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42期:2017.07.11

一、主題文章:該聽從怎樣的「心聲」?

兒子看上了媽媽新換的手機,該換給孩子嗎?這件小事上,爸爸用上了古聖賢的大學問,抓住了關鍵的教育契機。這個世界好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想要孩子不被欲望綁架,品嘗到人生真正的自由和快樂,要這樣引導才更長遠……

二、問答集錦:怎樣溫熱你的下丹田?

引動丹田的熱能,無論養生還是修行,都是最被重視的第一要務。可是,中醫用艾灸灸下丹田等方法也能讓身體發熱,握固十字手印也能溫熱下丹田,兩者有何區別?還有更好的辦法嗎?禪師的究竟答案就4個字。

三、小樹苗:潤物細無聲

這是一位十歲「小樹苗」寫來的文章,她將在營隊中學習到的五顆心帶回了家。讓這個本就重視教育的家庭,一下子有了清晰的教育方向。於是全家大小一起跟著孩子的功課來實踐,不知不覺中,家的氣氛竟然會變得這麼其樂融融。

四、園丁故事: 禮的故事—希憲禮賢

元朝的廉希憲是朝廷的一品大官,可他對於來拜會的的同僚朝廷高官劉正連個凳子都不讓他坐,可是對於窮困的書生前來求見他卻親自出迎並設宴款待?難道廉希憲只是一個薄貴厚貧的人嗎,這其中有什麼深層次緣由?請一起來欣賞這個千古流傳的關於「禮」的故事吧。

該聽從怎樣的「心聲」?

作者:熊偉

前日裡,太太新買了一部手機,兒子看到後有些心動,想跟媽媽換。太太平時對手機的需求並不是很高,再一個也是心疼孩子,就爽快答應了。兒子呢,一方面想換,另一方面,卻又覺著不好意思,畢竟自己的手機也才買了一年,而且配置並不比媽媽的新手機差,於是他內心開始糾結。我知道後,就告訴孩子:「做事別糾結,只要你跟媽媽商量好了,兩人都沒有意見,那換就好了。」說完後,大家都覺著似乎好像是這樣,只等第二天換一部適合男士用的顏色。

不對!不對!!晚上休息時,我總覺著哪裡不對。躺在床上掃描全身,讓自己鬆靜下來,內心中冒出「聽從內心的聲音」和「致良知」兩句話。前些年,我上心靈成長課程的時候,有一句常有的話就是「多聽從內心的聲音,跟著那個聲音大膽的去走。」我也常常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和家人,改變自己、創造自己。

直到有機會聽黃庭禪張慶祥講師講解的《傳習錄》以及《幸福內心禪》……

張講師多次在節目中講過:「人要恢復自己光明的本性,就要格物致知,要致良知。」而現在很多的教育一直在強調「自我」,慣用的話就是「聽從內心的聲音」。這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在《清靜經》釋義的解讀中,張講師說:「感覺並不可靠,感覺加上你的習性,一切便失真了。」是啊,如果我們內心的聲音充滿了欲望,我們一味地去聽從和跟從,就會被欲望牽著走、被欲望所拖累,那麼必將陷入無盡的煩惱中,不斷輪迴,並會一直削伐我們的精氣神。

換手機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孩子順從了內在充滿欲望的聲音,那樣,我就是在培養一個自私自利的孩子。原來,令孩子糾結和令我有點不安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因為我們內心良知被觸到了。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帶著喜悅進入了夢鄉。

次日早上,我跟兒子再次提起了昨天換手機的事。我說:「兒子,昨天換手機你感到糾結,是不是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這是部新手機,心裡癢癢的想換?這是你心裡的一個欲望。但其實你也知道自己用的手機並不差。而另一個聲音又告訴你自己,媽媽三年了才換了這部新手機,所以你感到不好意思,這就是你的良知,是你善良的本性,這說明你是明理的。這個世界好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我們一直跟著欲望走,就會被欲望綁架,無法真正地自由和快樂,這些東西我們也永遠追求不完。只有跟著自己內心的良知走,我們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有些話你現在可能不懂,慢慢你會明白爸爸在說什麼。」孩子聽完說到:「爸爸,我明白了,我不跟媽媽換手機了。」

