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270期:2018.04.21

一、主題文章:被陽光沐浴的教導

一位德者教導一個小孩,那場景讓旁觀的她如沐陽光般溫暖,直至學習九德,才明白這正是「柔而立」的真實示現。那種清朗至極的感受,激勵她在每天的生活裡更好地將經典化作動詞。家,更加溫暖明亮起來。

二、問答集錦:孩子偷拿錢怎麼辦?

發現孩子偷錢,家長驚訝憤怒,茫然失措。怎樣做能夠不傷親情又讓孩子迷途知返?明師的解答,面面俱到,讓人折服。

三、禪院軼事:在N次的行禪裡

假如每週都能上山行禪,一定會養得元氣滿滿吧?可是,這次她在熟悉而輕鬆的工作中,卻耗了氣。因而也真切地體驗到養氣和耗氣的真正原因,不在於工作是輕鬆還是困難……

四、園丁故事:「悌」的故事——敦妻擔金

魏國汝敦的妻子極其賢慧,父母過世之後,為讓兄嫂安心生活,妻子勸丈夫將所有家產都分給兄嫂,自家只留一處住宅和一塊可耕種的田地。誰知,他們竟在僅有的田地裡挖出一罈金子。這罈金子最終歸了哪家?其中表現出的美德讓這個故事千古流傳。

被陽光沐浴的教導

作者:無垠

(一)親眼目睹「柔而立」

九德「柔而立」的學習,讓我想起一件事。

有一次帶著孩子去書院,晚餐時孩子和講師坐在一張桌上吃飯,我坐在另一張桌上。隔了一會,聽到講師很柔和的聲音:「這樣吃飯不好看,要靠著牆壁。」什麼意思?我好奇地回頭看,原來孩子吃得忘乎所以,盤子裡食物非常散亂,講師看到了,就提醒他。小孩一臉茫然,講師就拿筷子在自己的餐盤裡開始示範,把飯往餐盤一邊聚攏,然後看著孩子做。整個過程,言語簡單,聲音柔和,動作清晰。

我在旁邊感受著,有一種被陽光沐浴的感覺。這種教導,沒有絲毫的批判和急躁,清朗至極!孩子,原來可以如此幸福地被教導。現在回想,柔自然不用說,立的心意貫穿始終。

(二)將心比心,做個柔軟的媽媽

「柔而立」中,講師有一句提醒,「站在他的立場想一想,不必跟他生氣」,這句話一下敲在了我的心上。回到在生活中,發現真的太好用了,讓我在情緒將起時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有天早晨,看到孩子起床後無所事事,四處閒逛,我心裡有股氣就起來了,有個聲音在大聲疾呼:「晃蕩什麼?時間都浪費了!」察覺到自己「嚴於律人」的習性又要飆起來時,想起講師的提醒,於是,按捺住想要發作的性子,靜靜去感受一下孩子,讓自己的心進入他的境遇:一個小男孩,有點迷糊,沒有目標,不慌不忙地活著。是的,這就是孩子呀,這個晃蕩和慢是他必然要經歷的成長過程,我在旁邊為什麼總忙著給他指路呢?其實,就是「我」在作怪,習慣站在自己的世界觀裡評判,覺得我比你懂,比你高明。

當放下自己,用心去感受孩子時,體諒、欣賞由心而發,那個柔軟自自然然就在了,這個時候,心頭那些指責催促的話已經退潮。這個「站在對方立場」的練習真的好贊,給孩子一個柔軟的媽媽,有希望了!

(三)看人好處,讓愛住我家

還是一個早晨,兒子醒來後到客廳找媽媽。我一看,光著腳,還穿著背心褲衩呢,這天氣,著涼怎麼辦?一邊心裡想著,一邊把他抱在懷裡。溫情了一小會,提醒他快去穿好衣服。孩子說:「媽媽,是你覺得冷,我一點不冷的。」我一聽,有道理,但擋不住心裡的擔心,於是很認真地看著他的眼睛說:「媽媽瞭解,但是媽媽真的很擔心你著涼呀!」他看了看我,不情願地擠出一聲「好的」,然後不情不願地轉身走了。緊接著,聽到他的房門被關上,聲音有點響。這響聲一下子摔出了我黃庭的動盪,不快瞬間就爬上心頭。照我的個性,會馬上大喊一聲:不許摔門!但是,還走這條老路嗎?靜靜覺知著心頭梗梗的感覺,起伏間,內心已有了轉圜的餘地,想想孩子的好吧。

