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寬兩秒,打開生命中的可能性
與親人的相處中,藏著我們最大的罩門,慣性的反應模式,不歡而散的結局。真的要這樣過一生嗎?心甘情願的幾次練習,她發現將日子過出暖意的那扇門,打開了。
二、問答集錦:改脾氣與開悟有什麼關聯性?
為什麼修行要從改脾氣去毛病入手?所謂的開悟,是什麼樣的境界?禪師知無不言,為人們指明道路,但最關鍵的,是自己踏實行持,邁出步伐。
三、小樹苗:帶著好奇心,發現一個新世界
小樹苗的志工老師們,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進入小樹苗後,快速領略教育根本的方法,只在簡單的一些改變中。
四、園丁故事:「禮」的故事——【石奮恭謹】
漢朝大夫石奮不僅為官恭謹,而且治家嚴謹,教子有方。他沒有出眾彰顯的文才,卻把四個兒子培養得非常出色,被尊稱為「萬石君」。他齊家為官的要訣是什麼呢?
寬兩秒,打開生命中的可能性
作者:鄧宇玲
坐下來寫心得時,突然意識到其實黃庭禪心法的練習過程,也是讓我們逐漸認識自己,並心甘情願地做出改變的一個過程。
記得有一天,爸爸讓我幫他上網查一下電視購物上某某減肥產品是不是真的有效。我一直反對電視購物,所以第一反應就是生氣,覺得為什麼爸爸要相信這些呢?太愚昧了!(事後我被自己這個想法嚇一跳,竟然在情緒的操控下這麼說自己的爸爸。)每次看到電視廣告上面那些像打了雞血的人一頓吹噓,就覺得他們真的很可惡,為什麼要欺騙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呢?但是我當時意識到了——覺知心情來了,當下就用手按住內心,感受氣血的湧動,當下那個想要反駁爸爸的慣性反應模式突然不見了,只有一股股自由流動的能量。
於是我試著從爸爸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一方面因為在老家購物不像大城市這麼方便的各種瞭解資訊的管道,另一方面既然爸爸現在來尋求我的幫助,說明他相信我,願意將我的意見作為參考,但他絕不是想聽我一頓說教……而我也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熱衷的事物,比如說,我想要爸爸媽媽都跟我一起站樁、吃素,我覺得黃庭禪是一門非常好的學問,但是對於沒有接觸這門學問的人來說,他們可能一時還無法理解,這種無法理解,其實跟我無法理解爸爸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電視購物是一樣的。
後來我在網上查了資料,客觀、如實地將資訊分享給爸爸,讓他自己甄別,當我忍不住想要像以往一樣自以為是地加入自己的知見時,就打住,在那個當下觀黃庭能量的變化,接下來再說話的語氣就變溫和了,說出來的話充滿了關心,而不是責備。
後來,爸爸沒有去嘗試那款減肥產品,而且也更願意敞開和我說很多生活中的事了。而我,也通過寬兩秒的練習,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更能夠跳脫出情緒的操控,將心比心,以寬和的心來對待他們了。
後來又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情。堂弟加入了一個創業團隊,類似於微商,並且拉著親朋好友入會買他的產品,每個月還有最低消費。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他被洗腦了,之前他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產品沙龍我婉拒了,但這個月他為了要衝刺目標(完成目標的獎勵是去澳大利亞旅遊),希望我支持他。我當時的第一反應非常大,很多的知見跑出來,甚至聯想到傳銷,想要說服他不要執迷不悟、禍害親友了。
也是在那個當下,我用「寬兩秒」心法,感受了一下當下的內心,穿越情緒後發現的真相是:其實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情緒反應,一方面是我自己太在乎錢,另一方面我對推銷的人向來沒有好印象,平時在朋友圈只要看到賣東西的我都一律遮罩,並且對這個人也會敬而遠之或嗤之以鼻。
為什麼不能試著理解他們呢?
也許我自己不屑於做直銷,但實在沒有必要去看不起別人。我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選擇,在沒有真正深入瞭解他所做的事情的前提下,憑什麼站在為人好的制高點上一味地勸他「迷途知返」呢?
於是我繼續練習「寬兩秒」的第三步,充分感受胸中湧上來的氣血,它來,讓它來,它走,任它走。我發現當寬兩秒第三步到位了之後,看清氣血的實相,不被習性操控,第四步的成人成己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原來同一件事情,當拿掉攀附在氣血上的知見後,可以找到很多種應對方式。
後來,我在微信上回覆堂弟說我支持他(就當是支持他去澳大利亞旅遊),並且中正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沒想到堂弟對我的觀點非常理解,因為之前他在很多原來關係很鐵的朋友那裡已碰壁多次,所以對我的支持格外感激。通過深入瞭解,我也明白了之前我以為他執迷不悟,完全是在情緒升起的當下引發的多餘的擔心。這件事情如果我沒有做「寬兩秒」練習,依照舊有的模式說出來的任何話,他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反而傷害了彼此的感情。
通過這兩次的返觀練習,讓我看見了自己的罩門——情緒升起的第一時間就習慣性地想要以固定的反應模式去應對,總以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要是沒有「寬兩秒」心法的練習,還一直蒙在鼓裡,完全不自知,任由情緒和外境操控。
有了「寬兩秒」的練習,讓我和身邊人,尤其是和家人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彼此更加瞭解和親近了。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也找到了與人應對時的多種可能性——當看清氣機的實相,以寬和的心去看待時,成人成己又有何難呢?
