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題文章: 以直報怨,成人成己
一句讓你氣血翻騰的話,馬上回頂回去,結果兩敗俱傷。類似小事,讓我們的生活一地雞毛。其實,還有一條路,給內心以轉圜的餘地,與人相處變輕鬆。
二、 問答集錦:《易經》皈依處
《易經》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如何統攝各教經典的?其核心的皈依處在哪兒?
三、小樹苗:最大的幸福
當小樹苗的志工很能淬煉人,當她把心打開,真誠付出時,原本以為做不來的工作迎刃而解,收穫到了滿滿的幸福。
四、園丁故事:「悌」的故事——【世恩夜待】
弟弟一天到晚都「忙」著玩,無論哥哥怎麼勸告,弟弟都聽不進去。如何能讓弟弟知錯能改,又不傷害兄弟之間的感情?
以直報怨,成人成己
作者:何渝
之前聽過一期《幸福面對面》,有一句話狠狠敲中了我——此時不練待何時?對啊!生活中本來有很多可以好好練習心法的時機,但因為自己抗拒那個不喜歡的氣血,習慣性地逃避和閃躲,時間不斷在推移,好像功課也在做,但捫心自問並沒有多大進步。
最近發生了一件小事,給我很多啟發。
我上課時檢查家庭作業,發現有位同學沒有做。這位同學平時上課很愛講話,不怎麼聽課,還常影響別的同學學習。
剛好那天中午他媽媽有事在手機上聯繫我,我就順便告訴她孩子未完成家庭作業的事,也聊到了孩子上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她能找時間好好規勸一下孩子,把學習的態度端正起來。
這時候,這位媽媽對我說:「我的孩子上什麼課會講話呀?請何老師支招。」
我平時就對這個孩子挺頭疼,試過很多方法都無效,於是就回答她說:「我暫時也不知道,我只能多提醒,但提醒很多次他都不聽,我也無能為力。但我希望他不要影響別的同學學習。」
這位媽媽接下來的回覆讓我氣血翻騰,她說:「你不是學教育的嗎?這樣的情況很多啊!」
此時我內心湧出很多的言,很想和她辯駁,爭勝的心很強。我心想:學了教育學就無所不能了嗎?你孩子這麼特殊的情況哪裡很多了?一個班就你一個!自己的孩子習慣這麼差,還反過來譏諷老師……一大堆的不滿積在心裡,很想立刻回覆,諷刺回去。
就在這時,想起那一句「此時不練待何時?」對啊,我此刻的存心是大公無私、開闊的嗎?我有在成人成己嗎?我輕鬆自在嗎?都沒有!那就要先回到自身好好練習,再去處理外面的事。
閉上眼,手搭在黃庭,專注在心頭那股能量上,感受著它不停的動盪,試著去接納,不壓制不誇大,只是靜靜觀察,讓它自由自在。當我這樣做的時候,身體和內心都變得輕鬆起來,心裡的不滿和對立不見了。這時候,我發現自己不一定要以怨報怨,我還有很多選擇,怎麼樣才能成人成己呢?
我覺得首先要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沒辦法給予她幫助;另外,我也想提醒她,這樣的講話不太有禮,不可取,我希望她以後與人相處更融洽。
於是我這樣回覆她:「首先,不得不承認,我能力有限,水準一般,並不是很有經驗的專家,沒法給你很好的建議。但我覺得,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為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非常重要,這比較長遠也比較根本。」「另外,並不是學了教育學就什麼都懂。你可以來感受一下你發給我的資訊:『你不是學教育的嗎?這種情況很多啊!』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該如何回覆你。」
媽媽看到我的消息後,立刻意識到自己剛才的失禮,態度變化很大,回覆我:「我是聽了您的家庭教育沙龍分享,覺得您在這方面比我們家長更有經驗才請教的。如果我剛才說的話傷害了您,真的非常抱歉。」當我讀到這則資訊時,內心柔軟下來,同時也發自內心地對這位家長升起了敬意。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有一點體會到孔子所講的以直報怨。一開始自己沒有內觀,結果掉入情緒中,所以及時拉回來很重要,假如沒有心法的練習,我一定會被情緒綑得死死的,說出很多傷人傷己的話,結果必然充滿火藥味。
通過這一次練習,我嘗到了甜頭,往內觀照是解脫的唯一正道,希望自己再接再厲,繼續加油。
《易經》皈依處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員問:請問講師,《易經》作為萬經之王,它是如何統攝各教經典的呢?其核心的皈依處在哪?
