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當心中有了敬意
以前花很多精力說教,都無法改變家人不良的行為模式。突然間,彷彿一夜春風般,家人接二連三的產生了令人欣喜的改變,想知道她家究竟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了嗎?一起來欣賞~
二、問答集錦:應酬中,怎樣才能應對得體?
臨近年末,公司家裡大小應酬都很多,吃吃聊聊耗費很長時間,也沒啥有意義的話題,修行人該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中與人共處呢?
三、經典故事:《七真史傳》連載之(二十七)
聽聞真師歸來,一群假修行人,再次聚集馬家莊。為保法門清靜,先生想出妙法,囑託親信弟子照辦。縱有先生千般指點,弟子們能否受住這巨大考驗?精彩故事,本期繼續。
四、小樹苗:關鍵時刻,兒子想起了「點點心」
小樹苗五部曲,又給每個孩子都種下了好多顆成長的種子,怎樣才能讓種子好好地發芽呢?答案就藏在8周功課裡。這次,「點點心」的種子,先冒出了嫩芽。
當心中有了敬意
作者:曉英
敬在生活中進一步練習,有很多體會呀,用文字表達出來,似有種淡而無味的感覺,但這種功課真的只有去落實,才會獲得深深的體驗,值得每個人都去實踐體悟。
當心中有敬,給媽媽打電話問候時,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就好像一直在心裡,沒有過多的言語,照樣會把近期的行程安排告訴她,以便讓她安心。家公家婆體恤我們年輕一輩忙,但我們會堅持去看望他們。
老公下班回到家,微笑相迎,不是做作出來的,而是內心覺得工作一天累了,回到家裡給他一個溫暖的回應,他會輕鬆好多。以前我上班先走時,會跟老公孩子說再見。前段時間,如果是我帶著孩子出去,也讓孩子跟爸爸告別。有天,老公帶著孩子出去,沒有一句話就出門了,心裡覺得怪怪的,空氣中的氣氛很不協調,於是小聲提醒孩子,每次離開媽媽的時候要說再見哦。第二天,老公就主動帶著孩子說了,過幾天,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一出門就自然地道別。
餐桌上,沒有老人在,老公就坐最重要的位置,其次是我,再是孩子。每天孩子擺餐具盛飯,很多時候是我們開動後孩子才吃。帶著對碗裡食物的敬重,對他人的敬,細嚼慢嚥,餐桌上氛圍很好。幾年來我常在說:食物只要做好了,都是吃的,沒有好與不好,帶著感謝他人的心吃就是了。但這更多是頭腦上知道,而不是在心上由內而外自然而然顯現的。通過敬的練習,才將這些話在心上的感覺體會到了。
孩子有一些夾菜的習慣不好,以前只要孩子喜歡吃,隨她怎麼夾,想吃什麼就夾什麼,甚至在碗裡搗個底朝天,但在小小的夾菜行為習慣中就能看到,長大是個只顧自己的人。從小要讓孩子從一些生活行為細節中習得心中有別人。但是孩子多數時候接受不了,說了不聽,那是因為成人說話的態度以及附帶著的情緒。
記得上個週末,孩子給爸爸媽媽和自己,按大小先後順序盛好飯之後,還給我們夾菜,再夾給自己吃,以前從沒有人要求她夾過菜。這是長到8歲的女兒,第一次自發性愉悅地給父母夾菜,那一刻,真的不知道家裡發生過什麼,孩子竟然有這麼大的轉變?沒有教導,只是在自己的內心,默默地對父母升起孝敬之心,對家人尊敬,在心裡及外在言行上,真正地為別人著想,每天生活上的小事上去做而已。也許是心中真正有了敬之心時,孩子也就跟著轉變了。
孩童的感知力特別強,尤其年齡越小的孩子, 說什麼做什麼不重要,往往成人內心是什麼更重要,更能影響到孩子。教育就是根上的事,我們如何對待晚輩以及內心清淨與否,在孩子心裡和成長過程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正如古聖先賢所講到的一個字「禮」的深刻蘊含,非只是表面上客讓做到而已。
心中有敬時,似乎看到他人身上都是優點,而那些所謂的缺點,不過是生命不同歷程的象徵罷了,跟生命本質無關,自然不會去在意了。有天我跟老公說:「哎呀,我發現你比我好多了,你不用學,不用修,生活中很多其實你都做到了,而我還要通過『學而時習之』才能達到」。越往前走,發現自己習性模式要改變之處還真不少啊,一句口上的謙虛或自責還罷了,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去踐行時,才發現很多細節一不留神就被習性帶走了,在點滴中做到不容易,真的生活無處不是道場。
前兩天看到老公開始站樁了,倒也沒感到特別地驚喜。在心底裡,祝福著他,祝福他終於開啟了自己安身立命之門,踏上了心性命自然地造化之旅。人身難得,活到過半,算算剩下的日子也不過只有一萬多天而已,在這麼少的日子裡,是該返本還原、清靜本性了。
感恩張講師精心為眾生安排的著陸功課,感謝生活禪以及同修的陪伴。
應酬中,怎樣才能應對得體?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講師好,正值年末,家裡、公司裡蠻多大小聚餐,吃吃聊聊就挺長時間,不得清靜。請問怎樣做才能應對得體又不累呀?謝謝您!
