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10期:2019.06.01

一、 主題文章:練在生活中

心法練習中,你會不會像他一樣,常常在找舒服的感覺?怎麼才能走出這陷阱,進入正確的方向?藉著習禮演練,他對心法有了更切身的覺察……

二、 問答集錦:教育過程中,保護孩子的創造力重要嗎?

教育最重要的主軸是什麼?在盲從西式教育、高度重視孩子創造力的今天,此篇問答振聾發瞶,直指教育根本。

三、 厚生集:善本,讓家更溫暖

她所做的,看起來都是不起眼的小善,可是,一天天下來,家變得越來越歡樂,回家的路,變得越來越幸福……小小的善,累積起來,也有大大的力量。

四、 經典故事:楚莊王禁欲

楚國的令尹子佩請莊王喝酒,莊王答應他了。子佩精心準備好一切,結果楚莊王竟然沒去。他為什麼失約呢?

練在生活中

作者:段啟超

黃庭禪心法的練習很快已經完成了新的一個階段,在上一階段的心得裡,剛剛覺得自己能面對一些之前抗拒的情緒和事情,小有突破,有點自得,結果沒兩天就踢到了鐵板,練習真的是一刻都驕傲不得。

最近讀到張講師的一篇答疑文稿,叫《不要把黃庭禪當做止痛劑》,裡面寫道:「做『寬兩秒』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與湧動的氣血和平共處。只是當你專注在與氣血共處的當下,那湧動的氣血大多數都會平靜下來,這算是返觀覺照的附帶價值。但黃庭禪的價值在於,即使當下氣血不能平靜下來,依然能夠與它和平共處,仍然對它毫無畏懼……」

當下讀完,反思,雖然張講師關於心法的講解每一次都是直接點出,「要在氣血湧動的當下,還有自在的能力。」可自己的練習卻總是會往「想要一個讓自己舒服的感覺」這條死路上走。

看完這篇文章後,練習的時候就提醒自己,不急著解脫,不急著改變氣血,先看清它,先接納(現在發現,自己練習的「接納」背後,常常都暗暗藏了一個想要撫平氣血的念頭)。這樣下來,不急著改變反倒帶給自己一個「心甘情願」的甘願度。這一點點的體會,一個人練時還好,遇事的時候,還是常常撫平、壓制為主了,所以,還是要朝正確的方向再多多練習。

最近,同學聚會的時候,開始了「習禮」練習,每次習禮,感覺都是對自己的一次「震撼」教育。自己最苦惱的就是與人交往的部分,而「習禮」課,就是一次次用「心」去接觸另一顆「心」的過程。

但是,每次輪到自己去習禮演練的時候,心裡都一陣忐忑,心思都在自己身上打轉,「會失敗怎麼辦?」「我要怎麼樣做才更好?」

而「習禮」演練,一次次地教育我,想要進步的第一步,就是「誠實地面對自己,真實地表達,不怕失敗」。還有就是「把焦點關注在別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自己想給別人的,不一定是別人需要的。焦點聚焦在別人身上,才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而不只是在自己的感受上打轉。

在「習禮」演練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心法的重要性,心上對氣血一點一滴的抵抗、不接納,外在都會清楚表現出來,傳達到對方身上。通過習禮演練和觀察,才發現這個真的騙不了人。看到成功的習禮案例,常常忍不住拍案叫絕,遇到演練失敗的時候,才警醒到,原來自己常常會這樣。每一次「習禮」都受益匪淺,也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下一階段的練習,在做事的「大小先後」上,可以更加的進步,也要踏實落實養氣功課。希望下一次寫心得時,這些方面可以有所進步。


 

教育過程中,保護孩子的創造力重要嗎?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員問:現在很多新式教育都強調要保護孩子先天的覺知力、創造力不受污染,為此也有家庭舉家搬遷,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孩子的赤子之心和天賦本能呢?

張講師答:我覺得教育最重要的主軸,乃是樹立小孩的品格,建立小孩以後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的一些規矩,及一個寬和、為人設想的心,這個才是教育的重點。創造力當然重要,但這是天生的,任誰也很難壓抑得住一個人的創造力。當然創造力有時是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一,但身為家長也不需要那麼急功近利地去在意自己的小孩有多少創造力,有些人把獲得名利視為成功,但古聖先賢卻只把人格的建立視為成功。一個沒有人格的人,擁有再多的創造力,也只是對社會為害更烈而已。

大家提到創造力的時候都會說西方人教育較開放,所以教出來的人比較有創造力,大家也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很壓抑的民族,一個很僵化的教育制度,創造力一定就比較差。但是各位仔細看看,現在整個中國所展現出來的創造力,舉世有目共睹,在這片土地上每天發生多少創新的點子,讓全世界深深讚歎,這些點子不都是他們所謂中國填壓式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嗎?可見深埋在人性裡的創造力,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被境遇埋沒得了的。

從天性來看,我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有一半以上是天生的,我不覺得教育或境遇對一個人的創造力佔有多麼絕對的影響力,因為一個人的好奇是壓不住的,一個人的興趣也是壓不住的,一個人創造力也是壓不住的,如果他是個人才,如果他天生就有創造力,任誰也壓不住的。

