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題文章:《鹽!鹽? 》
不平靜的三月,不僅僅因為災難,更因為一起流言而引起的莫名恐慌。流言不會只出現在“鹽”的問題上...
二、 誤會集拾遺:《究竟的解脫之路》
世間學問很多,模棱兩可的知識充斥在腦海,讓人迷失,人們之所以迷失,是因為只活在“感覺有道理”中,卻從沒有想過...
三、 特別收錄:老子誕辰公祭
2011年3月19日,農曆二月十五,是中國先賢老子誕辰2582週年的紀念日,也是《道德經》問世2502年紀念日...
主題文章:鹽、鹽?
作者:晴天
一夜之間,突然就刮起了一股“搶購鹽”的風潮,從何而來的消息?不得而知。起因好像源於日本地震造成的核洩漏,這個對我們來說並不熟悉內情的事件,卻在人們具有想像力的傳播中,開始造成動盪與恐慌。恐慌的情緒下,總是要做點什麼的。中國人經歷了抗戰時期、內戰時期、飢餓時期,這才剛剛進入發展時期沒多久,人們還沒適應發展帶來的富足,神經還處在習慣性繃緊的狀態,伴隨著近年來各種災難的發生,和所謂的2012末日預言,不安全感正以空前的力度侵蝕著我們。人們脆弱的神經,隨著每次的災難,每次的物價上漲,被不斷地刺激著。終於,藉著此次日本空前的強震和核洩漏事件,恐慌情緒在一個跟核輻射沒什麼關聯,卻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細節——“鹽”上面爆發了。
早上,我正在藥店買點藥呢,接到朋友的電話,他用緊急而低沉的嗓音告訴了我,要趕緊搶鹽,並說,他在自家樓下幾個超市裡面都已經買不到了。我“哦”了一聲,謝謝他。可能聽我不急不慢地聲音吧,朋友焦急的再次重申,一定要快啊!趕緊告訴身邊的朋友親人啊!我想太誇張了吧,但買完藥,還是順便去了旁邊的超市,一問,沒鹽了,再去下一家,問到鹽,老闆娘氣呼呼的說:“不要問了,整條街都沒了。真不知道還要不要人活了呀。”被她憤怒的情緒影響,我抓緊去了另外條街的超市,同樣,沒有鹽。出來時,留意到路邊都是三五成群的人,都在議論著這件事,接著人群越來越聚集,氣氛變得緊張起來,我從人縫中擠出去,回到了家中。
坐定下來一想,真是可笑。我為什麼要買鹽?一個電話,一點傳言就跟著動盪不安,難道真的是怕國家會供應不上鹽了嗎?不是,不用腦子都想得到的,如果真是那樣,那我們該恐慌的恐怕就不僅僅是鹽的問題了。那是怕今天就吃不到有鹽的午餐了嗎?不是,家裡還有半包鹽呢,吃一個星期也沒問題呀。到底什麼力量拖著我走呢?俗話說:流言止於智者。有智慧的人首先是有定力的人,外在再多的傳言,都是通過擾亂人的內心,才能起到風起雲湧的效果,現在這個傳言,正是因為引起了我心內氣血的翻飛浮動,才帶著我做出這樣愚蠢的從眾行為。觀照氣血的實相的那一刻,肩膀鬆下來,胸膛敞開,思維不跟著它起舞,漸漸地,氣血控制我的力量就減弱了,心安定了下來。接著,上網一查詢,真相很快浮現。
中國的鹽產量最大的是青海的“湖鹽”接著是“井礦鹽”,岩鹽礦儲備資源大於100億頓的資源就有10餘座,而全年的消耗僅約700萬噸…就是說,即使海水被核污染,我們也不會缺少鹽的資源。所以,總結起來,鹽只是人們對恐慌的一個發洩口罷了。
網上全國各地哄搶鹽的帖子不斷在刷新,我坐在電腦前慢慢地看著。窗外花園裡,安靜而陽光明媚,初春蓬勃的生命力正在每個枝頭悄然綻放,在這美好的季節,在這泱泱大國安全而太平的局勢中,人們的慌亂顯得那麼的突兀,就像一群魚兒在安靜的,沒有危險的水下,突然被自己攪動的水草,搞得驚慌失措,毫無目的的到處亂竄,平白攪亂了這一池春水…帖子繼續刷新,鹽,已經從一塊多陸續漲到十塊多了…
