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內心農場耕讀小記(上)
解救口頭禪一族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智者的答案著實出人意表!嬌嬌女竟也肯乖乖聽話,她化身農夫,親近大地,在耕作中,對於心路的方向有了深切的領悟……
二、問答集錦:善本,該如何長期記錄下去?
針對如何行善,怎樣記錄善本,聽過很多講解,可進入每天的生活,問題依然層出不窮。智者這番手把手的耐心指導,助您明白善本記錄的真正意義。
三、小樹苗:小小樹苗,正是成長最佳季(下)
遇有疑問,懂得主動尋找答案;思念媽媽,亦分得清大小先後……今日小小的他們,在五顆心的浸潤滋養下,茁壯成長,20年後的他們,將是世界的棟樑!
四、園丁故事:「禮」的故事——鎮周贈帛
唐朝的張鎮周是開國大將軍,戰爭結束後被任命回故鄉為官。承受著不公平待遇的親族想著終於盼來了靠山,而身為父母官的鎮周,會以怎樣的智慧來平衡公和私呢?一起來欣賞這個為人們所讚頌的關於「禮」的故事吧。
內心農場耕讀小記(上)
作者:木木
書院最近上映的《耕讀之樂》裡,講師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對於那些打高空一族、口頭禪學員,最好的辦法就是——鋤頭拿去!
這回行禪,也算是比較透徹體會了一把農人的滋味。戴上帽子和手套,披上汗巾,套進泥鞋,行於山林之間,感覺就像一腔熱血的返鄉青年。雖然我這都是最簡單的活,摘摘種種,搬搬掃掃,然而還是高估了胸中這股熱血——只在抱幾個來回碎草、爬兩趟好漢坡之後,便已煙消雲散,只剩心有戚戚……
還好有心法。每當我覺得堅持不下去,想心疼一下自己(偷懶)的時候,一鬆下來,發現——還好啦,明明可以繼續嘛!午餐時,回到中庭,看到鏡子裡紅彤彤的臉,沾滿泥濘的五指,竟然有點可愛。然後大步流星去盛飯,感覺正是最光明磊落的時刻。回到寢室,倒在床上,以為會累到昏迷,結果是——縱然閉著雙眼,也不落一點昏沉,氣機清朗而暢旺。
講師說,一個懂得率物之性的人,才能率自己的性。知道怎麼長養他人,也知道怎麼長養自己。在這個內心有機農場,親近大地,我才發現,原來以前走路都不看地,原來腳下有這麼多生命一直悄悄成長:淘氣的南瓜和各種藤藤葉葉,靜悄悄地躺在地裡,像搖籃裡熟睡的寶寶。我才知道,原來農人說「靠天吃飯」有多不易。一次颱風天後,免不了滿地蕭條。我被派去扶芋頭。本來亭亭玉立的一片芋頭,被吹得東倒西歪,讓人看得心疼之餘又有點好笑,像那嬰兒學步,賴地不起。我鬆鬆根的土壤,慢慢扶正,輕輕拍打,一棵棵重新立起來,生機依然盎然。想起了古人「蒙以養正」,莫非如此?
這片默默滋養萬物的大地,彷彿有一股暗湧,在主宰著萬物的消長。大自然有多神奇呢?只要你用對了方法,順應了本性,你就可以從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得到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正所謂「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這個內心有機農場,在在處處都提醒我——回到平實。現代人習慣了用誇張、誇大的言表,充分表達情感,或彰顯獨特,卻不知已在無形中一點點「養大」了自己和他人的心:本來一個幫忙,偏偏要說功勞;本來只是應當,偏偏要說功德……一次次看起來微不足道、甚至玩笑似的細節,暗暗發酵成了貪嗔的毒藥,一點點扭曲本來亦無染著的心靈,讓我們逐漸忘記了清真的本貌。
修行人追求明心見性,都說為了達於天德。老天的德性如何呢?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庸》說「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天地恩澤萬物,從來不彰顯自己。那大地之上,七尺小人,俯仰之間,還有什麼狂妄可以自居的呢?
每回上工,志工交代任務,我常會聽到一句高頻語——「你要感覺一下喔!」我越來越覺得,感覺真是一個很大陷阱。從前我非常依賴它,它確實也給我帶來很多「自我良好」的錯覺。常常「跟著感覺走」,聽起來就是一件很瀟灑的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一直在用什麼感覺?