送他上學的路上,我問他有沒有因此感到不快,他說:「您說得對,我其實只是覺著那是個新手機而已,我現在的手機其實就很好。」中午,太太也跟我說:「這樣教育真好,要不然以後孩子真的會更加自私自利!」。

因為兒子想換手機這件小事,讓我更加懂得了在事理中該以怎樣的標準去衡量,去應對,我的心中真是高興呀!


 

怎樣才能溫熱你的下丹田?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講師您好!中醫用艾灸灸下丹田使身體發熱,與握固十字手印在下丹田使身體發熱有什麼差異?

張講師答:要把下丹田的動能引出來,這是很多修煉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雖然方法看起來多,但歸根究底,其最根本的方式就是要「養精蓄銳」!也就是要把我們的精氣神給培養起來,不要糟蹋我們的精氣神。當一個人的精氣神很好時,丹田就有一股強盛的能量,之後打坐時丹田會感覺有一股不斷滾動的熱能,然後這能量會傳送到全身各個地方。這股來自丹田的熱能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一個人身心性命健康的關鍵所在,因此很多養生家、修行家,都把它視為第一要務!

運用艾灸的方式,能夠讓丹田的熱能暫時得帶動,在中醫來說,它具有很好的療效。但是你會發現,若是你的日常不能好好地蓄養精氣神,當你把艾灸拿開時,它就會又很快地恢復到原點。再怎麼說,艾灸仍是屬於運用外物的力量,而非發自本身。

至於用自己的兩隻手掌握起十字手印,則是運用自身本具的能量迴圈,你的手掌心有個勞宮穴,將這個穴場按在你的丹田,那麼熱能就會從手掌進到丹田,丹田的熱能送到全身,又回到你的手掌,然後再從你的手掌進到丹田,這是本身所具的能量迴圈。

將十字手印貼在丹田,能將這迴圈慢慢引動起來,而艾灸與修復身中這個迴圈是沒有關係的,但它也能暫時讓丹田的熱能活動一下,氣血也比較通暢,這一點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認真說起來,這兩者都只能算是暫時的辦法,最究竟的辦法依然要專注長養你的精氣神才會有用。比如欲望多的人、情緒大的人,是很難養得住精氣神的。心情要維持平和,飲食要適度,吃的太飽馬上會消耗你的精氣神,使你昏昏欲睡。唯有在日常生活各方面都保持在適當的節度上,精氣神才能自然長養起來。到那時候就算你不去用艾灸,不去握十字手印,平常只要是稍微清靜一下,丹田都會有源泉滾滾的熱能在湧動著,這個才是究竟的養生之道。


 

潤物細無聲

作者:呂品怡(10歲)

我家有一個法寶,是從小樹苗成長營中學來的。它幫我們全家人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和好品德,像春天的喜雨一樣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它就是張校長教我們的五顆心:一顆恭敬的心,一顆大小先後的心、一顆心中有他人的心、一顆感恩的心,還有一顆改過的心。

恭敬心為生活增添了幸福感~~清晨,我從床上爬了起來,叫上妹妹一起跟奶奶、爸爸媽媽問安。當我恭恭敬敬彎下腰、笑容滿面地跟長輩們說「早安」時,他們笑了,我和妹妹也很開心。當我準備彈鋼琴的時候,妹妹會對我說:「姐姐你的琴髒了,我幫你擦擦吧。」我覺得妹妹對物品很有恭敬心。媽媽很喜歡看書。每次媽媽看完書,總是將書包好書皮,用紙巾反複擦試,才戀戀不捨地將書平整地放回原處。媽媽說,物品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心甘情願」地為我們付出,我們應該尊敬它們。生活多了一份恭敬,便多了一份舒心。

