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19期:2019.09.01

一、主題文章:十年後,我遇到了未知的自己

好幸運,她十年前在黃庭禪創始人的親自帶領下上了禪修課。好可惜,她並未好好珍惜的去雕琢這塊心性的璞玉。緣分,讓她得以再次走進課堂,這次終於發現了曾經擦肩而過的寶藏的神奇與價值。

二、問答集錦:做黃庭禪的志工有哪些與眾不同?

做志願者該被歡迎才對,可為什麼申請做黃庭禪志工卻有個門檻呢?同樣在做利益他人的事,黃庭禪的志工卻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厚生集:善本,讓世界溫暖起來

一位治病救人的醫生,一邊從事著令人尊敬的職業,同時還不忘修身。經過明師的指引,讓他成功的將自己的職業變成溫暖他人身心的善行。

四、經典故事:黃帝失玄珠

黃帝外出遊玩,丟失了最寶貴的玄珠。派遣最精明厲害的三人去尋找而未得。最終派出一個渾噩無知的人卻找到了。這個被寫在經典中流傳後世的故事,在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秘密呢?

十年後,我遇見了未知的自己

作者:段秀梅

第一次學習黃庭禪是在十年前,2009年9月深圳,張講師親自講課,但很遺憾我對黃庭的觀照內容都忘記了,只是一直堅持著偶爾靜坐。雖然是間斷性的,但十年的累積,也讓我的肩和背部由麻木基本回復正常,身體柔軟很多,基本可以雙盤。

我和第一次學習的同寢室同學一直保持聯繫。今年3月,因為看到她的朋友圈黃庭禪開課的資訊,於是在9日10日參加了成都黃庭禪初階的複訓。

在複訓後的二十多天裡,有群裡同學和組長的督促,一直跟著走了下來,難以相信,一直對睡眠執著的我,開始四點鐘起床,晚上十點睡覺,白天精神較好。我可以靜坐一個小時,最近幾天,背部有熱氣的感覺。靜坐思緒紛飛時,偶爾可以收回心來。

這次參加複訓收穫很大,體會很多,所以每天很積極開心地完成功課。因此,明顯感覺對黃庭的感知能力增強了,在心情、緊度、範圍、專注度、觀自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對心情的觀照,比學習前更細微些。我一直以為在事情順利或者沒有事情發生時,自己的心情是安寧的,愉悅的,而我只有在逆境時才會有生氣的情緒,現在卻發現平時我也是有淡淡的憂傷和不安的。

以前,我只有當事情發生後才感覺到自己的情緒,現在,不是很亢奮時,關注內在度提高了。一天,女兒發我一張紫藤花的照片,當我仔細看紫藤花時,感覺到自己的憂傷瞬間變為喜悅,並為此寫了一首小詩:

紫藤花,是紫色的快樂精靈,

杏月季節,從天上飄然而至,

侵入我的心。

我的憂傷,便成了歡喜。

黃庭禪複訓幫助我改善了情緒。有一次,走在昏暗的小道,平時會害怕的我,專注在自己內在,感覺黃庭微緊,偶爾痛。放鬆著與內心和平共處,雖然樹影婆娑,燈光微閃,不見一人,以前覺得好長的路,今天不經意就過了,這樣的事情常有,不再一一列舉。

學習黃庭禪,我發現了一個未知的自己,一直以為自己只是背部很緊,胸部是很放鬆的,心是敞開的,學習後發現,我的整個胸部緊縮,心是收縮的,時常感覺到肩頭、胸背的疼痛。

學習後的第二天,我遇到一急事:當事人不在,見者皆不見行動,我想去做,又怕做錯了當事人埋怨,不知所措的我,收回心,關注內在,練習寬兩秒,輕鬆沉著地完成了事情。

以前自以為敢作敢當,內觀後卻發現自己其實畏手畏腳,總害怕做錯事。發現自己不能觀自在,遇到不順心的人和事情,立即抗拒,或者只能忍耐。發現自己浮躁的心,總不能安心做事;發現自己傲慢的心,只看他人的毛病,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發現自己冷漠的心,一次和好友產生誤會,朋友來電指責,我非常生氣地掛斷電話。其實我瞭解這個朋友有情緒障礙,只是需要傾訴,可我不能也不願認錯,不願讓她心情舒暢,而是在心理抱怨她。練習寬兩秒心法之後,專注內在的程度提升了,犯錯誤的時候少了,有時可以止損,減少了做錯事說錯話的程度。心容易安靜下來,做事的效率提升,做事的品質也改善了。總是三心二意的我,開始更專注了。最開心的事情,我有了《善本》,做好事的勇氣提升。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在工作上,更加關心瞭解我的學生,課後找學生交流思想,聆聽學生的心聲,體諒他們的困難,和學生一起成長。

生活中每天都有好的發生,感謝黃庭禪!

感謝所有幫助我成長的人們!

生命如此奇特,期待在觀自在上更進一步!


 

做黃庭禪的志工有哪些與眾不同?

作者:張慶祥 講師

網友問:張講師好,我在一些團體做志願者有十幾年之久了,前一段時間參加了黃庭禪公益分享會,知道黃庭禪也有很多志工活動,想報名做志工,但他們卻告訴我黃庭禪的志工有些不一樣,要上了課程才可以參加。我不明白為什麼?

