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33期:2020.01.21

一、主題文章:絕學解憂

經歷十餘年身心靈的摸索和學習,直到遇到黃庭禪這門絕學,它巨大威力就在能撥開日常外境迷惘,讓人看清楚煩惱根源隱藏之處。開始專注於內去練習體會,困擾多年的問題一個個迎刃而解。

二、問答集錦:《易經》與修行到底有怎麼樣的關係?

為何聖人說「易與天地準」?說《易經》與平凡日常的連接點在哪裡?如何做到智慧生活、趨吉避凶?《易經》與修行,到底關聯為何?

三、小樹苗:從狀況頻出到品學兼優的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曾經爭強好勝,不善表達,狀況多多,在小樹苗內心成長營中,經過「五顆心」的洗禮,內心越來越柔軟,成長為品學兼優、人見人愛的暖男。

四、經典故事:盜亦有道——似是而非的忠

江洋大盜盜子自詡偷盜也有仁義禮智信的道。他雖有能耐,卻因為少一個大公無私的忠德而潰敗無遺。

絕學解憂

作者:謝斌

我從2008年學習心理學,後來又學了一些素質提升課程和技術,學了這麼多關於修心養性的學問,但真正對自己改變不是太大,這次學習黃庭禪,真感受到這門學問的巨大威力。

這次課除了課堂內容對我影響很大外,我們小組的學長一句話也對我有深深的觸動。就是在做「一句禪」遊戲的時候,這個遊戲以前玩過很多次,但這次感受非同一般,當面對每一個人,我看著對方期待的眼神,都會說「我信任你」,無一例外,後來小組分享的時候,學長對我說,是因為黃庭的一股氣掌控了我,讓我只說「我信任你」,而說不出「我不信任你」等其他的話。心中的一股氣掌控了我?這句話對我有如夢初醒般的觸動。

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發現我有輕微的強迫症,比如睡覺的時候我一定要把門給關起來,睡覺時會把鞋擺得很整齊,鎖了車門還會把車門拉幾下看有沒有鎖好,上下樓梯會情不自禁的扶扶樓梯或牆壁。這些都變成自己下意識的做法了,這些我以前理解是自己安全感不足,想糾正卻糾正不過來。

從黃庭禪初階畢業,因為學長的點醒,我觀察到所有這些下意識的行為,其實只是內心裡的一團氣給控制住了,某天中午午睡,發現忘了關房門,按以前我一定會起床把門給關起來,不然心裡就有個事掛在那兒,也不可能睡得很安穩。這次我突然覺察到,跟內心的這團氣有關,擔心的時候,黃庭的氣微微有些揪起來,有點緊,於是我就用「寬兩秒」心法,放鬆肩膀,敞開胸膛,任胸中的能量自在,這次我就沒有起床關房門,而且睡得特別安穩。這次讓我很興奮,原來黃庭禪那麼厲害,困擾了我這麼多年的一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後來,我其他的譬如關車門這些小強迫,都沒有了,全部輕鬆解決。是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胸中那一團隱微的氣血在控制著,這個真是讓人輕鬆自在的終極法門。

我以前也早起,但早起對我而言,是個很痛苦的過程,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才能起床,現在我明白,睡懶覺也是被一股氣血給控制,寬兩秒,讓早起也變得輕鬆自在。

之前我早上起來會打籃球,從初階回來後,我改打籃球為跑步了,如果在馬路上跑,會有汽車尾氣,於是我就圍著球場跑,一般人圍著球場轉圈,會覺得太單調,在野外他可跑十公里,但圍著一個球場跑,他可能一公里都很難堅持,因為跑步單調帶給他的那種煩躁他受不了,我這段時間圍著球場跑也可以跑五六公里,而且心裡也很輕鬆自在,在球場跑,我用的是課堂中講的「歸根曰靜」的方法,每跑兩圈,觀一個身體的部位,當我這樣觀兩個回合,就可以跑五六公里了。

現在時時內觀黃庭,時時放鬆肩膀,整個人輕鬆自在,突然覺得很少有外在的事情能控制到我了。

感恩遇見黃庭禪,我會繼續踐行這門絕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易經》與修行到底有怎麼樣的關係?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既然心的秘密已經被道破了,那我們好好觀心就好了,為什麼還要學習《易經》呢?《易經》與修行到底有怎麼樣的關係呢?

