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攻佔廚房
從小不喜歡廚房卻又想做賢妻的她,不得已走進這小小空間。在操持一飯一菜的過程中,內心如天人交戰般精彩熱鬧。經過一次次的洗禮,終於嘗到了幸福的味道……
二、問答集錦:怎樣吃素才健康?
近年素食風潮漸盛,但長期食素會不會營養不良,如何吃素才健康呢?本篇依託科學數據及筆者親身經驗,讓人們瞭解到,吃素者健康的真相!
三、園丁故事:「義」的故事——孝基還財
宋朝有一位叫張孝基的人,娶了有錢人的女兒。這位富人因為覺得自己的兒子不成器,去世後竟然把財產全部留給了張孝基。多年後,張孝基偶遇富人的兒子在街邊乞討為生,竟然積極幫助他改過自新,讓他從以前的不學無術變成了一位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
四、厚生集:放生,在外也在內
曾經的她很害怕泥鰍,不敢觸碰這軟乎乎的小生命。經過一次次放生,漸漸卸下了心防。當她親手送牠們回歸大自然的懷抱,內心多了一份溫暖與生機,見證了生命的美好。
攻佔廚房
作者:翁婷婷
不知道為什麼,我立志要做一位賢慧女人,可做飯的功力卻很弱。我作為家裏老大從小被當男孩子養,所以從小就不喜歡在廚房待,更喜歡幹一些男人的粗活。結婚生子後我一直以找到了一位會做飯的先生為榮,我以為我就不用考這一題了,但自從愛上素食後,先生做的飯無法滿足我的口味要求了,我不得不開始自食其力。為自己的口福我必須要進廚房親自動手,我的考題來了!
每天下午下班我到家已經快七點了。第一個星期,我就以晚飯不能吃太多為由,給家人熬了點稀飯,廚房裏基本上沒什麼油煙,勉強過關。可是第二個星期,我就聽到先生的嘀咕,你不會做飯不行啊,孩子不能只靠吃粥那點營養……「熬粥難道不是做飯?」雖說我想要辯駁,但講師經常說「君子有過必改」,我只好答應先生,要為家人多做幾道稍微複雜一點且營養美味的菜。
於是我就開始關注一些微信的「教素食」,學了幾道比較容易的家常菜,其中最容易的是手撕包菜了,我決定就從這道菜入手。可是, 這次一進入廚房,我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以前的習性模式一個不差地都來了:我想幾分鐘搞定,菜還沒洗好就先把鍋架在灶頭上加熱,包菜也撕得大大小小的不均勻,大廚教的是要在撕好的包菜上要放點香油醞釀一下。可我時間還沒到,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看它們搖勻了沒。放眼望去廚房的面板上已經擺滿了,切菜的空間很擁擠,讓我立刻有一種壓抑的感覺。腦袋裏冒出了一堆亂七八糟的聲音:那就做快點,過了晚上七點半吃飯就對身體不好了,做飯是小女人的活,早知道熬點稀飯就夠了,我做的肯定沒有大廚做得好吃,我已經不想做了……我已經開始後悔我的選擇,感覺一股悶悶的氣流壓過我的整個胸膛,讓我整個人變得無精打采。
還好,就在這關鍵時刻,我想起我自己正在練習的成人成己的功課。張講師說此時要動一下眼珠子,於是我就轉了一下眼睛,並給自己送上了一個微笑,胸膛打開肩膀放鬆,用手觸摸內心,感受胸口能量的自由。我感覺我整個人感覺好點了,其實等到進行到第四步驟「成人成己」,我突然意識到,我每次都只喜歡熬稀飯是只考慮自己怕太累了,且對做飯有畏難情緒。雖然自己的廚藝不佳,但家人等著我給他們準備美味的晚餐,況且就算是我把做飯的時間省下來去打坐站樁,先生會不會給我更多的抱怨呢?這時我感覺到有點羞愧,繼續看著我胸口的那一方寸,讓那一股緊緊的氣血自由地流動,緊就讓它緊吧……兩分鐘後我整個人的心定下來了,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接下來該怎麼做「大小先後」的順序:可以先把廚房整理了一下,把菜整理好放整齊,用完的菜板洗好還原,把調料準備好。之後,我開火按照大廚教的步驟用心把「手撕包菜」這道菜做好了。我嘗了一下,味道真的還不錯。而且做完飯後,我看了一眼廚房基本恢復做飯前的整齊樣子,心中又是一陣歡喜。原來,做飯不是很複雜和恐怖的事情。
接下來幾天,每次要做飯最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有些拖延,那一股悶悶的氣讓我不想進廚房,簡單熬點粥的念頭又一股股湧上來,但如今廚房是我的「必爭之地」,我必須要過這關,而且我已經勝利過一次,我還想嘗到更多勝利的滋味。
於是當心頭再湧起這種似曾相識的不好的感覺時,我就做「成人成己」的練習。練習了半個月,結果連我自己都驚訝。我家小朋友說:「媽媽做的飯既健康還好吃」,先生也對我進廚房越來越放心了,而且也喜歡讓我掌勺了。
為了家人的健康進廚房,而不是為了自己舒適逃離廚房。成人成己練習讓我感受到為家人做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要繼續在廚房紮根下去!
