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23期:2019.10.11

一、 主題文章:一個普通人的自我修養

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80後,或許這一輩子都會因為太過於普通而過得不如人意。在無意中看到他人將一手爛牌打好的故事。順藤摸瓜,他終於找到了練習的入口,普通人的生活就此光彩亮麗起來。

二、 問答集錦:「痴」與「癡」

佛家說貪嗔癡,「痴」也可寫成「癡」,痴為知之病,癡為疑之病,成佛或是往六道,只這一線之隔。不深入險境,又如何能撞進窄門?

三、 禪院軼事:行禪雜感

五年多來,第20次上山行禪。別人眼裡精進修為的他,有過哪些阻礙和起伏?怎樣面對和突破?真實入微的行禪分享,激發滿滿的前進動力。

四、 經典故事:不死之藥

戰國時代,楚王渴求長生不老。一日,有人前來進獻不老藥,不料卻被一名衛士搶食。衛士冒死進諫,只為言說「忠」之妙用。

一個普通人的自我修養

作者:心飲

我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80後,長相平平,能力平平,智商平平,家底零零……

從小到大都很羡慕別人怎麼那麼聰明,邊玩邊學成績還那麼好;別人家底怎麼這麼好,想什麼就可以買什麼玩什麼;別人怎麼就這麼靚、才藝這麼多,可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而我呢?普通是最大的標籤,出身農村,什麼也沒有,凡事都得靠自己去爭去搶,還不一定搶得到;學習一般,拼命刻苦也只能勉強上一個四五六流大學;無特殊技能,每次才藝表演都與我絕緣,也不會引人關注;毛病一堆,學生時代通宵玩遊戲,無所事事追劇看電影,還跟著沉迷島國文化,被各種新奇玩意兒充斥大腦不會思考,渾渾噩噩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畢業之後,和普通人一樣不順心就輾轉換工作,覺得工作壓力大、能力差、身體弱云云,憋憋屈屈混了幾年後,難以承受大城市的房價選擇退守,就這樣萬般無奈下經過一番努力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安定下來,開始過自己普通的日子。

作為一個普通人,不用肩負國家大任,可以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那應該也是很自由、很幸福的事情嘛。呵呵,想多了,普通人的生活也不容易,普通人也要養家,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事業(工作),普通人也要與各種人相處,也要處理各種問題,也有很多很多煩惱!

幾年之前工作突然變得忙碌起來,怎麼個忙法呢?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應接不暇,有很多工作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我能力平平),週末難得休息,工作之餘還要應酬,還要挨駡。沒辦法我很普通,資質平平,長進很慢,可是工作不會管我這些,它只要結果,只要結果……就這樣,我被拖著走了幾年,雖然積累了點經驗,但換來的是:極差的情緒。別人早上一起來會面帶笑臉,我從來沒有過;一接到工作,還沒開始做,內心強烈的厭惡感就充斥整個胸膛;工作不順心及受委屈時,吞下無數的酸楚;沒有靈感又急著交差時,一座座大山壓得我毫無力氣;突然接到緊急任務時,會驚嚇得蹦起來……還有就是每況愈下的身體,被我透支得不成樣子。

忽有一天,上司說:「既然王陽明和這裡這麼有淵源,你何不好好研究研究陽明心學?」。王陽明,聽說很有名,但具體為什麼就不知道了。為此,特意買來一本王陽明的傳記,仔細地看了一遍,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差點看哭了。倒不是因為他經歷多少磨難取得多大的功績,而是因為他能把上天給他的一副爛牌打得如此精彩。他有機會奪權稱王時卻絲毫不貪心,他被奸臣冤枉陷害時能坦然面對,國家需要他時能為大義舍小我,繼承儒學卻能用兵如神……將心比心,真不知道為什麼當他面對這些困難險阻時內心可以如此強大,換我早就gameover了!如果我也有這樣的心理素質,當下面臨的這些困難豈不是小菜一碟?