我從來沒想過,直到找到黃庭。用黃庭去感覺,我發現自己理智不少。後來又聽到師兄一句「超越感覺」,更是豁然。二十多年來的生命經驗,無論是好是壞,都已經給我的心帶來很多攀附。超越感覺,就是不被貪嗔的習氣帶走,就是對胸膛裡一切氣血沒有分別取捨。就像本來都是地裡的小麥,被磨成麵粉,各種造作之後,變成了麵條、餃子、油條、麻花等等,我開始挑挑揀揀,比較喜歡這個,討厭那個,以至於全然忘記,這些本來都只是小麥而已。
有多少人曾標榜的「感覺」,不曾淪為自私自利的藉口?我想,「感覺」是把雙刃劍,沒用好的人,沉溺各種貪嗔好惡之中,被感覺玩弄於股掌而無法自拔:而超越感覺帶來的情緒捆綁,體會內心的真相,悠游於好惡之外,這才是我們要不斷去「感覺」的真意所在吧。
做事要「感覺一下」的時候,就是一次返觀省察、通達權變的時候。當感覺越來越到位,大概就是「回復良知」的時候。怎樣始終保持中正、不偏離良知義理的軌道呢?行禪中,帶著這樣的省察,這是我此行要練習的方向……
(編者按:清晰的方向如明燈,將帶給她什麼樣的自省與變化呢?答案下篇揭曉。)
善本,該如何長期記錄下去?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講師,您好。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記錄善本有一些疑惑。就是我們的生活其實每天是比較重複的,能夠記錄的善基本上會在同樣的事情上。比如每天同樣走那條路,遇到的事情可能也差不多,單車倒了去扶一下啦,坐車讓讓座,或隔幾天去放生等。但是有人說同樣的善事記一次就好了,不要重複記。剛開始的時候是可以,但一段時間以後就發現較難再有新的東西可記了。所以想請教講師,重複的善到底可不可以記錄?或者說什麼樣的善是可以重複記錄的,什麼樣的善是不必重複記錄的?
張講師:為了記錄自己的進步,凡是行善都是可以記錄的,即使一直重複也是可以記錄的。行善就跟存錢一樣,它是不斷累積的。記錄你的善,重要的是著重在你的善心,並且注意你在親戚朋友鄰里間,到底做了什麼對人有益的事。
同學:例如我在家裡平時是不去做的一些事情,但今天我想要行個善,幫家人分擔一點工作,這樣的事情可以記錄嗎?
張講師:如果你的生活真的是只有這麼狹小的範圍,你就可以從家裡的點點滴滴記錄起啊。
同學:比如我出門面對人都微笑,我每天面對每個人都微笑,漸漸形成習慣,那我們還記不記錄?
張講師:假如有個人每天對我友善地微笑一下,久了他在我的印象裡就是一個很和善的人,儘管我不會記住他跟我微笑過幾次。因此,你每天微笑,對你而言是累積了你那友善的心,你不斷透過微笑糾正了自己的冷漠,最終把自己轉化為待人友善的個性,這就是累積小小善行的作用,重點是有沒有在做對的事,這種累積本無關你有沒有記錄,要不要記錄都可以的,然而記錄會鞭策自己的前進。
同學:如果我要立志「日行一善」,但今天實在是沒有什麼善可以做,那可不可以用對人微笑的方式來補上?
張講師:我覺得不必這麼立志啦,只要我和人接觸的時候,都存著為人好的心,時時存著對人的善意,這樣的心比立志要日行一善更有價值。
同學:但是如果我每天都沒有機會和人接觸時該怎麼辦呢?
張講師:那最起碼要立一個志,就是我隨時都要保持一個光明向上的心,這才叫立志。不論做什麼事,我要踏踏實實充滿幹勁地把它做完,而不是哀哀怨怨地去做,這也是個善念呀。
同學:但大家記錄善本,還是覺得寫來寫去好像就沒東西寫了,翻來覆去就是些重複的事情,怎麼辦?