看看日本的情況,那個地震、海嘯、核洩漏,又降大雪的國家,城市滿目瘡痍,超市幾乎都空了,生活資源開始缺乏,有位年輕人去超市買香蕉,但店老闆守著僅有的少量香蕉說:不能賣給你,因為要留著給需要它的老人和嬰兒…人們雖然緊張卻依然很有秩序,甚至還有人繼續去做保健做美容,公園裡桃花開了,三三兩兩的仍然有人在散步賞花。東京很多的店鋪工廠的老闆,抓緊做的是結清員工的工資,讓他們隨時可以自由的離開。人民在平靜中接受發生的事件,生活仍然要繼續……看到這些,我內心很不平靜,胸口氣血起伏。我不想藉氣血的力量,來做一個人云亦云的批評家。因為,所有的情況各大媒體都在報導,每個國人都可以看到,也可以去反思的事實,不需要我再來加上一筆關於素質高低的評論。我要做的只是敞開胸膛,讓不舒服的氣血穿透。
既不需要崇尚日本人的素質高,也不需要貶低國人的素質低。本來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日本已經富裕了那麼久,富饒帶給他們國民的不僅僅是豐足的生活,更是心靈的安定。而我的國家,剛從貧困中站起來的,我們的國民還在練習怎樣讓動蕩的心靈變得安定,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不意外的事。如果有人此時能有清醒的判斷力,不跟著人云亦云,不散播流言,就是對國家對民眾最好的支持,這是每個有覺知的中國人都會去做的,(事實上我們要看到,身邊很多人都在自發的維持著身邊人的穩定,各個網站上,QQ群當中,人們不斷把鹽的真實情況在上傳著,在消除著恐慌帶來的影響。)同時也讓自己對國人多一份體諒與關懷,對於發展中的國家來說,畢竟是內憂外患同時存在的時代,容許我們要經歷適應期,容許我們與不和諧共存。雖然我們經歷的苦難多,但苦難也會讓我們更快的成熟,孔聖人篤立的天安門廣場,就在宣揚著民族的深厚底蘊。總有一天我們能穿越迷茫,安定心靈,成為真正外在富裕,內心強大的民族。
讓我們將這份對國家對民族的期盼,在身中化為動詞去推動。想國家真正強大起來,每個人就要與聖賢為伴,來強化自己內心的定力!一個人亂可以帶動一群人亂,但是一個人定,也可以影響一群人定下來。心定下來了,智慧才能閃亮。同胞們啊,如果我們真的有面臨災難的那天,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就要到來,搶到的這些食物用品,又能夠讓我們比其他人多苟延殘喘幾日呢?如果真的有一日,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我們的國家、同胞,我們的地球、家園都處在災難中,為了自己能苟活而搶來了所有的物資,又意義何在呢?相比之下,恐懼帶來的破壞力正讓我們的內心經歷著水深火熱,這樣長期的侵蝕,遠比偶爾的災難、食物短缺和疾病困擾等來得更嚴重!
我們害怕失去物質條件,但它們是可以再造的,甚至失去了摯愛親人,也是可以緬懷的,唯一不能失去的,是心中對國家民族那深切的關愛,不能失去與所有生命之間割不斷的連接!想要拋棄這份關愛與連接,只企圖單獨存在的生命,是蒼白而可恥的。災難當前,地球與我是一體,國家與我是一體,世人與我更是一體!無論外在怎樣的水深火熱,都要保持住自己內心清明的覺醒,不與災難共舞,不傳播恐慌。只帶著一種關懷,不指責、不抱怨,勇敢的敞開胸懷,盡我所能,與國家、人民的脈動相連,不離不棄!