帶著普通人的好奇心,我猜測陽明心學肯定有貨,進而又買了本《傳習錄》繼續學習。看了半天,發現古文好難懂,真的好難,買來的書註譯也感覺不對,有些翻譯明顯不對路。但書中原文講「去人欲,存天理」,前三個字還是懂的,去人欲嘛,就是格去私心私欲。一代聖賢怎麼會教我們不要有私心私欲呢?沒有私心私欲活著還有什麼意義?但畢竟是王陽明,這麼聰明的人不可能說出沒道理的話,帶著半信半疑我就開始練習格去私心私欲。奇效發生了,仔細反思令自己很痛苦、壓力很大的根本原因,就是貪權、貪利、貪名等引起的壓力,因為這些東西讓我強行做超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強行逞能,強行追求完美,強行裝作若無其事……總之,這些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的,都是自己貪權、貪利、貪名的心造成的。

當我把這些放下的時候,自己整個人都變了,我不需要為這些所累,我只要對自己問心無愧就可以,每天懷著一顆輕鬆的心面對這些工作。我是一個普通人,能力只能做好5件事,那我就挑最急最重的5件事做,提前和上司打好招呼,把其他的不重要的事往後推;有些事做不好?很正常嘛,我是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樣樣都做好呢?只要這次總結下次不再犯就可以了;不像別人有背後使勁的能力,不要緊,我又不為名、利、權而工作,我是為我的良心而工作,君子坦蕩蕩,心中沒有那些陰私,反而更寬闊;加班熬夜不及別人,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天生就不一樣,不要做無意義的比較,況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工作和收穫沒有任何意義……

換了一顆不「積極進取」(無私無欲)的「心」,工作是不是更差了呢?並沒有!該做的事一件也沒有少做,該怎麼做還是會怎麼做,可我卻再也不感覺很「累」了。同時一個意外的收穫是,放鬆了「心」之後,大腦變得更靈活、更有靈感了。雖然我的智商可能只有90-100左右,但卻用出了100-120的水準,不像以前在壓力倍增的情況下只能用出70-80的水準。而且上司對我的工作似乎更滿意了,因為大腦出色發揮的緣故,我很清楚哪些是很重要的工作,故而會花更多精力做更好,一些不重要的工作應付一下也沒關係。

就這樣我無「私心私欲」地繼續超負荷地工作,換崗時我的上司說「非常捨不得我走」,這可是對普通的我最大肯定啊,想當初剛開始在他手下幹時,幾乎被完全否定掉。

「去人欲」,僅僅三個字,才稍微實踐一下,效果就這麼大,那《傳習錄》還有這麼多字,得有多少寶貝啊!可惜的是我看不懂……別人翻譯的感覺也不對……為了真正讀懂《傳習錄》,我開始瘋狂地找翻譯,書店中找、網路上找、微信上找……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喜馬拉雅試聽到《張慶祥講傳習錄》,感覺好像翻譯得像那麼一回事,遂一集一集慢慢聽了下去。

《傳習錄》果然博大精深,裡面涉及很多對《大學》《中庸》等的理解,並批判朱熹在關鍵處的翻譯錯誤,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去人欲,存天理」等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可這都是大儒之間探討學問的事,跟我一個普通人有什麼關係,懂那麼多名詞、道理、註解,跟我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又有多大關係。但「格物致知」(去人欲,存天理)卻是個可以落實的地方,格物能致良知,良知包含一切,那良知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呢?先不管,先一步一步格去所有的私心私欲吧,到了那一步不就知道了。

此時,擺在我面前的一個私欲把前路堵得死死的,就是貪圖美色!年少不知節制,迷戀島國低俗文化,加上忙碌的工作,已經嚴重影響到身體健康,一個年紀輕輕的人兒卻帶著一個羸弱的身體,真擔心自己能否活到全國平均年齡!很明顯這個貪,讓我身體每況愈下,必須要格除!這個貪的癮頭有多大,真不是隨便幾句話就能格掉的。日常生活中,空閒思慮中稍微與之有關聯就會被帶跑。為此,我下定必死決心必須格除,前前後後拉鋸了一個多月,最後感覺不能再這樣僵持下去了,必須速戰速決,快點了斷,遂向關公借了「青龍偃月刀」,將那癮頭與我一刀兩斷,斬個乾乾淨淨!凡是與美色有關的,不想,不看,不聽,不說!斷絕一切可能引發聯想的視、聽、言、受。失敗不要緊,就算失敗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也要爬起來!總之,頭可斷,血可流,意志不能倒!

恰巧知道了張講師說的黃庭一竅的秘密,當控制不住思緒時,內觀黃庭氣血的波動,將此習性更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終於,此戰全勝!現在堅持練習動禪、站樁、靜坐,身體比以前大有改善,已經恢復到前幾年的水準了,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繼續努力!

