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138期:2014.08.21

一、主題文章:《彎路的啟發》

雖然知道對的方向就在那裡,可是當乏味、疲憊等習性襲來,真的很想重回那沒有戒律、沒有功課自由自在的輕鬆生活。卻發現,真正走過對的路後,想要再沉淪,也是不容易的了。

二、問答集錦:集義與義襲的區別

外在已經說盡好話,做盡善行了,怎麼還是掉在“義襲”的圈套中呢?集義——義襲,一字之差,卻差之千里。張講師寥寥數語,就捅破了這張從古到今,擋住無數修行人進步的“窗戶紙”。

三、小樹苗:媽媽“變懶”了

兒子上了兩天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倒讓媽媽學會了“變懶”一點,這與教育有關嗎?小樹苗…究竟帶給家庭教育怎樣的啟示,又為每個家庭送出了什麼幸福錦囊呢?

《彎路的啟發》

作者: 蔣征宇

終於到了該寫1200次心得的時刻,心裡感慨萬分。這一路走來,像是老天給我的救贖,通過黃庭禪來完成…

以前夜不能寐,現今沉沉睡去,並且對升級版叫醒模式(手機鬧鈴加一個大號鬧鐘)都毫無反應;

以前惡夢連連,現今發夢只能靠白日夢;
以前耳鳴眼花,現今耳聰目明;
以前手腳冰涼,春夏秋冬都像在過冬,現在常年全身微熱;
以前心裡沉沉悶悶,天天哀哀怨怨,現今天天清清爽爽;
以前靠藥渡日,現今靠氣立命!

我深知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遇到了黃庭禪,我努力學習認真練習,很快身體就慢慢恢復,我所夢想的淡泊寧靜的心境也如約而至,我細細的去品嘗著去享受久違的幸福感,很感恩很知足。

如果一直能這樣下去該多好,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前段時間腦袋裡開始常常糾結一個問題:既然已經把想解決的問題都解決完了,何必還讓自己那麼苦?有了這樣的想法,腦袋就配合著不斷為自己解釋:是啊,我又不求成佛,到此為止吧。

我嘗試將禪修功課從我的生活主軸中移開,忽然之間便有了一種輕鬆…是啊,我再也不用為那麼多戒律而感到壓力,再也不用總是從別人的利益上去思考問題,人這輩子時光有限,得開始為自己活一活了。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周,在這一周裡我隨心所欲的生活。不想站樁就不站,不想打坐就不坐,不想聽經典就不聽…遇事不管別人,先想自己利益,見人也無需保持微笑等等。可是,一周下來,才開始的那一絲輕鬆早已蘯然無存,反而感覺身心都是那麼的累…一往內觀,才發現身內的氣是如此呆滯,沒有一點生機。用“有氣無力”來形容非常貼切,那種感覺就像生命沒有了力量。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真正從心而發的體悟到講師字字句句中的真義和良苦用心!是啊,如果生命喪失了氣機中生生不息的動能,不就成了行屍走肉了嗎?這是多麼恐怖的氣象啊!連我自己都無法相信我能夠在那個當下那麼強烈的感受到氣的死寂,但它確確實實就真實的存在了,它仿佛在用最極端的方式告訴我應該怎樣去抉擇。感慨于老天造人時放入我身內的這一點氣機是多麼神奇,我無比透徹的臣服了。

幡然醒悟之後我找回了原有的節奏,開始了嶄新的生活,每天靜坐、站樁、聽經典,遇事多為他人考慮,練習成人成己…體內氣機重新又生生不息開始運轉,幸福快樂的感覺常常溢滿內心。

但,我一點都不後悔走了這段彎路,因為正是有了這段彎路的波折和啟迪才讓我能夠更加堅定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立志把堅持當成一種修行,將黃庭禪所宣導的“養生”之精神作為自己終生信仰,成人利己弘揚聖賢學問。


 

集義與義襲的區別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

請問講師,孟子說: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那我們著陸的功課,要默念:成人成己,這屬於外在的言語。而孟子又有說:仁義禮智,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之也。請問這樣用外在的言語來念成人成己,到底是“集義”還是“義襲”呢?