張講師答:上了黃庭禪的課程,才知道我們的志工在服務的時候,當下都在觀照自己,都在觀察自己的心意正不正,觀察自己為人服務的心純不純淨,有沒有懷著其他目的,觀察自己隱藏著多少習氣毛病,看看自己內心的波浪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看看自己能不能對著心頭泛起的波濤洶湧對它不分別取捨,看看自己善良的初衷能不能存得住。我們的志工跟一般的志工真的不一樣,我們的志工是透過服務的形式做深度的觀照,以便陶冶自己性情。所以上完課之後再做志工收穫會更多。還沒上過黃庭禪,你不知道他們在觀照什麼,以至有可能在很多理念上產生出入,甚至會覺得格格不入。我們在一個團體裡面服務,就是希望這個團體有一個深度的學問可追隨,我也希望我的學生來這裡服務的時候都有所得,心性上都有確實的體會成長,而不是像大拜拜一樣,奉獻了一天,對自己的心性毫無所獲。

這是我的期盼,希望每一個人來這裡,能夠收穫良多。所以,建議您還是參加黃庭禪課程之後,再來做我們的志工,這樣對於我們的教育理念才能夠深入,才不會有所抵觸。


 

善本,讓世界溫暖起來

作者:孫浩源

我2017年開始記善本。之前我讀過「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兩部經典,古人說過,讀過這兩部書的人不一定都能當宰相,但當宰相的人都讀過這兩部書。這兩部書是教人行善的,我是從這兩本書裡懂得行善的重要性,加深了對行善的追求。

開始記善本時不知從何記起,記些什麼,看不清善事。要上班,時間有限,很不適應,但我的性格是認準是正確的事,不管情況如何,都會想辦法堅持做下去。什麼才算善事,善事在哪裡,怎樣去做呢?沒有範本,怎麼辦?我一面認真讀經典,一面向同修學習,一面聽張講師的有關內容。「格物」兩個字,讓我內心一下明白起來,心有善念,有處處為人好的心,自然就能發現該做的善事,懂得如何去做善事、記「善本」。善事有如下10點:1.與人為善;2.愛敬存心;3.成人之美;4.勸人為善;5.救人危急;6.興建大利;7.舍財作福;8.護持正義;9.孝順父母,敬重師長;10.愛惜物命。這10點指明了我行善方向。

我從2017年5月26日開始記「善本」 ,從未間斷。從不適應到慢慢適應,從不熟練到慢慢熟練,有時一天記1到2件,有時一天記5~6件,有大小事,有急緩事,遇到都去做,「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我是一所省會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教授,愛崗敬業,認真學習本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對業務精益求精,臨床經驗豐富,這些都幫助我更好地為病人服務。醫療工作是高難度工作,我認為在最難時正是檢驗自己心法的最好時刻。

為他人好的心,讓我工作認真負責,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怕苦,不怕累,不嫌煩。我每天都在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要看很多病人,有的是下班來找我的,有的是電話求救的,我都熱情、盡心、盡力地幫他們,認真治療每一個病人。記得2017年9月7日上午本單位另一科室的一位主任來找我,說他昨晚喝了酒,胸骨下段有些不舒服,他自己認為是胃腸問題,我經過認真瞭解病情和檢查,初步判斷是「急性心肌梗死」,給他做了心電圖檢查,明確了診斷。接著,我立即給他採取了緊急搶救措施,並急送心內科ccu病房繼續搶救,後送入導管室行導管植入術,病人獲救並痊癒出院。該病人及其家屬很感激,對我表示萬分感謝。類似的情況,經我救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每救治好一個病人,都是一件善事,豐富了我行善的內涵,培養了我慈悲的心,促使我更好地為治病救人服務。

我感覺記「善本」是一種義氣,我不管多忙都要記「善本」,記了「善本」,回頭再看「善本」,內心變得更溫暖、更柔軟了。記「善本」使我的心變得柔軟,變得寬闊。「善本」的記錄對自我管理非常實用,每天都有一些善的傾向指引,同時在記錄的過程中,時常在思考記與不記之間逐漸提升自己對是非的辨識度和靈敏度,非常受用。當回看「善本」,能強化自己的善心。

「善本」成為我修身的秘笈,黃庭禪修行的利器。如果人人都能存善心,行善事,那世界將會溫暖起來,變得更美好!


 

黃帝失玄珠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經典引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道德經》第十六章

故事來源: 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莊子·天地》

張講師講解:

黃帝到外面去遊玩,看盡了所有的好風景, 回來把最重要最寶貴的玄珠給掉了。叫最聰明智慧的知去找,找了半天找不到;叫最明察的離朱去找,離朱是眼睛最為銳利的人,百米之外看秋毫之末,厲不厲害?非常厲害!他眼睛這麼銳利卻找不到;叫最能夠辨別是非的喫詬去找,也找不到。最後叫象罔去找,象罔找到了。黃帝說奇哉奇哉!象罔就是渾噩無知的一個人哪,他沒什麼智慧,也沒什麼知識,叫他去找,竟然給找到了。

這篇是一個寓言,寓意是什麼呢?是說你現在要找你的本心本性,把它比喻為最珍貴的玄珠,或是把你要煉的這個丹比喻為最珍貴的玄珠。用你的聰明銳利去找,找得到嗎?你找不到!因為你分別越明,你內在後天的氣越強,先天的氣就越弱,你的陰氣越強,陽氣越弱,你怎麼找得到?你永遠也找不到啊。你越是明察秋毫,你越是明辨是非,你對待越強,然後這股真陽離你越遠,找得到嗎?找不到。必須「使象罔」,象罔就是所有的相通通離了,所有的相通通滅了,離一切相,用這樣的人去找,才找得到。所以,為什麼談虛極靜篤呢?因為沒有虛極靜篤,沒有達到「象罔」,黃芽不可得矣。

——整理自張慶祥講《道德經》第4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