經此一役,讓我對黃庭的秘密確信無疑。也讓我明白,經典最精彩的不是去讀、去背、去理解,而是去真正落實。作為普通人,我並不需要全部學懂悟透,我只要踏踏實實地去落實,一樣能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破此習性後,再碰到此類氣血,我可以輕鬆自在地說「不」,不至於成為奴隸一般任它差遣,那才是真「自在」啊!!!

那如果把生活中其他令人煩惱的習性都破除會是怎樣的「自在」呢,比如對工作的厭惡感,對家人的不耐煩,控制不住的憤怒,莫明的擔心憂慮,對手機遊戲娛樂的貪戀……由於未系統學習黃庭禪,每一個習性去除都非常不容易,一遍遍地練習,一次次地失敗,一遍遍地再練習,可是我卻一點都不覺得很苦很難很累,因為這不需要我花一分錢,而且只要成功一次,這些習性將一輩子都不會跟著我。如此一勞永逸的買賣,不去做才是真的傻。

此後,有機緣上了初階課程,有機會練習著陸功課,越來越讚歎這門學問之深、其範圍之廣、好處之多,令我無法想像。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以後有空再說。

一個普通人的追求是什麼?不是什麼位高權重,也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作為一個普通人,此生90%的可能性還是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那些大概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何必想那麼多呢,不如把想這些而浪費的時間,好好地用起來、過起來,讓自己真正內心富足,外在幸福!

一個普通人的自我修養是什麼?不是外表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也不是嚴謹的活在條條框框裡,更不是為了一個好名聲而活得很累,而是把自己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生活,活出它本該有的輕鬆自在、灑脫愜意、快樂幸福樣兒嘛!


 

痴與癡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張講師,我想要問一個很笨的問題,佛家說貪嗔癡,什麼是「癡」?我問了好多人,大家基本上的回答就是沒有正知正見的就是癡。若是這樣解釋其實我很難覺察到,因為我的想法偏了我可能也不知道。

張講師答:「癡」也可寫成「痴」,同為病字旁,疑之病則為癡,知之病則為痴。什麼是「疑」呢?「疑」就是好惡分別,凡事有點差別、介於疑似之間才會生疑,若完全無差別就不會生疑了。比如說,同一個黨裡面卻有一個奸細,這奸細裝的再怎麼像,但總有些不同的地方會讓人生疑,當我發現他不是同黨那就必厭惡之,當我發現他確實是同黨那就會喜歡他,這喜歡厭惡的情緒,就是佛家所說的好惡分別,也就是「疑」。對於修行的心法而言,面對胸中那股毫無意義的氣血,竟生出了好惡兩極的分別知見,終其一生賓士於情緒苦海,被情緒操弄得一會哭來一會笑,迷於六道而不知返於不分別取捨的真知,聖人視之為病,視之為迷,視之為狂,視之為顛,視之為愚,視之為妄,故皆謂之「癡」。比如癡狂、癡迷、癡情、癡心妄想、癡呆、癡鈍、愚癡、白癡、癡癲等字眼,皆或迷或呆,不知返本之義。

然「疑」字並非一無是處,相反的,善用它便是返本之路。佛家有所謂「起疑情」的禪修要義。什麼是「起疑情」,前面提到「疑」是好惡,那「疑情」即是好惡分別的情緒,覺悟不是在無事無慮中證來的,相反的,覺悟是在好惡分別的情緒中證來的;真空不是在無思無為中悟出來的,相反的,真空是在五蘊熾盛中覺悟出來的。所以,覺悟必先起疑情,覺悟乃從好惡分別的情緒中悟出真靜而來的,覺悟是從起了疑情之後才驗證來的,這「疑」字悟則成佛,病則成痴,一線之隔,介於兩可之間,不可不慎,故戒之以「疑」字。

「癡」的另一寫法是「痴」。痴為知之病,又什麼是「知」呢?知是良知的知,不是知識的知。書讀得再高,知識累積再多,良知不一定能純潔無暇,而那不識一字的白丁,有時良知反而天真可愛。大學說「致知」,王陽明先生解釋說「致良知」,良知即是天生本來良善的存心,內心失了那點為人設想的良善,失去了那點包容博愛的情懷,終其一生只知追逐私人名啊利啊,這是良知之病,執迷不改即謂「癡」。