張講師答:

《易經》是在講一個原則。高遠一點說,就像是宇宙的法則;切近一點說,就像是做人處事的原則等。然而它們都是在同一個大自然法則則裡面。但《易經》是用理、氣、象、數的方式,去呈現這個法則,並告訴我們在什麼樣的狀態下,用什麼原則會最有益。

當然,如來佛祂沒有學《易經》也成佛了,但祂的修行也得要依循一定的法則才行的,祂離不開宇宙大自然的規律,更離不開人人本自具有的自性,更離不開日常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這些法則也好、原則也好、本性也好,沒有一樣離得開《易經》的範圍。因為易與天地準,《易經》所說的,就是大自然的規律。

人的一生總有太多的疑惑,包括活到一大把年紀了,甚至連做人處事的原則都還沒弄清楚,因此我們才要仰賴聖者的智慧,佛陀也好、孔子也好,他們留下的經典裡總是訴說著各種待人處世的原則。然而他們是依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所寫下的呢?還是他們所教導世人的原則真的是有所本的呢?《易經》的價值正是讓我們知道,聖人所留下的這些處世原則,完全是依據大自然陰陽消長的自然規律而來的,不是他們故意編出來的,是因為宇宙的真理本身就長這樣,就有這些規律,因此我們若能理解這個真理,進而順應這大自然的規律,不要和宇宙拔河,那就能夠得到最大的益處。這些原則把它拿來待人接物,就是做人處事的原則;把它拿來應對進退,就是禮儀風範;把它拿來修身,就是明心見性的學問。你也可以把它拿來看星象、看地理都無不通達,因此聖人才說「易與天地準」。

《易經》就是呈現宇宙真理的經典,但是要去理解《易經》裡的理、氣、象、數這些學問,對一般人來說未免太艱深困難了,於是聖人就依據卦象氣數的消長變化,為我們寫成了通俗易懂的卦辭、爻辭,讓我們可以透過平易的經文,去類比出無數人事變化的情境與氣氛,讓我們知道自己當下的處境,並選擇對未來更有利的原則去生活。這就是聖人不得已落筆將大自然的陰陽造化之妙,寫成文字的苦心所在。因為聖人就怕你看不懂卦象,這個卦代表著什麼氣息變化?表面上看起來是什麼?裡面又隱藏著什麼?長此以往會如何?投一個變數下去又會有什麼變化?一般人就是看不懂這些氣數消長,因此聖人就把它寫成一段文字來比喻,讓一般人更容易體會宇宙的真理,進而免去無知造成的傷害,這就是卦辭爻辭的作用了。

所以我們看《易經》,學到的就是一種原則,你所學到的不是單獨的一事件,或一個道理,你所學到的不只是準於天地的學問,而是一個準於宇宙的真理,一個徹徹底底的根本學問。

佛家講因果,說佛畏因,人畏果。一般人是看到結果出來了,才知道當初這樣做不好。可是佛是看到因的時候,就知道結果好壞了。為什麼?因為祂知道宇宙有一個不變規律在運行著,所以有什麼樣的因,必定有什麼樣的果。而《易經》就是講一部講因果的大學問。古人之所以占卦,就是要瞭解一個人處在什麼因緣的狀態下,未來的吉凶禍福將如何?而我要怎麼改變,才是符合做人處世的原則,未來才不會追悔莫及。讓你更有智慧的生活,教你免於後悔的人生哲理,這就是讀《易經》所能帶來的好處。不過,要做好人不一定要讀《易經》,只要能踏實遵守五倫八德去生活,已與修行無異,也與《易經》無異矣。


 

從狀況頻出到品學兼優的成長

作者:林銘賢

自從宥忱與宥豪榮任青楓俠這一年多來,我總喜歡默默地坐在大講堂的後方看著每一批的小樹苗與家長們互動的情景;每次也總會有一些些不同的感觸。我最喜歡也經常最覺得惋惜的一幕是當小樹苗離家兩天一夜後再見到父母的那一瞬間,本來在家可能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立馬化為淚水互訴衷腸,惋惜的也是部分家長忙著記錄這一刻的美好而忘了放下相機好好去感受這一切。

2019年10月20日這天午後,我一如往常至書院要接執行青楓俠任務的兩兄弟返家,坐在大講堂後方觀禮時志工老師向我靠來並說:「宥忱真是個暖男!」就在老師向我說明這兩天他如何幫助一位小樹苗卸下心房融入團體的過程。此時腦中浮現宥忱小學要畢業時、學校康老師也曾當面告訴我說他是個暖男,只是當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罷了。當下只是覺得這孩子的心越來越柔軟了,也未曾多想,連聲謝謝淑惠老師後就待下課要急著載他們返家。

10月24日(週四)晚才剛入家門隨即就聽孩子媽媽說道:「哥哥有好消息要跟你分享」,怎麼,校排出來了嗎?(上周才剛完成升初中後的第一次段考)我問,宥忱回答說不是並表示沒好什麼說的。再經詢問才透露今天被班上同學選為模範生,問他怎麼會被選出來的?他說自己也不知道,莫名其妙就被旁邊的同學拱出來了;我則藉此說以前我們讀書時,模範生都是老師口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才有機會當的呢。即使現在是被拱出來的,就算是被陷害的好了,也是代表著你已得到老師跟同學們的認可啊,真的是很棒!!