學會大小先後,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和學習的節奏。爸爸媽媽教育我們,回到家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認真做作業,完成了該完成的事情後,才能出去玩。有一次,正當我準備溜出去玩時,媽媽對我說:「品怡,你的作業還沒有做完,我們彈完琴再出去好嗎?」我不同意,媽媽又對我說:「品怡,那你還記得小樹苗教的那五顆心嗎?」「恭敬,感恩……」我一個一個地背著,背到「大小先後」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這時我忽然感覺到起自己做的不對,於是迅速跑到琴房,開始練琴。這顆「大小先後」之心讓我學會了有計劃地安排學習,它將會是我學習中的指明燈。

 

「心中有他人」不僅會溫暖別人還會照亮自己,我覺得我的家人都有這顆最閃亮的心——心中有他人。有一次,我和家人出門時看到走廊上有一袋垃圾,臭烘烘的,垃圾水還流到了樓梯口。奶奶看見了,將垃圾拿了下去,並拿上拖把到走廊,將走廊拖得一乾二淨。

還有我的媽媽,媽媽只要學了好的學問以後,就一直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媽媽白天要工作,晚上要輔導我們作業,還要備課,真辛苦。但媽媽對我說:「如果我做的事情能給別人心中帶去一絲絲光亮,那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媽媽不怕辛苦」。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就連我家小妹也有一顆「心中有他人」的心。她把自己最喜歡的圖畫書借給同學看,把最喜歡的蛋糕送給我吃,把最喜歡的玩具跟小夥伴一起分享……心中有他人,他人心中也會有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這五顆心,影響著我,也影響著我的家人!我也希望我們一家人能一直保持這五顆心,既能讓自己受益,也能去溫暖他人!


 

禮的故事—希憲禮賢

元廉希憲,卓見超群。不厚尊貴,獨禮斯文。

【原文】

元廉希憲、禮賢下士。劉整以尊官往見,公不命坐。宋諸生襤褸,袖詩請見,公延入坐,盡歡。既罷,人或問之,公曰:「國家大臣,語默進退,繫天下輕重。劉整雖貴,曾有犯上之行,諸生斯文。我不加厚,則儒術由此衰矣。」

尊富貴,輕貧賤,人之常情,而不知已失禮矣,然非謂尊貧賤而輕富貴也。亦惟視其賢不賢耳,亦非謂尊其賢而輕不賢也。蓋不賢者須化之為賢,故嘉善而矜不能。若以不賢致富貴者,則卑之可也。

【白話故事】

元朝的廉希憲是維吾爾族人,他的父親也在朝為官,他雖不是漢人,但是他特別敬重儒家文化,還聘請漢族的德高望重大儒當自己的老師,所以小希憲從小就受父親影響,就很寬厚善良懂事。等他稍微長大一點,當他父親問他的心願時,他說他也希望父親給他請一位精通儒家文化的老師來教他。父親見他年齡如此小就胸有大志且好學,決定好好培養他,就請了當時最精通儒家文化的先生當他的老師。

希憲在先生的教導下,更加認真讀書,他立志要把儒家的經典書籍如《孟子》、《禮記》都學完,在學堂認真刻苦學習誦讀,以瞭解這些經典背後的真義,老師跟他說,只有勤苦讀書,還要把這些知識用到生活中才能體會到書中的奧妙。

有一天讀書的時候,先生發現他悶悶不樂有心事的樣子便詢問希憲何故,小希憲說:「今天早上去集市上買墨,看見一個讀書人背著很沉的東西,像是淪為奴隸還被人吆喝,他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讀書人以後要治理國家,理應受人敬重,可是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老師說:「你現在年齡還小,這其中的原因只有長大後才能明白,只有把聖賢書讀好了,把自己修正了,長大後才能改變這個現狀……」小希憲記住了老師的話,於是更發奮讀書,他決心一定要改正不重視讀書人的壞風氣。