張講師答:

「集義」只是默念“成人成己”這樣言語就可以塑造的嗎?如果你這樣認為,那我肯定你不瞭解黃庭禪成人成己的功課,你得重來才行。黃庭禪的成人成己,所相應的是心中的一種感覺,是內心中一種願意成就他人,肯為別人犧牲,可以為正義去赴湯蹈火的一種義氣與行動,而不只是有口無心的默念著“成人成己”四個字而已,若是如此表像的做著練習,那與「義襲」何別!


 

媽媽“變懶”了

分享者:郭春燕

話說在參加小樹苗班之前,兒子鄭重地跟我說:“媽媽,可別讓我去學《弟子規》啊,太簡單了,我早就會背了。”我立刻反問:“會背不是重點,你能做到幾條呢?”於是兒子不吭聲了,還是乖乖去上了小樹苗的課程。兩天兩夜的時間,能給孩子帶來多少改變呢?我其實不敢有太多的期待,因為兒子今年12歲,處於青春期邊緣,凡事都有自己的主張,以不聽大人的話為長大的標誌,常常把我和老公氣得說不出話來。

兩天兩夜,兒子上小樹苗課程,我上成人課程,只是在中間偶爾撇到了一眼他的背影,不過,我沒有任何擔心,因為對於黃庭禪,我太瞭解了,志工們會比我自己還盡職盡責。課程結束之前,張講師給家長們講了《敬,立一善而百善治》,讓很多家長都有觸動。讓孩子懂得“敬”,其他的德行都可以從這裡立起來。如果孩子的德行好了,我們還有什麼要擔心的嗎?

要教孩子,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要先做到。身教勝於言教。

首先說說餐桌禮儀吧。上完小樹苗,每次吃飯前,都由兒子帶領我們一起說感恩詞。剛開始,老公不好意思說,只是在一邊看著,經過我和兒子強烈要求,他也加入了我們。過了一陣子,兒子偶爾忘記的時候,老公也會主動提醒:“還沒說感恩詞呢!”一家人帶著真誠的心,感恩、祝福父母、老師、農夫、幫助過我們的人,這不僅是個儀式。

以前吃飯的時候,我都是想著要讓老公、孩子趁熱吃,自己在廚房忙碌,錯過了在餐桌邊教孩子禮儀的好機會。聽到講師的那句話對我觸動最大:“趁熱吃,沒那麼重要,規矩冷了才嚴重!”所以現在我們一家都是一起吃飯,孩子懂得“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要等爸媽上桌後一起吃飯。飯粒掉在餐桌上,他也會主動撿起來吃掉,因為這樣才是“感謝農夫辛勤耕作”。

吃完飯,我經常要求兒子去洗碗,以前老公總是阻攔,認為孩子不需要幹家務,自從小樹苗課程結束後,老公也和我變得一致了,還主動去教孩子怎樣洗碗更乾淨。兒子洗碗洗得很乾淨,有時不願意洗,也只是說:“咱們以後可以少用幾個碗。”

從前的我是個勤快媽媽,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做,現在我學會了要當個“懶”媽媽,經常要求孩子做事。每次出門騎車,都是兒子幫我充好氣,有了重物,我也讓兒子幫忙一起扛。我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他也拿自己當大人。

然而,兒子最大的改變是,可以聽進父母的話了。以前,我批評他一句,他能反駁十句,而且語氣很不好。現在他知道自己的對錯,錯了的時候不會強詞奪理,脾氣好了不少。這些並不僅僅是那兩天課程的功效,更重要的是每週那些後續的功課,潛移默化中也帶給孩子很多很多的改變…

真心的感恩,並祝願小樹苗課程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