總之,「癡」也好,「痴」也好,都是站在智慧的對立面,也可以說是「沒有智慧」的意思。


 

行禪雜感

作者:煉石

離上次上山行禪有近七個月了。前四個月的時候正準備申請,右臂忽然犯了肩囊炎,去了兩家名醫院,又找了兩位名醫,喝了無數苦湯, 扎了上千根大小不一的針,只為能如期上山。結果也只是緩解了劇痛而已,連拿菜刀都不能用力,無奈只能推遲。這也是少有的我要上山時出現的阻礙。今年8月底決定9月16日赴台待滿兩個禮拜,就悄悄訂了機票,誰也沒告訴,生怕出現什麼阻礙。雖然到了15號,發現16號走不成,不過也只是推遲到18號而已。

數了一下,五年多時間,已經去了19次中嶺山了,這次是第20次了。

有同學問我為什麼要來這麼多次行禪?我竟然語塞。真的好像不能夠用一兩句話說明這個問題。是來求道嗎?有點不確定。有因為有同行者安排來的,也有因為自己承諾了要來來的,還有因為覺得自己現在有些迷茫來的,有心情好和不好時來的,當然也有在練習過程當中,有一些困惑,也有一些感受,還有一些不確定,想到講師身邊討教。

自己覺得好像到禪院,就是來求道的。經同學這麼一問,自己回顧了一下,發現到書院也有向內求和向外求之分。

有練習寬兩秒,在工作生活中帶著內觀,有聽經典、讀經典,有站樁靜坐,有做志工,有記善本,當然要有志向。卻在這個過程當中,遇瓶頸停滯不前,當向內求出現困難,到書院來求教,在講師身邊體驗受教,反過來幫助自己主軸上練習,這應該是向內求的重要的過程。我覺得這應該是向內求。

平時不怎麼練習,希望到書院來自己就會得道,希望在書院能夠得到新的法寶,希望在講師身邊就能夠得到智慧,或者到書院來求功德。我想這應該還是向外求了吧?

經常受益於同學們不經意的一個簡單問題。自己思考之後,當然會有所警醒,希望自己不管在凡塵俗世還是在中嶺山,都能夠堅守對大道的追求,淬煉自己的性心命。

語言和文字都不能準確地描述感受,感受只能來自於自己的體驗。

這次到了禪院第二天一早,就被分配到東院高山處工作,去拔玉米稈、種草。與剛學一年的臺灣同學為仁同伴。行走了禪院最遠的路,到了離中嶺山山頂不遠的地方,這就是新開發的東院了。一塊一塊的土地規規整整。雖然已經頹敗的玉米稈垂頭喪氣,但也遮不住這個地方的靈氣,加上有霧,真是很美。上工不讓帶手機,沒能拍下美景,自己遺憾了好一會兒。

本想跟為仁交代一下行禪的要領。溝通中發現他熟門熟路,他是每週末必來上山行禪一天。他的求道經歷挺特別的。他有朋友跟他推薦張講師講的《傳習錄》,聽後讚歎不已,他就跟朋友主動找到了中嶺山,他們在門口巧遇了講師,跟講師聊了一會兒之後,講師給了他們一人一把鐮刀。他和同學就在那開始割草了。一割就是一、二個小時。他說著自己也笑了,說:「真有意思,我們竟然沒走。」割完覺得很特別。後來上了初階以後,就堅持每個週末都來行禪一天。看到他有序地在挖玉米稈,邊拔邊整理,擺放得很整齊。感覺他像一個老志工,我倒像一個新同學了。

可能是回到凡塵久了,一些行禪的要領自己反而有些忘記。拔玉米稈圖簡單,徒手就把它們從地裡拔出來,然後扔在一邊,等一會兒,再把它們歸攏在一起。沒多久,自己就覺得很累,自己才發現有點不對。返觀了一下自己,一是忘了帶觀照,留一份覺知在內;二是沒有邊做邊收拾,場地很亂不長養;三是急著把活幹完,擔心講師突然出現,而不是把它當作練習。