張講師答:三教經典的皈依處,不外就是一個人的身心性命。經典就是教我們如何正心,如何明心,如何盡性,如何了命。《易經》的宗旨也是如此。
佛家說要明心見性,還要渡化眾生。儒家說正心,說盡性,說為生民立命。不只盡己之性,還要盡人之性,還要盡物之性。道家說無心、說虛其心實其腹,說修性煉命。可見儒道佛三家看似說法不同,但其內涵實則完全一致。不外就是直指一個人的身心性命四個字而己。《易經》則說:「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一語盡矣。細想,和一個人切身有關的,不外就是身心性命四字。修正自己,不外起手於心,歸根於性,成就於命。各教精髓亦不外於此。
各教所謂的佛、所謂聖、所謂仙,不外是了悟身心性命規律的人,他以自性為師,順應身心性命的自然規律而成就了自己,也成就別人。儒家就說止於至善,至善就是天地本然之性,至真至善的宇宙規律,修行就是以這個大自然早已存在的規律為本,皈依它,就是歸於至善,所以叫止於至善。
這個自然規律,在天曰道,在人曰性,在其靈覺曰心,在其一氣流行曰命,在其氣機變化曰易。各教修道乃以大自然規律為師,而《易經》將此大自然規律更細究到陰陽的變化規律上,直探宇宙造化之本,且歸結於性命一氣之中。這不僅揭示佛家所謂「人身難得」的真諦所在,更由認識後天八卦與先天八卦的差別,而體會到由後天返先天的返本還原之正路。
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因此,如何以自身陽氣的自然變化規律,引領性命得到歸正,終至得以返本還原,必成為研究《易經》者無可忽視的最重要共識。《說卦傳》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窮什麼理?人的一生所最該窮的,不就是自身的性命二字嗎?陽明曰「格物」,曰「致良知」,人的一生所最該格、最該致的,不就是要以「各正性命」為求學的第一要務嗎?
因此,《易經》的最終目的,實與各教宗旨無異。只不過,《易經》直接以陰陽變化規律,來闡述人身性命的變化規律;以陰陽造化來闡述大道的生化,以先後天八卦來闡述西天與東土的差異而已。
最大的幸福
作者:翁敏敏
這次寧波小樹苗首部曲,我擔任了小隊老師。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非常忐忑的,害怕自己不能勝任,讓孩子們得不到應有的收穫。
但是,既然輔導長信任我,給了我這次機會,內心升起一種不服輸的勁,覺得還是要勇敢去嘗試一下。
開營那天早上小隊老師聚焦時,玩了一個雙人背靠背站起的遊戲,它讓我徹底放下了內心的緊迫,開始明白什麼是依託、什麼是信賴。一開始,我不得要領,嘴上說放鬆,腦袋想放鬆,心卻不答應,不能把自己完全交出去,怎麼也沒法和搭檔同時站起來。反復幾次後,自己的雙腿和腰都很酸痛。在輔導長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有那麼一次成功後,突然開竅,終於明白了託付二字的力量。這算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吧。帶著這樣一份覺知,開始了兩天的陪伴之旅。
正如志工培訓時輔導長說的那樣,五顆心其實孩子們本身就具足,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善於發現的心。當你把心打開,孩子們的優秀品質就像冒泡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展現出來,小樹葉寫了一張又一張。
當我真誠地把小樹葉遞給孩子們時,看到孩子們雀躍的小表情亦或是微微泛紅濕潤的眼眶,整個暖流充滿胸腔,真的是一件太過美好的事情。
第二天的廚房動動手環節,曾經在我看來最為無聊的闖關遊戲。孩子們給我好好上了一課。
我們組的孩子在紫涵姊姊和譯霖哥哥的帶領下,分成了大中小三組,大的力氣大負責揉面,中的三個負責搓條,最小的三個小不點負責搓圓。
大姊姊在分配任務時會說:「我先說下我的想法,你們有不同意見等下可以發表」。給了大家充分的尊重。讓我看到孩子對比自己小的孩子也帶著一份恭敬,心中有他人。
中間的孩子中,鄭程小朋友特別想參與揉面,但是姊姊說力氣大的來揉面,想想也是有道理的,雖然不能參與自己最想體驗的步驟,那就扯開嗓子給哥哥姊姊加油吧。揮舞的小拳頭、堅定的加油聲,無不體現著他有一顆大小先後的心。