昨晚,儘管胳膊腫了,孩子還搶著拎我手上的東西;一早起來,他就會過來問候媽媽;剛才儘管不情願,人家仍然是肯去做的呀!提醒他的過錯,都能態度很好地應下來,不去頂撞……多好的孩子,分明是個小暖男嘛。再想想我小時候,情緒化比他還厲害,不懂事的時候也摔過門的,摔完其實馬上就知錯了,不用大人講自己也懂的。我一邊想著,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手上的事,內在的天空,已多雲轉睛。

一會兒,孩子從房間出來,走到我身邊讓我看他穿好了衣服。我一看,情緒平和,衣服搭配得也很得體,於是開心地摸摸他的小臉蛋,然後問他:「剛才是不是生氣啦?」孩子說:「沒有哇!」我說:「哦,這樣呀,媽媽聽到你剛才關門的聲音很響。」他沒說話,我看著他,接著說:「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媽媽能理解。但是有情緒時,要留意自己對人和對物的態度哦,不能亂發脾氣的。」孩子懂事地點點頭,心平氣和地接受了,我心裡也很欣然。

正如講師所說:「待人處事柔和,是為了給人一種善意。」當父母不帶情緒、語氣柔和地與孩子溝通時,那份關懷和愛護的心意才能抵達孩子的心間,對事情才能有所幫助。


 

孩子偷拿錢怎麼辦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講師您好!孩子小學三年級,今天別的家長告訴我,他給班裡幾個同學錢,有一兩佰之多,他們放學去買各種零食。問了他才知道,他先後5次偷拿家裡的錢,有450元。驚!請問該怎麼辦?之前每週給5元零花錢的。

張講師答:一般比較聰明的小孩,大多會有些調皮脫序的行為,雖然偷錢不是好事,但對一個初犯錯的小孩來說,也不用太緊張。只是小孩犯錯後,必須給予小小的警惕,再對他曉以大義,要不然以後不斷再犯就不好了。另外家長把錢隨便放,放在小孩隨手可以拿得到的地方,這也是一種疏忽,因為小孩子難免有時會有什麼欲望,想買點什麼,但是手邊沒錢的情況下,也就這麼一天過一天了,然而忽然看到桌上隨時都是父母隨意放著的錢,這就引誘出小孩想要犯錯的心,反正父母又不知道,不拿白不拿,這情況等於是家長設局引誘小孩來犯錯,這種疏忽不能不注意。

既然已經知道小孩犯錯了,便可以做一個機會教育,先曉以大義,也可以給與小孩小小的懲罰,最後再約定以後絕不再犯,若是再犯那將會如何如何等等,很慎重地和他約定,要養成他為自己做事負責的態度。也要讓小孩知道我們懲戒完之後,對他非常地信任,更開心他能坦承錯誤,至此父母已經完全地對他寬恕,要讓小孩很放心,他只要知錯能改,家長對他的關愛也不會比以前更少,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密關係,絕對不能夠因為小孩犯錯而打折。當然做家長的以後要記得把錢收好,不要再因疏忽而引誘小孩犯錯,然而誰不是在犯錯中長大的呢,難道您小時候就沒犯過類似的錯嗎?我想應該給小孩多一點犯錯的空間,在曉以大義的機會教育中,慢慢陪著小孩長大,這是人生必經的閱歷,也是家長必盡的責任。人世間類似這樣的小錯誤到處都有的,不需要太過度擔心。


 

在N次的行禪裡

作者:小慧

我是個幾乎每週都上山行禪的志工,在最近的一次行禪時,突然對於上山行禪有了深刻的體會,原來太熟悉工作,是很容易忽略「觀照」這件事的。

那天交派下來的任務是要先把斜坡上的雜草除乾淨,再去剪紅菜種上。心想:哇!真是賺到了耶,也太輕鬆了吧。然後,一整個早上都在輕鬆的工作裡,心有餘力地保持觀照,並時常在動作中,提醒自己:胸膛敞開,這樣才更感覺心情愉悅。

直到下午4點左右,突然感覺:哇!怎麼那麼疲累呀,怎麼會這樣呢?但這是一樣的工作呀,依舊輕鬆,不應該會那麼累呀。這才意識到,咦,下午的這2個多小時裡,我是怎麼了?我做了什麼?