接下來就順當得多了,用鋤頭輕挖根部,拔出後根部不會帶很多土;不跨過土地;從一邊拔起,上下兩塊土都可以照顧到;有塑膠袋、塑膠釘、鋼筋就收起來放在旁邊……

雨越下越大,雨衣外是雨水,雨衣內是汗水。一休息就拔涼拔涼的。那就繼續工作,帶著內觀。

我比較恐懼這種細細的工作,喜歡那種出大力流大汗的工作。當然大家也知道,都笑著說,要安排我多幹這些細細的工作。有放鬆和內觀這個法寶,我其實什麼都不恐懼,一個氣血而已。

連續兩天陰雨不停,太陽像是被一個開關控制了一樣,偶爾開一下,從陰濛濛一下亮得以看清大自然所有的細節,直接曬得皮膚生疼,不由得哇一聲感歎「亮」。開關關一下,就又進入雨簾了,像回到了平凡的人間,依舊在雨中忙碌著。

有兩天被安排跟啟超、江海一起,在柴房鋸木頭和收拾柴房。因為顧及右臂的肩囊炎,開始沒敢去用掌上型電鋸,用座式電鋸鋸稍小一點的木頭。好像是活動開了,右臂沒有想像的那麼疼,就跟啟超商量,嘗試了一下用掌上型電鋸鋸大木頭,過癮!右臂居然並不疼。想是自己嬌自己了。

這樣一發不可收拾。從小到大,鋸了個痛快。看著木頭堆成小山一樣的戰果,酣暢地流著汗水,也都忘了還有肩囊炎這麼一回事。除了這次重體力,後來還加入了搬樹工作,雖然偶爾有一點拉著疼,但那都是恢復過程當中需要經歷的,否則這個手,連抬都抬不起來。帶著內觀,看著自己身體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想著4個多月的疼痛和醫生暗示不能完全恢復,自己時不時的,都能笑出聲來。困惑已久的肩囊炎,離開了在家時對自己的嬌縱和小心翼翼,在流汗和循序漸進的出力中,突飛猛進地好轉。講師說過,老祖宗留下來很多簡單的方法,大家就是不用。真是!

我記得以前,行禪的時候問過講師,明天幹什麼新工作?講師說:「你們為什麼每天都想換新的工作做呢?自己做熟了的一直做下去不好嗎?沒幾年就成為專家了。」我們那種打著求新的幌子,其是一種躁動和貪念嗎?

方向正確,一直走就一定有進展,可自己為什麼老想走岔路呢?

這次行禪經歷了行禪、講師直播、講師時間和茶敘、小樹苗還有颱風。在颱風即將到來的那一天下山了。

這一次行禪兩周,時間長內容豐富,收穫真的滿滿。行禪從從眾隨大流,到慢慢有自覺性,再到純粹的行功立德,而不是休假式行禪、或作業式行禪。這也是我的小目標,價值超過一個億。


 

不死之藥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經典引述:有國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非忠之道。故君子之事上也,入則獻其謀,出則行其政,居則思其道,動則有儀。秉職不回,言事無憚,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上下用成,故昭君德,蓋百工之忠也。《詩》云:「靖共爾位,好事正直。」

---《忠經·百工章第四》

故事來源: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 「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戰國策·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張講師講解:

戰國時代有人來到楚國都城,說要把長生不老藥獻給楚國國王。古代國王都有這個毛病,想求長生不老藥。有個衛士就把那個人的長生不老藥馬上奪下來吞下肚了。楚王看到光火了,我的長生不老藥竟然被你吃了,命令把衛士處死。

衛士說:「先王也求過長生不死之藥,可是怎麼會把王位讓給你呢!(長生不老藥有沒有達成目標,沒有啊,都死了)再說如果獻上的真是長生不死之藥,我已經吃下肚了,如果我被陛下處死的話,證明還是會死,那不就證明獻藥人在愚弄陛下嗎?你要是殺了我,天下的人就會說,誰說假話欺騙陛下,陛下就聽誰的,陛下殺的盡是無罪的好人。」聽到這裡,楚靈王沒有話可說,就把衛士放了,不能再殺他了,否則記載在歷史上根本不能看了。

衛士就是不顧犧牲,他其實可以搶這個藥也可以不搶這個藥,但是不用一個激烈的辦法去表達一個概念,好像他真的以為他長生不死,或者以後還繼續派一大堆人到處去找長生不老藥,是不是勞民傷財?達不到目標,造了很多的妄想。有這樣的人就敢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是真正的忠。

——整理自張慶祥講《忠經》第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