大家就會有機會獲得更多。”聽起來還不錯吧!現在讀了《忠經》才知道,這是標準的“彼辭”啊! (“彼辭”就是執於一端之詞,是偏頗的詞,雖然有部分道理,但整體來看卻是個偏頗的說法)聽起來是有點道理的,實踐中員工依舊沒有太大的動力。現在我明白了原因,這些好像為大家著想的話的下面,藏著一個只為滿足自己利益的念頭。當我把自己的小利益凌駕於大家的利益之前時。對員工來說,我的承諾太虛偽,什麼時候才算滿足“我的生存和穩定”?我給員工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
公司一個送貨工甲,我多次鼓勵他兼做業務,朝業務員的角色發展,這樣有機會賺到更多的收入。我承諾會全力支持他的。今天來了一位顧客,員工甲熱情的迎上去接待,沒有和我打招呼。我的內心湧起一絲絲的不爽,怎麼不尊重我呢?總要和我打聲招呼啊。我一邊忙著自己手頭的工作,一邊觀察者他們,胸膛飄起薄薄的“霧氣”。聽著他們在交流,胸膛的“霧”在慢慢的凝結。我覺得他沒尊重我,不被尊重的感覺攀附到了黃庭內起伏的氣血上面,原本是一點點的,微不足道的感覺,但和不被尊重的知見一疊加,就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力。隨著時間延長,不斷在我胸膛中發酵。看著甲和客戶侃侃而談,我眼睛裡充滿了挑剔,看到的都是他的不足之處。這時,電話響了,有客人需要送貨。當單子交到甲的手上以後,他有點不緊不慢的。我火越來越大了,胸膛內氣血不斷的擠壓,溫度在升高,心中的對話趁機多了起來:“怎麼回事?本職工作總歸要做好的,怎麼能捨本逐末呢?”看著甲還在慢吞吞的樣子,我終於按耐不住了,很火大的對著他:“怎麼還不走啊!客戶等急了!”我很討厭胸膛內堵堵的感覺,希望他快點離開。把話衝口而出後,胸膛內就好像鬆了一點。就好像被洪水不斷擠壓的大壩,終於在一處找到缺口,狂瀉而下,發洩後馬上舒暢了許多。 “走了,走了!”甲的回答中明顯帶有不爽。我的腦袋中還在盤算,該如何和甲交談,我不希望經常發生“捨本逐末”的事情,這個時候我早把支持甲做業務的承諾拋到爪哇國去了。
當覺察到自己受到胸膛氣血的控制而無法兌現承諾,又看到甲的反應,我有點明白了。難怪平時員工有不服我的。我真的是說一套,做一套,還自以為是,如此德行焉能服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長此以往,員工會覺得領導無德,他恐怕會選擇離開,換到有德行領導的公司去發展。那麼公司的“變置”就產生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如當頭棒喝。一個企業想要做多大,要看企業主的胸懷有多寬廣了。我想每個企業主都希望自己的企業不斷壯大不斷成長的。願望是好的,可是行動呢?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行為卻在背道而馳,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事與願違。
還好有張講師,還好講師推出了《忠經》,讓我們這些岌岌可危的企業有機會歇下來釐清方向。幫我擦亮雙眼,看清自己思維中被遮蔽的部分,指明了正確的學習方向,聖賢們所倡導的德行,即符合大道節律,也是符合人性成長,當然,更是符合企業發展的。朝著這樣的方向,去重新樹立自己的德行,才能建立起利人利己、能長足發展的強大的企業。
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大亨貞,忠也者,一其心之謂矣。下面《忠經》的內容還要細細品味……
禪院軼事:深谷下的水塔
中嶺山:李瑞穗
很多人總會問到,禪院喝的是什麼水?告訴大家,我們喝的是是老天爺的恩賜,大自然的產物:『山泉水』。既是這樣,那禪院喝水、用水之大事當然要看老天爺的意思囉!若是雨季當然是沒問題啦!但是若逢旱季那可就…所以我們常常要跑水源區去勘察!
時而…會看到乾枯的石頭堵在出水口,就需用手撥撥,試欲讓那『微微的水』流下來;
時而…會碰到鄰居亦來巡視他們的出水口;
時而…還會聽到人們大嘆:老天的不落水,以致生民大吐苦水…
一段時間後,講師就說:『人人有水喝,那是最好,但只有我們有水喝,別人沒水喝那就不好了! 』(因為我們是整座山最高處,有水當然是先流到我們禪院來了,若我們都幾乎沒水,鄰人就更不必講了!)
於是乎,講師就在這山林裡四處勘察,欲發掘新的水源區。在講師鍥而不捨的尋覓下,終於在一個離禪院有些遠、又是拉繩索、又是攀樹木才下得去的『深谷下』找到一個嶄新的定點!
接下來,講師發揮他的規劃與行動力,帶著義工群,挖管道、埋水管,一路接了好長好長、又上又下的管路。難以想像,在那連人走路都驚險的路徑下,是如何的驚險萬分!在大家腦力激盪下,最終將那又圓又重的水塔毫髮無傷的在山谷下新居落成,欲知實況,來到中嶺山聽聽參與者親自的演說才精彩!總之,講師帶領的這群拓荒者,又再次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深谷下的水塔』就在講師一句平實『人人有水喝』的話語下誕生了!發掘在那山林中的深谷…湧現清澈無比的水流…它不僅解決了禪院與鄰人水的危機,更讓我們在過程中經受鍛煉,並享受到深谷中的幽靜。
誤會集拾遺:三心不可得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問:不是說要殷鑑過去、展望未來、還要活在當下嗎?那麼為什麼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答:作為一個人,當然要把握當下好好的努力,也要好好的規畫未來,並且要記取以前的教訓,這都是很好的事。既然如此,為什麼佛陀要說三心不可得呢?要了解這句話,其重點就在一個「得」字!這個「得」字是貪執、或執著的意思。什麼是執著呢? 「執」是抓住不肯放,「著」是染著洗不掉。明知錯了、不對了、沒有幫助了,還繼續固執的往前做;明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已經無可逃了,卻不肯坦然接受,還不斷作毫無幫助的擔心或抵抗,並因此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傷害,這就叫「執著」。
佛所說的「三心不可得」,其主軸是指對於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執著而言的,也就是勸人在任何時刻,都應該懷著輕鬆自在的心去面對現實,不要陷入毫無必要的擔心計較等執著,因而有此說法。
中國有句成語叫「杞人憂天」,這典故是古代杞國有個人,因為擔心有一日天會垮下來壓死所有的人,所以整日眉頭深鎖,憂心忡忡,一輩子沒有把握過一天應該快活的日子。後來的人就用「杞人憂天」這句成語,來勸人應該把握當下做正確而有益的事,避免不必要的擔心。而現代心理學則說:「人類的擔心煩惱有94%是根本不會發生的。」這兩個東西方的說法,都與佛陀的「三心不可得」的用意一致。
因此讀者研習經典時,要把握聖賢仙佛們著書立說,不外是要我們「回歸和諧健康的人倫生活」這個主軸,才不會把「三心不可得」誤解為「不能回想過去、也不能計劃未來、更不要把握現在」這種乖離日用倫常的荒謬解法。難怪現在的人不是大嘆經典難學,就是污誣指聖賢的經典為無用之說,這都是因為失去「回歸和諧健康的人倫生活」這個主軸所引起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