張講師:不必創新,你今天沒東西寫,就寫你今天心存的善念是什麼,心存的光明是什麼,這樣應該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了。一個人懷著善念,有的沒有變成行為,有的已經變成行為,這些都可以記錄的。當然接下來你可能會碰到一個狡猾的問題,你的心裡想說:如果我心存善念就可以記下來,那我每天發一個善念,但其實我什麼也沒做,這樣也可以記錄,那真是佔便宜了!如果這樣,非但沒有成就你的善,反而養成一個虛偽的個性了。《中庸》教我們要「慎獨”」,什麼叫「獨」,己所獨知之地,別人不知的,叫做「獨」。什麼叫「慎獨」,你的內心是自己所獨知的,心念一動不可欺心才叫「慎獨」。如果你真的發自內心要行善,那你肯定會有一些作為出現的。你計較著發一個善念就可以記載,我發個善念但不要去做,這不是自欺欺人了嗎?你連己所獨知之地都敢欺,連自己都欺騙,那還叫慎獨吗?
小小樹苗,正是成長最佳季(下)
作者:倪捷
(編者按:上一期我們認識了三位元小朋友,透過他們的言行,我們看到了五顆心的美麗萌芽。這一期又有兩位可愛的小樹苗與大家見面,在老師眼中,他們擁有什麼樣的美好品質呢?)
有疑問主動尋找答案的柯朵
柯朵是個很文靜乖巧的小姐姐,上課的時候總是會端正的坐好,儘管旁邊的小朋友坐累了會躺下,她始終是恭敬地坐在位置上聽老師講課,回答問題也是非常恭敬有禮的先舉手不搶先。
第二天的早餐,廚房為小樹苗們準備了豐盛的自助餐,有小朋友最愛的義大利面,還有誘人的點心。很多小朋友只裝了最愛的義大利面,承軒很開心的端回一盤子樣樣齊全的餐點,大家很開心的吃完後在餐桌旁等待,承軒盤子裡的食物所剩不多了,可是粥實在喝不下了,承軒打算把只喝了一口的粥去倒掉的樣子。我問大家有沒有小朋友願意幫忙喝粥,可是大家都說吃飽了,於是和承軒商量,這次老師幫你把粥喝掉,但是以後吃自助餐要記得吃多少裝多少,承軒點了點頭。站在一旁的柯朵一直看著我,臉上寫滿了問號。當我幫承軒喝完粥時,柯朵問我:「老師,你為什麼要幫他喝粥?」我告訴她,因為我們有這麼豐盛美味的食物是我們的福氣,而且老師看到這碗粥承軒只喝了一小口,如果我們把福氣倒掉就是浪費我們的福氣了,那就沒有恭敬和感恩的心了。可是有的時候,我們也要懂得大小先後,如果對方感冒了,剛好又有食物剩下,那就只能和食物說對不起了。柯朵點了點頭,我相信她會把五顆心真正的內涵落實在生活中茁壯成長。
小鳴:我在長高,可是根也很重要
9月份馬上要上三年級的小鳴從幼稚園大班就開始參加小樹苗了,這是第七次來到小樹苗的營隊,可以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常青小樹苗了。可是這一次看到小鳴好像不開心,坐在後排,他總是用紙巾捂著眼睛不讓眼淚流下來。我問他怎麼了,他告訴我眼睛不舒服。可是看到他的神情,我知道他心裡肯定不開心。
課間的時候他說他想去教室外面走一走,志工老師帶著他在外面轉了一圈,回來以後我看到他變的輕鬆了。我問他,這次媽媽有一起來嗎?他點點頭,我問他現在眼睛好一點了嗎?他說已經不疼了。我猜剛剛小鳴出去轉了一圈已經確認媽媽也在志工團隊中,他的心安定了,其實他是想媽媽了。
快吃晚飯的時候,小鳴又開始揉眼睛了,臉上寫了大大的不開心,他告訴我,他想回家了,晚上他想和媽媽一起住在酒店,明天不來了,一邊說話一邊不停的往窗外看。我坐在小鳴的旁邊感受到他此刻擔心媽媽提前會離開營隊,一開始我不斷地用頭腦的邏輯告訴自己,小鳴已經不是第一次來到小樹苗,雖然會想媽媽,但是用理性的道理去說服他就好了。可是當我開始感受他內心的感受時,我不忍心以慣用的那一套去說服他,更願意去聽一聽他內心的想法,答應小鳴會找媽媽談一談。
原來在報名小樹苗的時候,小鳴本來不想參加,因為要和媽媽分開兩天,媽媽告訴他好朋友也會一起參加。可是到了營隊,好朋友沒有參加,他很失望,在這裡雖然認識了新朋友,可是他還是喜歡待在家裡,媽媽雖然參加了志工,可是晚上不住在營隊,爸爸之前出差很晚回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又開車送他來小樹苗去酒店休息了,他想一家人在一起。