希憲刻苦讀書,終於學有所成。在他十九歲那一年,恰逢當時元朝王爺忽必烈招賢納士,因希憲的德行遠傳各鄉里,很快就被選中。之後他運用他熟讀的《孟子》等書中施行「仁政」的思想幫助忽必烈擴大疆土完成了統一夢想,所以深受忽必烈的重用,年紀輕輕就被提至一品大元級別。可他在繁忙的間隙,還是不忘讀書。一天弟弟希貢來看望哥哥,希憲便陪他一起看書,這時管家過來告知當朝大臣劉正想要過來拜會廉大人。劉正是朝廷的大臣,跟他的職位相當,希憲趕緊給管家說:「快去把會客廳的凳子撤了。」管家知道希憲的為人,知道其中必有他的理由,於是只留了希憲坐的凳子,把會客廳的其他凳子都撤走了。等劉正入門拜會廉希憲時,一進客廳便覺察到廉希憲分明是存心不想以禮待他而是想羞辱他。他這次本想是想奉迎一下廉希憲,和他處好關係,結果希憲不識抬舉,於是劉正就憤憤地走了。希憲

可劉正剛沒走多久,管家報信說:「門外有幾個衣衫襤褸的窮書生想見大人。」廉希憲聽了一下子精神起來,說快讓他們進來,而且把會客廳的凳子全擺上,親自迎接他們,並請管家替他備好酒菜,要好好款待他們!那幾個窮書生原來是上朝的儒生,後來因為現在元朝不重視讀書人,所以淪落為家奴任人使喚。他們見到廉大人如此厚待他們,覺得禮節太重而不敢就座,哪知廉希憲說:「今天我們不論階級,因為我們都是讀書人,都是孔孟先賢的弟子,大家平起平坐就好,不用客氣。」那些讀書人聽了廉大人的話,都放心地向廉大人請教學問,廉希憲一一回答,並希望他們以後能有所作為。

同樣的兩幕被希憲的弟弟看在眼裡,一面是高官劉正被冷遇,一面是幾個窮困的讀書人受到熱情的接待,難道哥哥尊貧嫌貴?廉希憲知道弟弟有疑惑便解釋說:「現在社會風氣,尊重富貴的人,輕踐貧窮的人似乎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這早已失去正常的禮節了,劉正雖是高官,但他以前有過對不起皇上的事情,我不按禮節待他,是想提醒他,讓他為官多為公,以對得起皇上的恩典。而那些窮讀書人,雖然他們現在窮困,但他們心懷天下,可歌可敬,當然應當以禮相待。我待他們是否符合禮節,不是看他們是否富貴還是貧窮,而是以他們的品行賢德來認定的!而且,我今天這麼厚待讀書人而不至於讓讀書人淪為幹苦活的奴隸,也是希望國家能興起讀書的風氣,這樣大家都能敬重讀書人,國家就會有更多的人才了,這也是為皇上分憂啊!

廉希憲厚待讀書人的故事很快傳到皇上忽必烈那裡,忽必烈也深受震撼,他也明白廉希憲這樣做是為了國家振興,希望天下有更多的讀書人受到重視,於是他發令赦免了所有為家奴的讀書人,讓他們好好讀書,報效國家。於是讀書的風氣又回來了,儒家文化也得到了傳揚。

廉希憲從小讀聖賢書,長大後一身正氣,通過自己的努力,恰當地運用禮節,尊重賢才而不論富貴貧賤地位,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弘揚了儒家文化,更正了社會風氣,為後世人世代仰慕。在他去世後,被皇上賜諡號「文正」,這是對一個官員最高的榮譽,所以「希憲禮賢」的故事也流傳千古,為後人所效法。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禮篇《希憲禮賢》)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希憲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