怎樣吃素才健康?
作者:張慶祥 講師
網友問:現在吃素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也有不少人擔心長期素食會對健康有影響。請問長期素食,要怎樣吃才對身體有利?
張講師答:回答有關素食是否影響健康的問題,我們首先看到自古以來很多宗教家都是堅定的素食者,而且活得非常健康。近代教育的灌輸,則提倡各種食物都要吃得均衡,營養才會充足。然而現代很多科學家則不斷發現,其實只要植物吃得均衡,根本不需要吃任何肉類,就能把所有的營養都吸收完全了,甚至吃素食的營養成分比比肉類還要更高,而且更純淨。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蛋白質,大家都覺得雞蛋的蛋白質最高,其實同樣重量的豆皮,其蛋白質比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四倍;其他像鐵、鈣等在植物中的含量,也大多比肉類還要高。一般人總認為牛奶的含鈣量非常高,實際上含鈣量比牛奶更高的植物多的是。
市面上有一本介紹素食的書叫《救命的飲食》,其內容完全是引證科學數據,證明素食確實比葷食更營養,更健康,更純淨,素食比肉食更可以避免文明病的發生。市面上類似這樣以科學數據呈現的相關圖書還不少,如果您有心的話,隨時都可以查找到相關的數據。
從科學的層面來說,只要肉類中的營養在植物裏都有,那麼素食就能和葷食一樣的健康。更何況眾所周知,素食比葷食更容易吸收,更潔淨,沒有肉類的抗生素、細菌傳染病等問題。只要吃素時能夠注意農藥殘留的問題,買回的菜在清洗過程中多花點心思,或盡可能採取有機飲食,那麼素食肯定要比肉食更有益健康,這點是可以放心的。
以我個人來說,吃素已經快三十年了,現在已經是個接近六十歲的人了,但我在禪院常碰到一些年輕人,他們有的二三十歲,有的三四十歲,我常感覺他們的體力、耐力沒有我好。這些葷食的人,大半一工作就喘呼呼,很少能夠堅持工作一整天。而長期素食的人與他們比較起來,則表現出非常優異的耐力,而且比較淡定。所以吃素會不會營養不良,會不會讓身體不健康,我想這點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然而剛想投入素食的您,身旁必有很多人懷疑你的健康,若再加上你自己也沒多大的信心,這個時候多參考一些科學數據,對你會有幫助的。
「義」的故事——孝基還財
宋張孝基,受岳家貲。屢試其子,悉以歸之。
【原文】
宋張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死。悉以家財付孝基。後其子為丐。孝基見之,問曰:「汝能灌園乎。」曰:「能。」因使灌園,頗自力。復問曰:「能管庫乎。」曰:「能。」更覺淳謹。孝基遂以其父財產悉歸之。
富人因子不肖,以家財付孝基。但望其能治後事,保遺產。歲時致祭,足矣。孝基乃召其子,試以灌園,再試以管庫。審其能承父業,悉以歸之。後其子卒為善士。行義若此,此其所以得為嵩山之神也。
【白話故事】
許昌這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名字叫張孝基,同鄉里有一位年長有錢的富人見張孝基為人正直誠實,人品好,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做妻子。於是張孝基就和富人的女兒結婚了。那個富人有一個兒子,但是兒子品行不端,不學無術,經常賭博,在社會上結交一些壞朋友揮霍家裏的錢財,敗壞家裏的名聲。富人用盡了辦法,還是不能使兒子悔改。後來富人把兒子趕出了家門,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
