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被動的「小善」
遇到推銷,禮貌拒絕。但卻給了對方充滿善意的幾分鐘,帶給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鼓勵與希望。這經歷也讓作者體會到,有了「善本」的方向,讓內心變得開闊和溫暖很容易。
二、問答集錦:陽明心學與黃庭禪的同與異?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其根本是一個心學的傳承。無奈反傳統文化者以正為邪,混淆視聽,令人們對自己的文化誤會重重。為重新發揚中華文化的核心,黃庭禪,應時順運而生……
三、厚生集:最愛蛙聲
兒時記憶裡,蛙聲總伴隨著美好的感覺,帶來溫暖和力量。可是這次聽到蛙叫,卻滿心刺痛。不忍心小青蛙被商販殺生,全部買下放生。當幾百隻可愛的小青蛙回歸生命之湖,會帶來怎樣的生命觸碰呢?
四、園丁故事:「禮」的故事——道壽進杖
蕭道壽是元朝著名的孝子,他日常奉養母親不僅體貼入微,還很注重禮節。當他看到自己惹母親生氣時的反應,能看出他孝行裡包含的那顆真心和禮敬,非常感人,值得我們仿效。
被動的「小善」
作者:吳麗
上週五女兒考完試後,我帶著兩個寶貝來到萬家麗廣場5樓的哈尼虎遊樂場。孩子們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我閑得無聊,便坐在遊樂場外的長凳上看著手機掌閱。
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在我耳旁響起,「姐,您需要瞭解一下『***乾洗劑』嗎?」我聞聲擡頭,一個二十歲左右模樣的大男孩站在我面前。只見他背著一個雙肩包,手中拿著一個白色有噴頭的小瓶子,黝黑的臉對著我坦誠的笑著,一雙大眼睛充滿了期待。我一看著他手中的白瓶子,就立即想了起來:去年的某一天,也有一個這樣的年輕人到我辦公室推銷,我當時買了一瓶,可因為用的地方確實不多,所以到現在還基本是新的。
「不用,不用,我上次已經買過一瓶了。」我對著他連連擺手。我怕他再來煩我,連忙低下頭,想用冷漠的拒絕「趕走」他。「姐,你就瞭解一下嘛,不會耽誤你很長時間的」,大男孩的聲音變得急促、緊張起來,我不耐煩地擡頭望了他一眼,他的臉漲得通紅,汗水從額頭上淌下,也來不及擦。他盡全力跟我解釋著:「就2分鐘,不會耽誤您很長時間的」。「這男孩也不容易啊」,我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可我轉念又想:家裡已經有一瓶還沒動,再買一瓶不是浪費嗎?
於是我下定決心,堅決地對他說:「我家裡已經有一瓶了,還沒用,你跟我推銷是浪費時間。」
「是一模一樣的嗎?」男孩子急切地追問。
「是的。」我斬釘截鐵地回答。
「是叫***嗎?」他還抱著一絲希望。
「是的。去年,也是像你這樣的男孩子,跟我推銷,我買了一瓶,還沒用呢。」這一次,我倒沒有不耐煩,我有些被他的執著所打動,微笑著告訴他,希望他能知難而退。
男孩子低下了頭,眼睛裡寫滿失望,汗水終於滴下了他的臉頰,可他沒有意識到要去檫拭。正當我又準備低下頭看書時,他突然憋紅了臉,鼓起勇氣對我說:「姐,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今天是我第一次做推銷。我已經跟別人推銷了一天了,可是沒有一個人願意聽我說完。」說到這裡,他有些難過的低下頭:「你可以聽我完整地說一次嗎?不會耽誤您很長時間,就當給我一次鍛鍊的機會。」他充滿期待地望著我,眼中閃爍著光亮。他突然的想法令我覺得很意外,我已經不忍心再拒絕一個對工作有著如此執著熱情的大男孩了。我衝著他點了點頭,微笑地說到:「好吧,你說,我認真聽。」
我鼓勵的語言和眼神讓他備受鼓舞,他右手拿著白色瓶子,左手拿著一塊咖啡色的布,開始認真地給我做起演示。「我們這款產品無毒無味,能有效滲入污垢內部,分解污垢的膠著力,強力去污」。說著,他拿著白色小瓶往咖啡色布上一噴,然後興奮地說:「最神奇的是,污垢可以在幾分鐘內分離出來,不需要洗,只稍微搓一下就可以了。」他賣力地給我介紹著,時而用手勢比劃著,時而演示著產品的「神奇效果」。我認真地傾聽著,微笑地注視著他。說得好的地方,我贊許地點點頭。男孩子越說越順,越講越開心。從推銷詞和演示動作的熟悉程度來看,知道他在家裡已經訓練了許多次。
不知不覺,幾分鐘過去了,男孩子向我展示了完整的推銷過程。他滿意地長噓一口氣,對著我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說:「姐,你是第一個聽我完整說完的顧客,謝謝你。」說完,他轉身離去了。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
一次被動的「小善」,在帶給這個男孩希望的同時,也帶給了我溫暖。想想平時的我,心被欲望、自私蒙蔽得太久,心裡想的、眼睛裡看到的都是自己,卻沒想到過別人需要什麼。就拿今天這樣一件小事來說,當我真正把心放在對方身上,為他考慮時,他能感覺到我傳遞的希望和溫暖,而我的心也會變得更開闊。
讓我們一起乘著「善行」的小船,真正為著他人好去行善吧。這個世界將會更美好!