用完晚餐,輔導長帶小鳴去找媽媽,並同意他晚上和媽媽一起去酒店休息。小鳴開心的跑過來告訴我這個消息,並且保證明天早上會提前十分鐘到。第二天一早,小朋友們洗漱完到教室,我看到小鳴已經坐在門口等待大家一起整隊進教室,小小的舉動,卻在告訴我們,我來到這裡,我學習大小先後,我來到這裡,我不是一個人,我和團隊在一起。
兩天的陪伴,每一位小樹苗都在我的心裡留下美好的回憶,外表酷酷內心卻很溫暖的子嘉,活潑靈動的家祺,年紀小小卻很有主見的徐洋,樂於助人的承軒,忠厚有禮的正源,很有責任心的懋涵,還有滿腔熱情為團隊付出的哲瀚。因為他們身上不同的特質,才讓我們的團隊更飽滿。就像《石頭湯》故事告訴大家,每個人都在為這鍋湯貢獻自己所有,哪怕只是細微的胡椒粉,也會為這鍋湯增加一份獨特的風味,而有了最後其樂融融的歡聚一堂。
希望小樹苗們通過恭敬、感恩,心中有他人,大小先後和改過這五顆心的滋養浸潤,茁壯成長,20年以後,你們將是這個世界的棟樑之才。
「禮」的故事——鎮周贈帛
【原文】
鎮周宴客,贈帛淚流。官民禮隔,不得交遊。
唐張鎮周,舒州人。自壽春遷舒州都督,就故宅。多市酒殽,召親故酣飲十日,既而分贈金帛。泣與之別。曰:「今日猶得與故人歡飲,明日則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官民禮隔,不復得為交遊。自是一無所縱,境內肅然。
以舒州人而為舒州都督,誠非易易。守法則傷情,徇情則違法。違法,非禮也;傷情,亦非禮也。鎮周先就故宅歡宴親朋十日,復分贈金帛,臨別又以禮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禮盡矣。
【白話故事】
家鄉的親人們知道鎮周要回來了,大清早就在村口守候著,伯父和嬸娘見到多年沒見的鎮周,都開心地掉下了眼淚,族裡的親人們見了鎮周都高興地奔相走告:「鎮周回來了!我們有靠山了!」鎮周看到鄉親們對他充滿期盼的笑臉,十分感動,覺得現在是報答他們恩情的好時機,於是他把鄉人們聚集起來,對大家說:「我張鎮周一定會讓舒州的百姓過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為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養育之恩,從明天開始我要連擺十天宴席,請大家好好享受一下,宴席結束後我還要把皇上賞賜給我的金帛等寶物分送給大家。」族親們看到他們從小養大的鎮周為官富貴後,還沒忘記他們,心裡有說不盡的歡喜和感動。
這一幕也被外族的一個別有心機的姓孫的大戶人家看到了,當晚,他藉機悄悄地找到張鎮周,一見面就向鎮周訴苦說:「大人,有人汙告我說我私搶民田,我冤枉啊!」鎮周一聽說有冤案,就承諾說只要是他能管的,他願意聽一聽。事情是這樣的:十幾年前,孫大戶家在河道旁有一塊肥田,因為臨河所以灌溉耕作都很方便,但是唯一的缺點是離家有點遠,於是他就與一個離這塊肥田家近的鄉人商量著互換了這塊田地。可這幾年,對方一直鬧著誣告孫大戶侵吞他家田地,要求把地再換回來。可是當年雙方田地交換的契約字據都在,合理合法,孫大戶不承認自己侵吞。鎮周一看那田契是真且合法合理,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情況,於是便問誣告他的人是誰。當鎮周聽說這個人是他的表外甥剛子時,心裡一怔。原來這個孫大戶看鎮周現在做了大官,如果插手這個案子,一定會偏向自家人,恐怕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就先下手為強。鎮周剛到家就遇到這樁與親人有關的糾紛,覺得要慎重對待,於是告訴孫大戶等他瞭解清楚後再公正解決。