誤會集拾遺:究竟的解脫之路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問:我學了各式各樣情緒管理的辦法,但總覺得不究竟,至今我的情緒還是不時的泛起波滔,讓我覺得不得安寧!什麼才是解脫內心煩惱的究竟辦法呢?
答:問題就出現在你所學的任何辦法,都指向同一個錯誤的方向,那就是想盡辦法要使你的情緒永遠不動!而你在不知不覺間,也相信了這種謬論。我的意思是,人的情緒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時常有所波動,這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你以為想要得到永遠的安寧,就是要使自己完全沒有情緒的波動才能達到,那麼就像是一個人,想盡任何辦法要使海面變得平靜無波一樣的,即使他耗盡十輩子的精力,也終將是徒勞無功的。
就好比海面上無數潮來潮往的波浪吧,那不是很美的事嗎?那不是很應該存在嗎?讓它自由來去有什麼不可以呢?為什麼你要費盡一輩子的心思想要去消滅它呢!同樣的,你的心海有點波浪不是很好嗎?不是很應該嗎?不是很值得欣賞的事嗎?從什麼時候起,你開始誤以為要使內心沒有任何起伏才是對的呢?
這乃是肇因於一個天大的誤會,只因人們有煩惱發生的時候,都剛好是內心的情緒有波動的時候,於是人們便直覺的聯想到,如果能消滅那個情緒波動,不就可以永遠沒有煩惱了嗎?這乍聽之下好像是對的,但試問,如果有一個人生了一種病,他看到海面上有一點點的波浪就覺得煩惱,此時你會建議他盡一切努力去防堵海上有任何波浪的發生嗎?不會的,這不究竟的,因為無論你怎麼費盡心思與精力,海面總是有波浪的,依循這樣的做法,你永遠也不可能成功的!
那麼這個人該怎麼做才有可能成功呢?他所應該致力的,是去改變自己執著在波浪上,那個分別好惡的看法!只要掌握這個關鍵,就有成功的機會。當他開始不怕波浪的時候,不論波浪存不存在,都可以自在安寧的,不是嗎!
覺悟這條在七情道路上就超然解脫之路的人,才稱為「覺者」。佛家的「菩薩」翻譯成中文叫“覺有情”,而不是“覺無情”因此千萬別誤以為要從消滅情緒下手。 “有情”就是有情緒波動,是在情緒發生的當下,覺照情緒波動的真相,對那波動有不分別好惡的能力,只當它是一股毫無意義的能量看待,這才叫覺者、才叫菩薩。六祖不也說「有情來下種」嗎?為什麼你總是想從消滅情緒來下手呢?心經不也說「觀自在」嗎?這是在情緒的當下也有自在的能力,什麼時候開始,你覺得情緒應該「觀不在」才能自在呢!中庸不是說「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嗎?什麼時候開始,你誤以為喜怒應該都不能發動才有可能得到「和」呢?
去找吧,找一個能教導你在喜怒七情發動的當下,就能得到自在的法門,那不僅符合各教經典的精義,更能落實在日常生活毫無抵觸,那必是你究竟的解脫之路了!
特別收錄:老子誕辰公祭
2011年3月19日,農曆二月十五,是中國先賢老子誕辰2582週年的紀念日,也是《道德經》問世2502年紀念日。為紀念老子誕辰,河南靈寶市函谷關新建一價值2588萬元的紫銅貼金老子聖像。
紀念老子誕辰2582週年公祭大典,19日上午在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三清殿前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老子廟會也正式拉開帷幕。
上午9時9分,鐘鼓齊鳴,絲弦悠揚,公祭大典在禮炮聲中開始。社會代表分別向老子像敬獻花籃、上香、祭酒。周口市副市長李紹彬恭讀祭文,河南各界人士3000餘人向老子像行三鞠躬禮。
老子是道教鼻祖,其學說兩千多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人生哲學之中。為紀念老子,自漢時起,後人便自發地組織廟會,唐朝時達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