改脾氣與開悟有什麼關聯性?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禪師,您好!如果我們按照您說的改脾氣去毛病,我也可以開悟嗎?開悟是做聖賢的必要條件嗎?謝謝您的解惑。
張講師答:所謂開悟,並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意思,所謂開悟是恢復我純潔的良知,良知就是處處大公無私,處處為人設想,秉著這樣的良知待人處事接物,處處都光明磊落。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全身隨時都有一種舒坦無愧的感覺,這個舒坦的感覺使得全身關竅百脈皆暢通,自自然然就可以養吾浩然之正氣,養吾浩然之正氣也正是在修煉自己旳法身了。當他經過相當歲月火候的淬煉,法身就會越來越純淨,等火候到了,就可以照見本來佛性。
這一切都是從顯現自己的良知開始的,良知發現就是佛家所謂的明心,所以改脾氣去毛病,就是慢慢慢慢恢復良知的過程。但真正的良知如果沒有透過仔細的觀照,然後對胸口黃庭這股氣機練習不分別取捨,沒有辦法鬆馳任運,那麼是很難體會良知的存在。
所以既然已經指出了道路,就要先從改脾去氣毛病作為起點,但是這也很困難,為什麼?因為你無法徹底去除,就是因為黃庭一股湧動的氣血對你有很多的枷鎖,所以你必需雙管齊下,一面好好在人事上磨練,去應用,去歷練,去驗證,漸漸就會踏上一個君子之路,一面學習對內心仔細地觀照,好好地洗心革面,而後進入賢人之路,甚至聖人之路!
帶著好奇心,發現一個新世界
作者:曹瓊
這次做志工,是我4年記憶裡最輕鬆也最有趣的一次。
關主培訓的時候,輔導長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關主就像個大姊姊一樣,帶著妹妹弟弟一起去探險,比他們大一點,自己也有很多未知,好奇地一起進入一個新世界,這種狀態輕鬆而有趣。
我的習性是好為人師,這次一定謹記輔導長的話,帶著好奇心,走進一個新世界。
我這次做第3小隊的見習小隊老師。在第3小隊搭房子的闖關活動中,注意到聰明的皓華只是動嘴巴,不行動,很是可惜,但這次我忍住了,沒有馬上去批評,帶著一份好奇心,繼續觀察他接下來會怎麼做?
在搭木橋的過程中,他的主動性充分展現,積極投入參與,並且迅速地指揮同伴一起協助,橋搭得既快又好,人人參與,人人體驗到團隊合作成功的快樂。我就趁勢問他:「這次你有什麼改變?團隊有什麼改變?」皓華清楚地說:「我參與了,大家都參與了,好棒,很開心。」在以後的活動中,我看他一直默默地為團隊做事,心繫團隊。這個孩子的心熱起來啦。
另一個孩子靜怡,隊裡最小,坐不住,又很活潑,熱情。幾次被管教長叫出來,我觀察她,她沒有特別沮喪,調整好以後,就又像一隻小鹿一樣蹦跳著進隊伍。下了課,她就會像一隻小狗一樣撲到你的懷裡,奶聲奶氣地說:「老師,抱抱。」就是這麼可愛的孩子,她在最後家長進課堂前的環節裡,因為不遵守紀律,被輔導長從隊伍裡叫了出來,她一頭撞過來,滿含著委屈,不停地哭。我摸摸她的頭,輕聲地告訴她:「你的傷心老師能理解,做錯了沒關係,改過就好,靜怡,當下該怎麼做才對呢?」孩子的情緒很快就穩下來了,安靜地坐了下來。這次,我看到孩子的多面性,每個孩子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關鍵是我們要全面地瞭解和接納,再去協助孩子改過,並充分展露她好的那一面。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新世界,面對孩子的犯錯,我這次生出來的是柔軟心,不是批判心,是探索豐富的心靈世界的好奇心,不是刻板的教條,對孩子心靈的各個層面充分地真實地瞭解,我們才能知道取哪帖藥去醫治孩子讓孩子更完善。
像孩子們的大姊姊一樣,對他們要經歷的事情也滿懷著好奇心,讓我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樣做志工,輕鬆有趣,天天都在長養精氣神。
「禮」的故事——【石奮恭謹】
【原文】
石奮父子,敬錦持躬。忠孝慈悌,萬石家風。
漢大中大夫石奮,無文字。極恭謹,四子皆以謹。官至二千石,因號萬石君。歸老於家,過宮門,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子孫為吏來謁,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為便坐,對案不食,諸子相責,肉袒謝罪。改之,乃許。