回想了一下,剛剛都沒在觀照耶。是被一種心情給拉走了,就是覺得有種急迫感,種不完紅菜的緊迫心情。原來是中午用餐時,有志工交待說若工作完成,再去找某某人幫忙那邊的事,所以心上一直放著這件事,隱約覺得要趕緊完成手邊的工作,去支援對方,就是被這樣的得失榮辱心卡住了,擔心被別人覺得我手腳不夠俐落,除了這樣的心情之外,偶而也有其他一些負面的情緒在縈繞著。總而言之,這段時間都是負面心情呀,難怪會累,而且累得明顯。這麼的沒自覺,真是太可怕了!

於是,停了一下,利用去上洗手間的路上,邊走邊想著:原本想像很簡單的種紅菜工作,沒料到其中還有許多細節,比如紅菜剪來,要種之前,還要再把多的葉子修剪一下,所以還是有一些要蠻花時間的工要做。離收工還有1個多小時,紅菜肯定是種不完了,那就放棄這個執念,儘量加快工作速度,種多少是多少,同時好好的留心觀照吧。

後來,繼續工作時,就想到進階的「火裡栽蓮」練習成功的狀態……每看到一個氣血,就練習敞開,去迎接氣血,甚至跑在前頭的,先敞開地去迎著浪頭,真真實實地觀照和練習著,也留意著原本那份疲累感,似乎慢慢地在消化著,到收工時,真的輕鬆許多,那份很重的疲累感也沒有了,心情也變開闊了。

原來,有觀照和沒觀照,真的差很多耶。這樣的對比,讓我很清楚明白,工作的輕鬆和困難,不是導致有沒有耗氣的原因,而是對氣血「有沒有抵抗」才是耗氣的原因。

想了想,在熟悉的工作環境裡,有把「觀照」放心上嗎?

還是想著行禪一天,記上一功,讓老天爺看到我的盡心盡力呢?

還是勞動身心,訓練體力嗎?

或者讓講師或同修看我的出席率還不錯,以示安心嗎?

在一次次的行禪裡,不願埋沒在固定上山行禪的習慣裡,還是努力地往身內練習和熟練功夫,就從這一點小收獲開始再打基礎吧。


 

「悌」的故事——敦妻擔金

【原文】

汝敦之妻,克盡悌道。與夫擔金,還其兄嫂。

魏汝敦妻,廣漢人。敦家富早孤,嫂貪吝。敦以所受田產,悉讓與兄,留園田耕作。土中得金一器,以示妻,妻曰:「此金藏自先人,既讓矣,不當復留。」乃與敦擔金還兄。嫂初疑其來貸,不悅。見金大喜。兄惻然曰:「吾獨何人,而讓弟獨為君子耶。」遂棄妻還金,與敦相愛如初。

因嫂貪而讓其產。以所受田宅奴婢財產三百餘萬悉讓與兄,敦之悌已可法矣。乃掘地得金,其妻猶以為先人所遺,與夫擔而還之。苟有天良,無不感惻。嫂猶貪頑如故。宜乎其兄棄之也。

【白話故事】

三國時的魏國有個叫汝敦的人,娶了個十分賢德的妻子,被鄉親們傳頌讚揚。因為汝敦家很有錢,但父母去世的早,留下了大筆錢財和大片屋宅。汝敦還有個哥哥,生性比較膽小懦弱,娶的媳婦又是個強勢貪心、極為吝嗇的小人,所以父母剛去世沒多久,嫂嫂便嚷著要把父母的留下的家產立馬分掉,還四處散佈消息說因為他們是家裡的長兄長嫂,家產應該歸他們來管理,若是汝敦夫婦有什麼不同意,就要去告官。汝敦夫婦看到嫂嫂貪得無厭,覺得跟她爭家產會讓人笑話,更重要的是父母屍骨未寒,如果兄弟倆因家產爭打起來,那會讓去世的父母無法安息,是不孝的行為。於是汝敦便和妻子商量準備把家裡三分之二的家產分給哥哥嫂嫂。汝敦妻子十分賢慧,看到丈夫有心要把大部分家產分給兄嫂,不僅沒有異議,還讚歎丈夫忠厚老實的品行。妻子接著對汝敦說:「嫂子一向為人比較貪心,把家產的三分之二都給她,她肯定還不會滿意,以後肯定還會找我們爭訟。父母以前經商,總把你帶在身旁,你也有些經商的本事。我自從嫁給你後也不缺吃喝,咱們要太多家產也無益,不如咱們都把父母留下的家產都給大哥大嫂算了,他們比我們更需要。咱們就留一處宅子用來住,留一塊田地用來耕種,您看如何?」汝敦聽到妻子如此心胸開闊的回答,很是感動。因為自從哥哥娶了這個霸道吝嗇的嫂子後,兄弟二人的關係已經沒有以前那樣親密了,把家產都分給哥哥,也算是對兄弟二人關係的補償。嫂子開心了便能少來尋事,哥哥的日子自然也會更舒坦。於是汝敦夫婦還沒等嫂子開口,他們就和兄長商定就把父母留下來的幾乎所有金錢、房屋、田產等都分給了兄嫂。哥哥看到弟弟分家產的做法,覺得對他們二人實在不公平。可是自己的妻子不讓他在這件事情上插嘴,他也不敢多說一句話。但他心裡對弟弟有太多感激無法用行動去表達,只好將弟弟的好默默記在心裡,想著日後再報答。