沒過多久富人積勞成疾得了重病,張孝基和妻子在床前盡心照料他,給他請醫生買藥熬藥,可就是不見好轉。有一天,富人把張孝基叫到床前,對他說:「我這人命苦,雖然有萬貫家財,可是我兒子不爭氣,我不得不另找一個財產繼承人。我暗中觀察你很多年,覺得你人品不錯,就決定把這個家託付給你。我怕是活不了幾天了,今天我就把家裏的事交待一下,死也就安心了。」於是,他讓管家拿出帳本和家裏的金錢財寶,一樣一樣講給張孝基聽。張孝基一一記下,還答應一定幫他管好家裏的事。過了些日子,富人真的死了。張孝基遵照老人的囑咐,把家裏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很多年以後,張孝基去城裏辦事,看見一個乞丐正跪在馬路邊要飯,仔細一看,原來是富人的兒子,妻子的哥哥。但是此時他已經認不出眼前的張孝基。張孝基放低身子問道:「你能澆灌菜園嗎?」富人的兒子回答:「如果澆灌菜園能讓我吃飽的話,我願意。」於是張孝基就把他帶回家,讓他吃了一頓飽飯,然後就讓菜農教他灌溉菜園子。富人的兒子很認真地學,不久就已經做得很好了。張孝基覺得富人的兒子正在一點一點變好,想給他一些新的工作,就問他:「你能管理倉庫嗎?」富人的兒子說:「能夠澆灌菜園子,我已經很滿足了,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勞動吃飯;如果能管理倉庫,這將很榮幸啊 !」此後,富人的兒子很認真地管理倉庫,半年時間裏從沒出過任何差錯。於是張孝基就教他管家裏的賬目,富人的兒子不久也學會了。張孝基經過不斷考察,覺得富人的兒子已經能夠獨立管理家裏的事物了。
有一天,張孝基對富人的兒子說:「你父親臨死的時候,託付我幫他管理家裏的田產、財物,現在你回來了,也學會獨立做事了,我想我該把這個家還給你了。」此時富人的兒子才明白過來。但是父親已經去世了,面對張孝基,他既有感激,也有慚愧,還有悔恨。
張孝基不但不貪岳父家財產,還一心一意扶助富人的兒子,讓富人的兒子有能力承擔父業,最後將岳父的家產全部交還給他。
(編者按:張孝基在街上遇到富商兒子時,也可以裝做不認識,漠視離開,這樣做也沒有人會怪罪他。富商臨終前已經把全部財產贈送給他繼承,明明他可以據為己有,但是張孝基確沒有這麼做。張孝基不貪圖別人的錢財,是一個寬容、有博大的胸懷、品德高尚的人。同時他也不放棄讓別人改過、挽救別人的機會。)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義篇 孝基還財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孝基還財
放生,在外也在內
作者:倪捷
今天又去放生了。一早在菜場外看到有野生的泥鰍賣,就買下牠們打算放生。想起上周在公園放生時,因河水富營養化,河面已經泛起綠花,可能已經不太適合作為小泥鰍的新家了。於是,我決定將牠們放回到附近的姚江裏。
我曾經很害怕類似於泥鰍這種渾身軟乎乎又黏乎乎且滑不溜丟的生物。牠們喜歡待在泥濘的溝渠沼澤裏,到處鑽來鑽去,髒兮兮的。我感覺到自己的害怕裏帶著些嫌棄,不敢伸手去觸碰牠們。
後來聽同學分享說可以用手捧起魚兒,將牠們送回大自然的懷抱。於是放生了幾次以後,我也開始嘗試,伸手去輕撫牠們的腦袋,或者用手勾勾牠們綿軟的尾巴……漸漸地,我發現與小魚們的這些近距離接觸,讓我從一開始的抗拒、害怕,慢慢改變,現在我已可以輕柔地去撫摸每一條魚兒,並發自內心地送給牠們祝福。我感覺自己的內心比之前柔軟了許多。
來到姚江江畔,江水盈盈。我順著江堤的臺階,找了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打開裝泥鰍的口袋。我伸手去撈袋子裏的泥鰍,剛伸手就感覺幾條泥鰍一出溜就從手心溜跑了。袋子不大,所以一袋子的泥鰍顯得很擁擠。只要有幾條開始亂動,其他的泥鰍們似乎就可以立刻感知到,也跟著紛紛亂竄。這一刻,我覺察到自己有一些緊繃。當下我練習放鬆,輕聲地對牠們說:「我們可以回家啦」。我將牠們輕輕捧出,一一放回到這片寬闊的水域,看著一條條小生命重獲自由,還不時跳竄出水面,劃出一圈圈漣漪。此刻我的內心也生起一股暖流,活潑又明朗。
記得講師說過,放生是體會人對動物溫暖的心。在外放了一個生,內心裏面就多了一個生,這個才是放生的價值,才是真正的生命。
祝福這些可愛的泥鰍,在這靜美的姚江裏守望相助,自在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