張講師答:實際上我並不喜歡我們黃庭禪的同學表現得自命清高,好像學了禪學之後,就把別人看得俗不可耐。實際上家人是我們最親愛的人,就像我們的孩子,再怎麼不懂事,我們還是非常愛他的。我們的家人呢,縱使他有很多習慣跟我們不同,但對他們的親愛是沒有變的。所以陪陪他們聚聚餐,陪他們多聊一聊,這是作為家族的一分子可以做的。在這個過程裡儘量不要顯得不耐煩。如果你真覺得真的很疲憊,不耐煩了,聽起來言之無味,那我們就可以引導大家到戶外去活動活動,到親戚朋友家拜拜年,去戶外踏青等,做些可以增加身心健康的活動。
但是即使孔子在世,也還是會和升鬥小民聊聊的,而不是只會聊《禮記》《尚書》。藉節日這幾天,增進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關懷,大家熱絡熱絡,讓彼此的內心感到溫暖,這就是最好的修行。如果聚會真是時間很長、很難耐,我們可以坦白地說「我精神不濟,你們精神真好,我得去旁邊歇一會兒。」如果有些話題讓你實在覺得太沒水準了,怎麼這麼粗俗,那你正好可以藉機練心法。
和光同塵,才是黃庭禪的同學所應該表現出來的氣度。
《七真史傳》連載之(二十七)
上回說到真師回歸,引來假修行人再聚道場,先生想出應對妙法,卻讓弟子們含愁生悲。先生叮囑字字千金,幾位弟子能否遵命而行,續上修道大業呢?
第十五回
示羽化祖師歸隱,送靈柩門人服務
風旛動處原非真,本性圓明是法身
解得拈花微笑意,後來無處著纖塵
話說重陽先生見那些學道之人,依然聚集,察其中並無真心向道之人,不過徒沾虛名,指道為由,欲人知他在修行悟道,其實並無一點道念,若不使他散去,久必以假亂真,使法門不得清靜矣!想出一個妙法來,點了一點頭,忽然大叫幾聲不好不好!驚得那些人齊來相問。先生曰:「我不該出門,在路上受了暑濕之氣,使我心頭結鬱,身上起泡。」解衣與眾人看,果然心頭腫起,渾身是泡,慌得馬丹陽與邱、劉等忙去求醫尋藥,一連請了幾個名醫,用過妙藥數劑,總不效驗。
又過兩日,泡皆潰爛,膿水交流,臭氣難聞,那些學道修行之人背地私議說:「重陽先生定然無道,自身難保焉能度人?病都卻不了,怎得成神仙?我們各自回去罷!免得耽誤大事。」於是陰走一個,陽走一個,不上兩日,走得乾乾淨淨,只丟下邱、劉、譚、馬、郝、王六人,日夜服伺。先生見眾人走完,遂叫他們六人近前吩咐曰:「我明日午時必死,但我自到此來,把馬鈺一項銀錢,被我周濟貧苦又幫湊別人埋葬嫁娶,以及遣嫁使女丫鬟,圓成家人小子,一切奩粧聘禮,花費銀錢若干,又供養個些來學道的人,一兩年故此將銀錢盡行用完,如今庫藏一空,我死之後,若辦喪事,必然當田賣地,但依我吩咐,不許花費銀錢,我若死時,也不須悲哀啼哭,休得祭奠開弔,只要幾塊薄板,裝著臭皮囊,使邱、劉、王、譚、郝五人,輪流抬回陝西樗縣終南之下,繩索斷處,是吾葬身之所,不得有誤,若背我言,我必不安。」邱、劉等聞先生之言,唏噓欲泣!重陽先生曰:「勿作此兒女子之態也!」先生雖如此吩咐,邱、劉諸人,仍不免含愁生悲。到了次日午時,先生衣冠整整,端坐蒲團之上,喚邱、劉、譚、馬、郝、王六人近前講曰:
「性命雙修之法,要內外俱有,缺外功則德行不全,缺內功則本源不清,夫外功者平生居心,須使無虧,一言必謹,言有功也。一行必慎,行有功也。一事不苟,一介必嚴,莫非功之所積,功之所推。夫內功者何?惺惺勿致於昏昧,防意如防城之險,空空不著一物,守心更比守身之嚴。時而天人介於幾希,天人即交戰之會也。吾將內功重而言之,蓋內功不可以色見,不可以相求,不可以僥倖,不可以苟安;掃去一毫之色相,即有一毫之陽生;掃去無端之色相,即有無端之陽生。將色相掃盡,不留些子芥蒂,則純陽之體也。有等修道者,非信心不堅,而弊在速成,功夫未到,便思證果。又有習吾道者,非不加意盤旋,而弊在安閒,日日奄奄欲睡,時時悶悶不樂,精神不振,艱於行持,不肯用功,豈不知欲長一技,用盡無限心機,方得隨心應手,半絲半縷,費盡了許多氣力,方稱心而足意,豈學神仙者不下苦功乎!」
重陽先生說畢,又取一書,名曰《韜光集》,乃先生親手所著,內有晦跡之道,隱逸之妙,付與馬丹陽曰:「汝等六人,當於其中探討至理,知之非難,行之為難,必勉力行之,方無負我心。汝孫道友,道果將熟,不必掛念,只有邱長春功行尚少,汝當指示一二。劉長生色相未能盡空,另有一番波濤。郝太古東遊西返,所見之處,即了道之地。譚長真遇顧而通玄。王玉陽違姚以入妙。邱長春石番溪邊苦根盡,龍飛門上大丹成。」重陽先生說罷,一笑而逝。
邱、劉等謹遵先生遺訓,不敢聲張,依法入殮,用繩索將棺捆定,尋了一根扛子,兩個橫擔,到了次日早晨,邱、王、譚、郝四人,擡起靈柩便行。劉長生背著行李,隨後走來。馬丹陽送了二十餘里,臨別之時,在身旁取出一包散碎銀,約有四五十兩,交與劉長生曰:“家中銀錢,被先生做好事用盡,一時備辦不出,只有個點散碎銀,以作盤費,路上簡省一二可也!葬師之後,急速轉來,咱們師兄道友,同在一處修行。”劉長生將銀接過,逐與丹陽分離,行不數里,見有許多人拿著寸香片紙攔路祭奠,劉長生近前一看,都是先生門下學過道的那些假修士。劉長生遂一一稱謝,誰知重陽先生在生之時,生平見不得假修行人,今日仙逝,真靈不昧,見了他們,猶然犯惡,從棺木內放出一股臭氣,臭得人人掩鼻,個個發嘔,站立不住,胡亂磕了幾個頭,一齊走了,那臭氣才平息。
邱長春與郝太古等擡著靈柩,仍往西行,走不上十餘里即有人攔路送飯,邱劉等以為與先生年有交識之人,今聞先生歸天,特送頓把飯來,盡個人情,不足為怪,忙放下靈柩,便來喫飯,喫罷,道了一個謝字,擡上又走。行不多時,見路旁有座古廟,便擡不動了,即將靈柩落平,在廟歇宿,次日天明,擡到了早飯時候,又有人攔路送飯,午飯時候,也是一般,天晚即有寺廟棲止。如此走了月餘,到了陝西邊界,邱長春暗想這事,可不奇怪!天地間那有這般湊巧的事,近處以為是先生相識之人,盡一盡情,未可料得,如今走了許多遠,還有人攔路送飯,其事真乃奇異,我不免悄悄問個緣故。心中正在默想,時當晌午,忽有人送飯來,請他們喫,劉、郝、王、譚與那人道謝畢,即取碗筷用飯,邱長春把送飯之人,扯在一邊問曰:「你怎知我們到此,送這飯來與我們喫,又是何緣故?、那送飯之人說:「從早有一位穿黃衣的老道長,在我們村裡來募化說,他有五個徒弟,從山東送靈柩過此,要擾主家一餐,我那主人最是好善,聽了此言,故使我送飯至此。」長春聽罷,記在心頭,到次日早飯時節,推說肚皮疼痛,要往前村討碗滾湯喝。