陽明心學與黃庭禪的同與異?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問題:感謝講師對經典國學的精彩講解,聽了您講的《傳習錄》,想請問講師的黃庭禪與陽明心學在最終的學習目的和修習方法上有何異同?為什麼講師推崇陽明心學又開創黃庭禪呢?
張講師答:黃庭禪所提倡的心學,與陽明心學是完全一致的,不止是跟陽明心學一致,跟孔子也一致,跟堯舜禹湯的心傳都一致。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我又要開辦黃庭禪呢?因為這心傳已經沒有人在提倡宣揚了,而中華古文化裡舊有的代表人物,已經被反傳統文化者一個個打爛了,這些反傳統文化的中國人,早就不記得自己的文化,不知道古人的文明,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對於孔子孟子批判有加,甚至對於古代忠臣烈士也不斷地質疑。我感覺現在的中國人裡面,好像有一批漢奸,拿著外國人的錢,操弄著媒體,一次次的批判中華先賢先烈,試圖瓦解中國人對老祖宗的文化的自信心。
愚憂心於此,所以立志開辨黃庭禪,決心提倡中華文化,讓中華子孫都知道古聖先賢心學的偉大。然而現在若是要提倡中華文化,如果打的是孔子的旗號,馬上又被一堆人批判得體無完膚,反倒是打著陽明心學的旗號,批判的人少一些。而我用黃庭兩字作為中華禪學之名,乃是借用老子所用過的名詞,沾一下老子的光,因為老子的高深簡直是沒有人批評的。我想心學的名稱可以不同,但必須是直指同樣的核心,只要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可以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重新發揚光大。
最愛蛙聲
作者:朱海雅
放生回來,內心暖暖的、寬寬的,這種放鬆的感覺好久沒有過了。
今天放生的是青蛙,非常可愛的小生靈。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小青蛙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夏天的晚上,農村人早早吃好晚飯,一家人或者和鄰居一起在園子裡納涼,青蛙的「呱呱」聲便是農村人天然的背景音樂。特別是大雨過後,為了能吸引較多的雌蛙前來,雄蛙利用聲囊發出「呱呱」聲,牠們時而領唱,時而合唱,時而齊唱,互相配合,聲音洪亮,儼然一個訓練有素的合唱團。而這蛙聲與兒時輕鬆愉快的感覺一起,燒錄在我最深的記憶裡。
所以,我格外愛聽蛙聲。但生活到城市後,很少能聽到蛙叫聲,在漫長的冬日或者想念父母的時候經常會想起蛙叫聲,盼望再聽到這熟悉的聲音。
今天早晨,我去菜場買菜,還沒到菜場,卻隱約聽到了蛙叫聲。走近了,果然看到有流動攤販在賣青蛙。攤販還在買主的要求下,殺青蛙。瞥見他舉起青蛙要摔死牠,心一下子糾緊了,趕緊扭轉頭,隨即聽到一聲悶響,心糾得更緊了,墜墜的、酸酸的,難過得沒法呼吸。此刻能體會到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的含義了。「君子遠庖廚」不是大男人主義逃避廚房工作,而是不忍心見活物死,不忍聽其死前痛苦而無助的嚎叫。
我立刻決定向攤販買下所有的青蛙,請他幫我放到車上,平鋪開來避免牠們相互踩傷。我趕忙把牠們載到河邊去。小青蛙是知道得救了麼?好幾隻一起叫喚。我此刻內心柔柔地,酸酸地。
到了河邊,打開網兜,小青蛙便迫切地蹦跳著想要出來,有幾隻蹦得很高,卻幾次撞到網上出不來。我想幫助牠,但心裡還是有點害怕,緊緊的,畢竟很多年沒有觸碰過青蛙了。做了一遍「寬兩秒」,帶著祝福的心,再試著捧起牠。牠毫不抗拒,溫順地由我撫摸牠那柔軟的小身體。我一邊輕聲念著「……讓你美好的生命回歸大自然」,一邊把牠放到河裡,牠就舒展開身體,快速地向河中央游去。我的心便也快活起來,又捧了幾隻放進河裡,卻有小青蛙不肯下水的,順著我的手往我手臂上爬。呵呵,想偷懶是吧。幾百隻小青蛙有的暢遊在水中,有些蹲到石頭上、草地中,看到牠個個都恢復了生機,我好開心、好滿足啊。
全部放完,做完迴向,天零星地下起雨來。我快步回到家,豆大的雨點便撒落下來。躲過了雨,好有幸啊。隱約聽到蛙鳴,想起辛棄疾寫的一首美妙的詩,「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祝福這群小青蛙,願牠們安好!