最小的小不點們雖然還搞不太清楚狀況,但是在哥哥姊姊忙著揉面、搓條,自己沒活幹的時候,沒有一個去搗亂的,一個個乖乖地等待。在姊姊分給自己小劑子開始搓的時候,一雙雙小手懷著對爸爸媽媽恭敬、感恩的心慢慢搓起來。孩子們在這次闖關中把五顆心展現得淋漓盡致,讓我這個小隊老師既輕鬆又感動。
在取隊名和隊呼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狀況,我們跟另一隊重名了。當他們先於我們展示了雄鷹隊的隊名之後,我們小隊的竺煜小朋友挺身而出,這個在其他環節都非常安靜靦腆的男孩子大聲告訴我:「老師,我已經想好了隊名和隊呼了。隊名是勝光隊,隊呼是勝利之光,照耀前方。」所有的孩子在短短一分鐘內認可並且記住了這個隊名隊呼,當我們響亮地喊出這個隊名隊呼的時候,活動長給了我們很高的評價。
我們小隊的凝聚力就這樣一點點在增加。事後我鄭重地把一張小樹葉交到竺煜手中,看到孩子的眼睛微微泛紅。他雙手接過樹葉,給我做了一個標準的躬身禮敬之後,雀躍地跑開了。我相信,這次的鼓勵一定會給這個孩子內心留下一點點力量,讓他明白,自己也可以很強大。
軒宇是我們隊的小妹妹,她是第一次參加小樹苗。剛入營的時候,忽閃著大眼睛,警覺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和大家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還在開課後跑出去找自己的三姨。但是隨著課程的推進,她慢慢舒展開,露出可愛的笑臉,也開始調皮地問很多的為什麼:為什麼要用公筷?為什麼要躬身禮敬?為什麼要晚上睡在這裡?……一次次的帶領下,到第二天,她非常習慣地進出講堂躬身禮敬,吃飯的時候拿起公筷不再往嘴巴裡送,挽起袖子跟著大家去洗碗。第二天下午,家人提前把她接走了,她在回去路上一直哭著要回來,孩子對我們有了眷戀,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才分開三天,回憶起這些點點滴滴,彷彿就在眼前。那就讓我們珍藏起這些美好,好好地陪伴孩子去落實八周功課。真正把自己放低,全心地去付出去服務,才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悌」的故事——【世恩夜待】
【原文】
世恩待弟,問食問衣。盡情憂恤,弟不暮歸。
明陳世恩,萬歷己丑進士。長兄孝廉。季弟好游狎,早出暮歸。長兄規之不改。世恩曰:傷愛無益。乃每夜親守外戶,待弟入。手自扃鑰,問以寒暖饑飽,憂恤之情,形於言貌。如是數夕,弟乃大悔,不復暮歸。
【白話文】
明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字叫陳世恩,他的學習成績特別好,考上了神宗皇帝萬歷年時候的進士。陳世恩的大哥學習也非常好,他考中了舉人,還當了官。
但是世恩的弟弟從小就跟兩個哥哥不一樣,他特別地貪玩,而且每天早上都會很早就跑出去玩,晚上很晚了才回來。世恩的大哥每次看見小弟弟這麼做,都勸他要好好努力學功課,不能只想著玩,更不能因為貪玩而早出晚歸,讓家人都擔心他。
但是,弟弟始終聽不進大哥的話,他還是像以前一樣做。
陳世恩看到這一切,也很替弟弟擔心。於是,他跟弟弟說:「弟弟啊,你不能總這樣貪玩啊!大哥勸你讀書是為了你好,如果你一直這樣下去,早晚會傷了大哥的心,也會傷害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這樣對大家都不好。」
可是,世恩的話,弟弟也聽不進去。
於是,世恩想了個辦法。他每天夜裡親自守著大門,一定要等到弟弟回來了才鎖門。而且,他看見弟弟晚回家,也並不批評他,而是關切地問弟弟,你身上冷不冷、暖不暖?你肚裡餓不餓、飽不飽啊?他那種愛護和心疼弟弟的心情,讓弟弟很受感動。
就這樣,一連好多天,世恩都毫無怨言地等待弟弟回家。終於有一天,弟弟悔悟了。他也不希望總是讓哥哥們擔心他,替他操心。所以,從那以後,弟弟再也不敢貪玩到那麼晚才回家了。
(改編自蔡振紳先生編著的《德育課本》初集第1冊悌篇之《世恩夜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