求劉長生幫擡一肩,長生應允,便將行李交與他,接過扛子擡著,邱長春背起行李,放開大步往前走有數里,果見一位穿黃道袍的老人,像是先生模樣,往前村裡去,邱長春趕緊幾步,跑到跟前,一手扯著道袍,跪將下去,口叫:「師傅慢走,徒弟在此侍候。」重陽先生掉轉身來,怒容滿面,責長春曰:「你這造業徒,不知天地盈虛,消息晦跡之道,一昧施逗乖巧,漏洩仙機,以此推來,日後又要多用三年煉魔之功,是自取其咎也。」言畢化清風而去,長春正在悔悟,又見靈樞來了,忙去接過扛子擡上,仍將行李交與長生,自此以後永無人送飯,若不是馬丹陽所送銀錢做盤費,難免受餓。又走了半月,始到長安,由樗縣而傍終南,忽然繩索齊斷,靈柩墜地,長春用目一觀,見前面村外站立一位老翁,即走去施了一禮,未及開言,那老翁反問曰:「你們可是從山東擡靈柩回來麼?」邱長春答曰:「正是!老伯何以得知?」老翁曰:「我昨夜夢見王孝廉說他已死,徒弟五人擡靈柩,從山東到此,要求我捨一穴之地,埋葬其身,我想昔日與他同在省城科舉,咱二人甚是知交,遂隨口應允,我又問他幾時埋葬,他言今日午時,我醒來方知是夢,半信半疑,出來看望幾遍,才見你們擡著靈柩,正落在愚老地上。」長春亦將先生繩索斷處,是即葬身之言,對老人說了一遍。老翁甚喜,即入內去喚了幾個莊漢出來,各帶揪鋤擢箕等物,來在靈柩跟前,將棺移過,即於其處打井安葬,頃刻累成大墳。邱、劉等叩謝了老人,又與眾莊漢道勞,那老人又請他們師兄弟到村內,款待了一頓齋飯,然後邱、劉等與老翁告辭,又問明大魏村路徑,大家打一個拱手而去,不知此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送師西歸大事畢,訪道東行真道成
先生見不得假修行人魚目混珠,為保道場清靜,竟留下修道要義,飄然仙逝。眾位親信弟子依囑而行,歷盡艱辛送師西歸。可他們回歸道場的路,又能一帆風順否?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關鍵時刻,兒子想起了「點點心」
琦軒媽媽分享
琦軒昨天晚上主動跟我說:「媽媽,我們聊聊今天各自的情況吧!你先來。」
我聽了很開心,於是把自己這一天做了哪些事與他分享。
他又問我:「你覺得自己今天有什麼優點嗎?」
我想了想,告訴了他我自己覺得表現勇敢的一件事。
兒子聽了若有所思,然後告訴我,他在學校用了小樹苗五部曲課堂教的「點點心」。
經過是這樣的:學校走廊裡發現有一枚釘子躺在地上,同學就說是他扔的,冤枉了他,他很委屈,當時就用上了點點心」,然後感覺沒那麼生氣了,這時也有同學出來為他做證。
另一件事是,他和一個同學打鬧翻臉了,開始他不想和好,後來用了「點點心」,他就願意和對方和好了。
我很佩服兒子在關鍵時刻記得這麼神奇的辦法,真心要向他學習。
這次回來,我沒用力要求他做8周功課。只是把那張功課表擺在書桌上,問他想不想完成,他說很想,卻就是不做。
謝謝他的小隊老師上周來了電話,教他該怎麼做。還是老師的引導管用。琦軒在這個部分比較慢,我尊重他,讓他自己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