許止淨謂石家父子,以敬謹持躬,故事君則忠,事父則孝,教子則慈,治民則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興周,武侯以一生謹慎而治蜀,至晉則競尚曠達。倮身相對,子呼父名,蔑視禮法,遂召五胡之亂矣。
【白話故事】
漢朝有個大夫叫石奮,雖沒有出眾彰顯的文才,但為人非常恭敬謹慎。他的父親是趙國人,姓石。趙國滅亡,遷居到溫城居住。漢高祖向東進擊項籍,經過河內,當時石奮十五歲,做小吏,侍奉高祖。高祖和他談話,看到他謹慎恭敬的態度,很喜歡,就問他說:「你家裡有些什麼人?」石奮回答說:「我有母親,但母親不幸失明,還有個姊姊,會彈琴。家裡很貧窮。」高祖說:「你願跟從我嗎?」石奮回答說:「願竭盡全力侍奉。」後來,高祖還召他的姊姊入宮做美人(是漢朝皇宮中對妃嬪等級的一種稱謂),封石奮為中涓(漢朝時的一種官名),主要的職責是受理大臣進獻的文書和拜見高祖有關的事情。因為他的姊姊做了美人的緣故,石奮把他的家遷徙到長安城內的中戚裡。到孝文帝時,石奮靠他的勤懇恭謹累積的功勞,官位升至大中大夫。他雖然沒有卓越的文才,但是為人謙恭謹慎,是無人可以與之相比的。
文帝時,太子的太傅(太子的老師)東陽侯張相如被免去了職位。因此文帝開始徵選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舉石奮,於是石奮做了太子太傅。等到孝景帝即位,石奮官居九卿之位。因為他常在皇上身邊,極其恭敬謹慎,景帝也敬重,就調派他做了諸侯的相。石奮的長子建、次子甲、三子乙和四子慶,都因品行馴良,孝順嚴謹,做到二千石的官位。於是景帝說:「石君和他的四個兒子都是二千石的官,為人臣的尊貴榮光,竟然都集中到他們一家了。」於是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末年,石奮告老還鄉,享受上大夫的俸祿。每逢朝廷舉行盛大朝拜典禮時,都會請他參加。他經過皇宮門樓時,他一定會下車、快步走過以示恭敬;看見君王的車駕,也一定低頭行過禮才離去。他的子孫中有做了官的來看望他,他一定是換上朝服,並且不再直呼他們的名字。子孫中如果有人犯了錯誤,他也並不會責怪他們,而是坐到側旁的座位上,對著餐桌不肯吃飯。然後其他子孫會去紛紛責備犯錯誤的人,直到犯錯誤的人能夠誠懇地認錯道歉,表示改正,石奮才答應他們的請求。如果有年齡稍長的子孫在旁邊,即使是平日閒居,他也一定會戴著帽子,顯出莊重平和的樣子。他們家中的僕人也都聲調和悅,恭敬謹慎。皇上會不時派人到他家中賞賜食物,石奮必定跪拜叩頭,俯身低頭進食,就像在皇上面前一樣。家裡遇到喪事時,他都哀痛憂戚,極度悲傷。子孫也都仿效他,遵從他的教導。石奮的家因為孝順恭謹而聲名遠播,即使齊、魯那些品行質樸的儒生,都自認為趕不上石奮。
石奮不僅自己做得好,他的兒子們在恭敬謹慎方面做得也很好。他的大兒子石建頭髮已經發白了,可石奮的身體還很健朗。石建做郎中令,每逢休假都會回家拜見父親。石建為了表示孝心,回家會先進入僕人的小屋,悄悄地向石奮的侍者詢問父親的起居情況,然後把父親的內衣拿過來,躲在門外的水溝邊親自洗乾淨,再交給侍者,而且不敢讓他父親石奮知道。石建做郎中令,極為肯切;在朝廷上參見皇上時,言談很謹慎。因此皇上對他表示非常的尊敬和禮遇。
後來,石奮家搬到茂陵縣,擔任內史的兒子石慶酒醉歸來,進到裡巷的大門卻還不下車。石奮聽說了這件事,很不高興,不肯吃飯。石慶很惶恐,裸露著脊背去向父親請罪,石奮仍不肯原諒他。於是整個家的男子都裸露著脊背到石奮面前請求恕罪,石奮責備說:「內史是貴人,進入鄉里,鄉里的長輩都忙著躲避,可內史卻坐在車中,若無其事,他這是罪有應得!」說完就喝令石慶走開。從此以後,石慶和其他子弟進入裡巷大門時,都不敢坐在車裡, 而是下車小步快走,回到家中。
許止淨曾評價石家父子說:「石家父母因為恭敬謹慎,所以侍奉君王能夠盡忠,侍奉父母能夠盡孝,慈愛嚴謹地教育子孫,推行教化治理百姓。歷史上周文王因為謙虛謹慎而使周朝興起,武侯也因一生謹慎而使蜀地安定。到了晉代,人們卻都爭相崇尚曠達,放浪形骸,蔑視禮節,所以才會招致所謂外族之亂。」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三冊禮篇《石奮恭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