第二天設宴時,他悄悄把剛子叫到跟前,伯父嬸娘見狀,料定鎮周已經知道了他們和孫大戶的糾紛,便紛紛過來向他道出其中隱情:這個孫大戶是一個貪財勢利的小人,早先和前朝官員勾結在一起,藉著與官府關係密切,迅速擴張田地。他說要跟我們家互換一塊田地,這樣我們兩家的地都離家近,我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是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就同意了。因為一來想著河邊的田離家近,二來剛子也想通過這塊肥田多弄點收成,好照顧我們老兩口。可是這樣的好事還沒到一年,官府就把河邊的那塊肥田給徵用了,補償給我們的田地又薄又遠,還不如我們原先那塊地。那個孫大戶,為人向來狡詐摳門,他一定是從官府那裡事先知道河邊的肥田很快就要被徵用的消息才和我們換的,他這是隱瞞真相,明顯的欺騙,簡直跟侵吞田地沒什麼兩樣,所以我們這幾年一直在找那孫大戶理論,要把原先的田地要回來,這有什麼不可以嗎?嬸娘說完,族親們紛紛點頭說是,並一致為剛子喊冤:「事情的真相就是這樣的,我們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鎮周,幸好你這次回來了,我們終於可以出這一口氣了,你可要為我們做主啊……」
鎮周聽完親人們的慷慨言辭,看到大家對自己的期待,安慰親人們說:「處理事情要合法合理,我雖說當官了,可也不能置國家法律於不顧,為了家人一手遮天,就算是說孫大戶有重大隱瞞和前朝官員勾結,也得找出證據啊。可是前朝的官員都散了,哪裡能再找到相關證據呢?也不能空口說孫大戶欺瞞我們家人,那是徇私枉法啊。請大家給我幾日時間,想出一個公平合理的辦法再來處理。」
(編者按:一方是拿著合理合法證據的孫大戶,一邊是對自己恩深莫大的至親,偏向哪一邊都不合適。雖說明知親人受了委屈,但能直接判決孫大戶欺瞞嗎?若真如此,以後親人會不會依人不依法呢?作為父母官,這個大小先後的禮該如何平衡?)
鎮周思量了一晚,覺得兩邊都是自己轄區的百姓,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以前,憑自己的武斷傷了任何一方都不好,一定要找到一個平衡的辦法。接下來幾天,通過努力,他終於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在第十天的宴席上,親族馬上要離開了,鎮周流著感動的淚水對大家說:「孫大戶跟我們互換田地的事情,讓親人們受委屈了,可當初這也是我們同意並且有法可依的。我不能違反國家法律私自收回田地,都怪我這麼多年不在你們身邊,讓你們受苦了。為了補償大家,我已經和孫大戶商量好了,把孫大戶在河邊的另外一處肥田租下來10年讓你們用,到期了還可以續租。」
這麼多年了,感謝親人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我把皇上賞賜給我的一箱金帛都分給你們,算是我的一點心意,我知道金帛再多,也比不過你們對我的恩情。
明天我就赴任本州父母官了,我要為全舒州百姓負責,都要好好對待,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可能以後也會有照顧你們不那麼周全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聽到鎮周聲淚俱下的肺腑之言,親人們都感受到他清廉公正的滿腔正氣和對親人們無限關愛的赤子之心。在場的人都十分敬佩,伯父帶頭表了態:「鎮周上任後親人們絕不要求什麼特殊的照顧,給他添麻煩。」大家聽了都紛紛積極回應,連那個孫大戶也被感動並有懺悔之情,他說從今以後也要為鄉人多做貢獻,不能再像以前那麼吝嗇計較。
張鎮周公平處理家人和孫大戶肥田糾紛案的事蹟,一傳十,十傳百,整個舒州百姓都很敬佩這個新任的都督。從此舒州民風淳樸,政通人和,舒州的百姓在鎮周的治理下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張鎮周在處理這個案子時,在遵守國家法律與不傷害親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處理得合情合理,被之後歷朝歷代官員們紛紛效仿,堪稱後世的楷模。
(文字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第三冊禮篇《鎮周贈帛》)
(圖片來源:東聯影視動漫公司出品的大型系列德育類動漫《中華德育故事》鎮周贈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