不要把每個人都看成那麼脆弱,好像碰到一點點挫折就需要療愈,碰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心裡有陰影一般,不是這樣的,世上越挫越勇的人可多了,他們的創造力可不是一點點打擊就壓抑得住的。所以,不要被西式的教育模糊了天性的焦點,真正的人才沒那麼脆弱,真正的教育也不是只要創造力,其它都不要。看看那些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在那最坎坷的境遇中,他們仍然會想盡辦法去達成自己的目標,他們會想盡辦法自己去發明,任何人也無法壓制他們的創造力。而那些沒有創造力的人,任你怎麼趕鴨子上架,總是高不成低不就。這些不同的天性特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的呈現,不論自己的小孩聰不聰明,有沒有創造力,身為家長的都是心甘情願地接受他而已,我們希望他以後都能在自己的領域過著很快樂的生活,過著很光明磊落的生活,過著一個正人君子的生活。這樣的教育對小孩才是最大的幫助,千萬不要走錯方向。


 

善本--讓家更溫暖

作者:吳雁紅

善本落實一段時間了,發覺在外面容易做,比如說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扶起單車,同事有需要及時去幫忙……但在家裡面,除了常規做點家務,其他好像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覺得這樣不對勁,經典裡都說要施由近始,3月份我重點留意在家裡落實善本。 平時都是公公婆婆在家忙乎,我下班回家吃完飯只負責洗碗。現在洗完碗在廚房四處看看,油煙機可以擦擦,櫥櫃可以順手理一理。大家喝完茶了,趕緊把茶盤洗一洗。公公婆婆喜歡吃的水果,洗完碗順手洗了端到客廳。

週末時間多,開始每個週末找一個角落去整理: 先生看完隨處擺放的書,集中放到書櫃裡,孩子看過不用的書及時分給表弟表妹們;放藥品和日常用品的櫃子,過期的清掉,其他的分類擺放整齊;衣櫃堆了不少太舊或者不穿的衣物,整理好以後竟然空出兩個大抽屜!一直覺得公公婆婆住的房間衣櫃太小不夠用,這下子把兩個大抽屜交給婆婆用,她好開心。

以前的週末只想著安排自己的事兒,現在每到週末了都很期待「這個星期我又可以把家裡的哪個角落變得更整潔有效呢?」 自己看著清爽舒服了,家裡人的心也應該是很溫暖的吧! 把家放進了心裡,家裡人也更多進到我的心裡。回到家裡會留意他們的情緒和狀態,說說開心的事情,關心一下身體,常買點他們喜歡吃的東西……

日子過得平平常常,感受到家裡越來越多的歡樂,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會很開心!

勿以善小而不為,一點小小的善事,累積起來會成就一個大大的善。感謝講師教我們落實善本,只要願意用心去發現,總是有善事可以做,可以讓身邊的人更愉快,更幸福。


 

楚莊王禁欲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經典引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道德經》第三章

故事來源:令尹子佩請飲莊王,莊王許諾。子佩具於京台,莊王不往。明日,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許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莊王曰:「吾聞子具于強台。強台者,南望料山,以臨方皇,左江而右淮,其樂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也,恐留而不能反。”故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張講師講解:

楚國的令尹子佩要請莊王喝酒,莊王答應他了。於是子佩就把所有宴請的東西在風景很好的京臺上一一準備好,結果莊王沒有去。第二天,子佩光著腳丫立于殿下,向著君王說:「我要擺個宴會來宴請你,你已經答應了,但是最後竟然沒有來,是不是我有什麼過錯?」莊王說:「我聽說你在強台備了宴席(強台就是指京台),這強台南望料山,靠近方皇, 一邊是長江,一邊是淮水,它的景致之美,讓人樂而忘死。我捫心自問,像我這樣薄德的人、定性這麼差的人,恐怕是經不起這樣的誘惑的,恐怕去了就不想回來。」所以後來他有沒有去啊?他沒去!這就是「不見可欲」。

四處都是隨手可得的各種樂趣,什麼都有才叫可欲。所以他有自知自明,我去了那裡一定樂而不返,雖然我很心動,但是我可不可以去啊?不能去!吃了秤砣鐵了心,不要去!雖然已經約好了。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莊王高不高明?高明!在我心性不穩的時候,不見可欲,心就可以不亂。所以,不見可欲則心易於出世,內心不能出世,則入世變成混世,治世變成欺世。心不能出世,一上到有位置的地方,有權利的地方,他做些什麼事啊?絕對不是為百姓!他心還不能出世,就直接已經治世了,能不欺世的很少很少。

是以古人雖「身在方內」,就在這個禮俗之內、在這個世俗枷鎖之內,仍以「心在方外」為修為之始。修行一開始講什麼呢?不是勸每個人都遁入山林,但是要勸每個人怎麼樣從心頭一點可欲的地方去觀照、去放下,這個就是從心頭來出世,不一定要從身體來出世。出世的心靈、在各種物欲的引誘下還能夠自在清明的心靈,所有修行一開始都是從這裡著力的。

「心在方外」,便是不見可欲,而不見可欲,正是觀照心田氣機無貪無嗔的實相,不讓一丁點的氣機起伏變成貪嗔的動力。氣機起伏越明顯、越強烈,貪嗔的力量越大,觀照心田處一丁點氣機起伏能不能實相,這個才是不欲的真正道場,也才是出世的真正所在。

所以,出世是不是一定要在山裡某一個有名的寺廟?不一定。唯有閉上眼睛觀照心田的實相,才是定心的大法。所以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可欲的「欲」字,就在心田那股氣血上,它一起,欲才出來。因此,真正的道場在哪裡?在你的心田,一方寸而已。

——摘自張慶祥講《道德經》第2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