「禮」的故事——道壽進杖
【原文】
道壽盡禮,以事其親。受杖謝教,文質彬彬。
元蕭道壽,母年八十,事養盡禮。每旦,候母起,夫婦親侍盥櫛。日三飯,必侍母食然後食。至夕,必侍母寢然後寢。母或怒,欲罰之,道壽自進杖,伏地以受。杖足,母命起,乃起,起復再拜,謝違教。拱立左右,俟色喜乃退。
《論語》雲:「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人子事親,本當始終盡禮,須臾無違。乃道壽必自進杖,伏地以受,命起乃起。起復再拜,敬謝違教,拱立左右,色喜乃退。盡禮之至矣。故錄之以為好禮者法。
【白話故事】
元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姓蕭,名道壽,家住陝西。蕭道壽的母親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蕭道壽奉養服侍母親,都非常的有禮盡心。他是怎樣盡禮法的呢?他可不是拿錢請傭人照顧母親,自己每天給老母親打個招呼就不見人了。蕭道壽每天早上,等母親起來,夫妻兩人就親自端著洗臉水,給母親洗臉。為了讓老母親洗漱得舒服,他們每次都會先試水溫,保證水溫適合,才會端給老母親洗臉,然後慢慢幫母親梳頭,動作非常輕柔,以免扯著頭髮讓老人母親覺得疼。
每日三餐,蕭道壽一定要等母親吃完了才吃。他常關心地問母親:「您覺得這個菜好吃嗎?您還想吃什麼?我下次給您做。您吃飽了嗎?」到了晚上,蕭道壽親自幫母親洗腳,鋪好床,蓋好被子,要等母親睡著了才離開去睡。他外出的時候,必定要稟告母親,母親同意了,他才會去。鄰里鄉親都知道蕭道壽是個非常孝順有禮的孝子,都很羡慕他的媽媽有這麼好的福氣。
可是有一天,母親因為一件事情生了氣,要責罰蕭道壽。他馬上跪在母親面前認錯:「母親,孩兒不孝,讓您生這麼大的氣!孩兒知錯了,您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只要能讓您消氣就好!」他見母親怒氣未消,他就自己找了根木棍進來,雙膝跪下,雙手遞給母親,讓母親用木棍責打。他的母親當時還真在氣頭上,拿著木棍就朝蕭道壽打了下去,蕭道壽一聲也不吭,默默地承受著。母親打了幾下,累了,也心疼兒子,就放下了木棍,坐著喘氣,漸漸地怒氣也消了。於是,蕭道壽馬上示意妻子去安撫母親,自己則還是跪著不敢起來。過了大半天了,母親開始閉目養神,氣也順了。母親睜開眼睛,看見道壽還跪在地上,就趕緊說:「快起來吧!」蕭道壽這才敢起來,腿都麻痛得站不穩了,但他還是對母親拜謝,感謝母親的訓戒,並拱手站在母親的旁邊陪母親說話。他說話的態度很溫和,一點兒也沒有埋怨的意思。母子倆慢慢恢復了正常的交流,蕭道壽看見母親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才拜謝後放心地退出去。
(大家回想一下,我們讓爸爸媽媽生氣的時候,一般是怎樣做的呢?是一再爭辯,甚至耍賴,還是關門躲在房間裡不出來?甚至很不服氣甩門離開家?父母要責罰,我們是不是想趕緊逃呢?即便是我們放假的時候,整天和同學出去玩兒,父母辛苦工作一天回來,我們有沒有關心一下父母呢?有給他們端水捶背嗎?有跟他們聊天讓他們開心嗎?)
蕭道壽主動承認錯誤,不逃避,敢於承擔責罰。母親雖在氣頭上,但他對母親的態度溫和恭敬,讓母親的氣很快就消退了。他關心母親,對母親體貼入微的奉養的態度,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對於孝道中的禮節,《論語》有這樣的記載:孟懿子曾問什麼是孝,孔子給他解答時強調了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又問孔子「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孔子回答:「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思就是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孔子的這一叮嚀,成為後世兒女盡孝時始終需要遵循的指標,不能有片刻的違反。因道壽的孝禮做得特別突出,所以「道壽進杖」的故事沒有按照常規歸在「孝」的故事裡,而是被歸在了「禮」的類別中。道壽孝敬母親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將禮數落實到了極致,所以道壽的故事被記載下來流傳後世,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孝禮」的深意,認真效法。
改編自蔡振坤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 《禮篇》道壽進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