就這樣,嫂子要多分遺產的風波還沒開始就平息了,鄉親們都知道了汝敦夫婦的寬容大度,紛紛對他們給兄嫂讓家產的行為表示敬佩。嫂子也對這次家產的分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所以沒有任何異議,再也沒到他家裡來找碴,暫時兄弟兩家相安無事,

一日,汝敦在自己分得的園中挖地勞作,忽然挖出了一罈金子,他興奮不已,這可是意外驚喜,是老天有意送財上門啊。於是他趕緊拿給妻子看,想讓她也高興高興。誰料妻子看了一眼這一罈金子,馬上平靜地說:「這金子是咱們的祖先藏在地裡的,既然咱們說了祖先的一切錢財都給哥哥嫂嫂,那麼這一罈金子也應當給他們。」汝敦聽到妻子的這番話,覺得說得有理。於是,汝敦便和妻子挑著這罈金子來到了哥哥家。那天哥哥嫂嫂和幾位鄰居正在家中閒聊,哥哥一看是弟弟弟媳來了,趕緊笑臉相迎起身讓座,那知剛要起身就被妻子掃了一袖子,並且冷冷地對他說:「你那麼熱情急個什麼,你弟弟這兩口子挑著個破罐子過來是不是過來要討錢還不知道呢?」哥哥熱情的笑臉一下子僵住了,站在一旁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嫂子也不起身歡迎。

汝敦看到哥嫂,急忙上前微笑著與哥嫂打招呼,然後說明來意是要給他們送金子的。嫂子的表情立刻三百六十度大轉彎,立馬喜笑顏開,顧不上招呼弟弟弟媳,忙著就要去搬金子。這時,汝敦的哥哥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在心裡隱藏多年的對這個霸道妻子的不滿一下子爆發出來,他吼道:「住手!你這個貪財的女人,不明理又沒有良心!我弟弟弟媳對咱們已經仁至義盡了,你今天居然還貪得無厭,想收下這罈金子,你是想讓我落得一個連畜生都不如的駡名不成?我現在就當著街坊鄰居們的面,宣佈立刻休了你!!」哥哥義正辭嚴,那個霸道的女人也被驚到了,瞬間收回了她去拿金子的手,跑到他丈夫面前哀求不要休了她。汝敦夫婦也趕忙上前替嫂子求情,可是哥哥休妻的決定他已經慎重考慮很久了,這次心意已決。

他拉著弟弟的手又羞愧又氣憤地說:「父母在世時,一再叮囑好讓我好好照顧弟弟,自從我娶了你那個霸道嫂子後,我們兄弟二人就再也難續兄弟之情,我做了很多對不起你們夫婦二人的事。難道我就甘願做個小人,而獨獨讓弟弟你做君子,讓世人都笑話我麼?」於是哥哥親自把金子擔回弟弟家還給弟弟。從此,這兄弟二人關係又情同手足關係和睦如前了。鄉親們在議論這件事時,他們都贊同哥哥休妻休得對,同時都紛紛讚揚汝敦妻子賢慧。

汝敦的妻子深明大義,幫助丈夫與兄長圓滿了「悌」道。這與兄長之妻因貪婪而最終落個被棄的下場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們夫婦的作為讓「兄道友,弟道恭」的中華悌道美德得到傳承。

若遇到與家人因財產糾紛可能傷和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汝敦之妻一樣,永遠恪守悌道,對金錢財物不動心,處處以兄弟之情為先。這也是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最感動我們的地方。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模仿。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二集第一册悌篇《敦妻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