回想起近四年前某日晚上,宥忱請我隔天早上六點叫他起床,我就問他為何要那麼早起? 他回答要早點去學校刷地板跟抄寫聯絡簿(通訊錄),這樣才來得及去武術隊練習。於是隔天一早我便陪著他到校完成所有工作後才去上班,記得那段時間也是這孩子狀況最多的時候。我現在都笑稱那段時間是他的暗黑期。前幾個月宥忱要畢業前武術隊的耀宗老師也曾分享說感覺那時這孩子狀況很不穩定,好像就快要走偏了,還好拉回來了,要不然這一年就沒有這個隊長了。他有一顆好勝的心,樣樣都想爭第一可以拿獎品而不在乎其他同學的感受。有時即使不是他的問題因拙於表達而背黑鍋卻往往也只能自己暗自生氣。常此以往他就遭到了同學們的排擠。他不懂惜福感恩,有一次我曾跟學校請假,不讓他去上學,直接把他帶去阿嬤店裡去幫忙收碗、洗碗,讓他親身體驗一下目前所擁有的是多麼的不易。

這次他當選模範生對於我這個當父親的來說比起考試成績第一名更為彌足珍貴。我突然想起了小樹苗教育張校長說的「立一善而百善治」並馬上再重新觀看這段視頻,這整個過程不就是宥忱這幾年的成長歷程嗎?從第一次參加小樹苗營隊回家飯前念感恩詞開始,他心中有了「敬」;之後陸續所參加的營隊因為有了「恭敬的心」也都乖乖地完成了八周功課,慢慢滋養出「心中有他人」 「感恩的心」 「大小先後」及「改過的心」這五顆心,幫助這孩子這幾年穩定地進步並持續著往良性迴圈在發展,致使不論學業還是其他的領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宥忱上小學五年級後即使要兼顧學業、武術訓練、鋼琴、程式設計、美術課等才藝課程,週末假日如沒青楓俠任務還要上足球課,但因為他擔任青楓俠後因「五顆心」逐漸落實,即便如此忙碌,學業成績一直維持在前三名,小學畢業時以第三名的成績拿到桃園市教育局長獎;畢業前夕也因通過數理資優鑑定而有私校主動提供獎學金邀請他入學就讀。武術成績方面也因自我的成長及心理素質的提升多次拿到全國性比賽第一名,三次獲頒「桃園之光」的殊榮。他本來拙於表達,不擅分享內心想法,現也願意主動要求老師讓他有機會分享他所要感謝的人。

謝謝張校長創立了黃庭書院,讓孩子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及規範;謝謝小樹苗志工老師們的付出,帶著孩子一步步的成長;謝謝宥忱的努力,讓我學著如何與你一起進步;最後要謝謝喬安老師讓我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

謝謝大家!


 

盜亦有道——似是而非的忠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原文

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 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張講師講解

盜子是江洋大盜,柳下惠的哥哥,柳下惠賢不賢?同一個父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柳下惠,另一個叫盜子。

柳下惠的賢能大家都知道,盜子是江洋大盜。他的徒子徒孫好幾萬人,連諸侯都怕他。你看這個人不得了。

盜子的徒弟問他說:「我們當江洋大盜當到這麼大,師父請問大盜也有道嗎?」

師父說:「怎麼說沒道呢?當然有道。我們要去偷的時候,先看得出他那裡有沒有寶藏,這是聖也;我們要去搶的時候,誰先第一個闖進去,那個就是勇;誰在後面留著斷根,那個是義;我們搶出來平分,那是仁的表現;判斷能不能進去,會不會掛在裡面出不來,那是智慧。仁義禮智信缺一個都不行,缺了不能當大盜。」

盜子勇不勇?很勇,他的勇是放在私人的地方還是公眾的地方?他的勇要放在公眾的地方,他今天會成為關聖帝君第二,你信不信。他何其的勇,張牙舞爪的那些人他有辦法使其統統在他下面服服貼貼、乖乖順順的,你就知道這個人多麼不簡單。不過他是在創造什麼?創造個人的私欲,所以欲起亂,當時戰國時代大家都怕他,當然盜子下場也是很悲慘的。雖然他有他的能耐,但因為不忠而敗壞,因為少一個大公無私的忠德而潰敗無遺。

——摘自張慶祥講解《忠經》第14集 「似是而非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