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疫期「心」旅程
因疫情當前,十多年來一直在外打拼的先生,初試長時間在家陪伴孩子。激烈衝突也隨之爆發,恰逢立春時節,無論這一年的開始有多麼的不順利,有智慧的人總能在壞事中,生出好的端倪與希望。
二、問答集錦: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恆的修行者?
從古至今,立志修行的人前仆後繼,無以數計,但真正能彼岸成就的,屈指可數。想悟透聖賢心法,達到逆境也得大安樂的境界,既要持之以恆,卻又不是我們理解的堅持,其關鍵在哪裡呢?
三、厚生集:善本軼事
在小小的善本中,日日累積善行,雖簡單卻有效的在管理著自己的內心,做了就能體會到何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
四、經典故事:大不孝的曾子
曾子因小事惹父親大怒,揮大棒將他打昏。甦醒後,孝順的曾子為避免父親自責,忍痛撫琴唱歌。孔子聽說此事,斥責曾子不孝,並不准他再入學堂。曾子經師教訓,終於明白了聖賢教化中的權變之理。
疫期「心」旅程
作者:袁小玲
兒子:「爸爸,2+2等於幾?」
爸爸:「等於4啊……」
這樣的對話一般家庭是很常見的,可在我們家卻很難得。
一家四口這樣生活在一起近兩個月,應該是十多年來的第一次。自從有了孩子,先生一直在外省守著我們所謂的事業,我在家陪伴兩個孩子,也曾努力嘗試想改變,最終卻沒能實現。不知什麼時候就認命了,慢慢的我們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是一場災難,生活在恐懼、焦慮、無奈中......
可我心中卻泛起了微微竊喜:
終於一家人可以安心地近距離相處一段時間了;
我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與自己相處,好好做養氣功課、學習經典,沒有外界的干擾;
終於爸爸和兒子們可以純粹的享受親子時光了;
最重要的是可以讓爸爸體會一下做媽媽的感覺,因為平時先生偶爾話語中會帶點兒責備沒管好孩子的意味。
正月初二,我們就規劃了各自的作息時間。因為我早上4:00起床,是單獨的作息時間表,爸爸和兩個兒子同一個節奏。
第一個星期在享受中度過,除了晚間新聞時間,看到不斷攀升的疫情,大家心情有些沉重外,其他時間 吃、喝、玩、樂,沒人限制,對兩個孩子來說真所謂不亦樂乎!
第二個星期開始了,正是立春的那一天,中午我正在樓上靜坐,樓下傳來摔東西和孩子大喊大叫的聲音,立馬準備起身,理智告訴我:有爸爸在應該沒有危險,等等看,有事情讓他們自己解決,還以為兩兄弟在吵架。然後繼續靜坐,一邊感受內在氣血上跳下竄的按摩,一邊聽著樓下的動靜,當孩子的聲音越來越急躁時,內在氣血也越來越緊,甚至到整個身體。又想跳起來時,習慣性地先放鬆一下全身,感覺一股細細麻麻的氣血在體內的每一寸肌膚裡流淌著,享受了片刻,決定繼續靜坐;接著聽到爸爸很憤怒的吼叫聲,又一次要蹦起來的我,先是把手按住了黃庭,告訴自己先做幾次寬兩秒才下去找他們理論理論:「立春這一天,竟然兩父子大吵大鬧,成什麼樣子?不是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嘛?那今年準備怎麼過?心中尤其想要責備的是爸爸……」
當老老實實、按照四步驟、說出引導語:「鬆開肩膀、打開胸膛……升起祝福他人的心,說成人成己的話,做成人成己的事。」此刻意識好像被定格在了第四步,反問自己:此時此刻下去,你真的能說成人成己的話,做成人成己的事嗎?回答是:不可能!那就繼續坐吧。聽著兒子的哭聲從高到低,從急到緩,我的整個胸膛也是一直跟著「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幾個回合下來,突然間黃庭酸了起來,感覺到先生此刻是多麼的難受,又不會用心法,對身體該有多大的傷害;兒子又在經歷著什麼?估計也想不到曾經學過的「心情來了,點點心......」體會著他們的不容易,自己的心一點點柔軟下來。
十幾分鐘過去了,孩子也差不多哭累了,爸爸坐在院子裡也沒聲音了,我起身,走到樓下站在兒子面前,他並沒有像是犯了錯該有的緊張,而是直撲向了媽媽的懷裡。這是我沒想到的,以前如果兒子犯了類似的錯會傻傻地、緊張地站在那像求饒一樣看著我。我牽著兒子,走進了書房,他開始傾訴,我認真傾聽他的描述,沒有半句評判,只是感受孩子的內心,幫他說出他的感受,然後也引導他和我一起感受爸爸現在的心情……漸漸地,兒子眼眶帶著滿滿淚光,說:「媽媽,我錯了,我得趕緊去給爸爸道歉,要不他還會繼續難過下去.....」
隨後我又和爸爸單獨聊了,同樣的,沒有評判,只有感受,爸爸也更多的反省了自己.....
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算結束了。
晚上靜坐時,無盡的感恩之心湧上,鬆鬆的、暖暖的,細細麻麻的,遍佈全身。
似乎明白:
不用「心」生活,沒幸福可言!
不走「心」的教育,最終定是徒勞!
感恩張講師,何其幸運今生能遇見黃庭禪,且行且珍惜。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恆的修行者?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學生問:張講師好,孔子教那麼多學生,也曾感歎「難乎有恆矣!」可見能夠有恆的學生真的不多。很多人能夠看出一門學問的好,也都曾經立志向上,但結果就如一句話:「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想請問老師,您是怎麼做到有恆的?凡人無法持之以恆,是不是忽略了某些關鍵呢?
張講師答:一個人對他不感興趣的事,或是沒有價值的事,怎麼鼓勵也提不起恒心的。但當他碰到了非常感興趣的事時,或是深深覺得非常有價值的事,那叫他放棄都很難的。對於修行來說,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恒心的修行者,這唯一的關鍵在於,當你悟透了一個能使自己從貪嗔癡愛裡,安然走出來的心法,而又體會到這個學問非凡的價值時,那時叫你放棄都不可能,叫你藏私也不可能,你自自然然就會變得非常很有恒心,每天都想去說給人聽的。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古人說修道如牛毛,而成道者卻比牛角還要少呢?這是因為想修行的人雖多,但對出離貪嗔癡愛的心法掌握卻不成熟,若是這個心法掌握成熟啊!貪嗔癡愛等等情緒就綑綁不了你了呀!屆時你會日日嘗到法喜充滿啊!你會深深覺得如獲至寶啊!你會深深感受到有一個學問、有一個心法,真正能跟古聖先賢息息相通啊!真正能看得懂他們的經典在寫什麼啊!那是真正可以不必花錢,不必依靠任何外物,不論順境逆境,都可以掌握讓自己時時得大安樂的心法!那時你會手舞足蹈,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到處去講給人聽,因為你不講真的是很難過啊!到那時,大家會說你是一個很有恒心的人。然而你自己知道,事實跟本不是,你只是放著不講會很難過而已!因此,想要修道有始有終,這事真的與有恆無關,而卻與能否覺悟自己的內心真相有關。
因此,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有恆的修行者,悟透聖賢心法,是唯一的道路。然而在未達到這個悟境之前,要怎麼樣立志呢?老實說,若沒有聖賢的學問相陪,怎麼立志都很難成功!因此,日日讀聖賢書,讓聖賢的經典日日陪伴著你成長,日日守護著你,日日破除你的迷障,這對你是非常重要且有幫助的。每天起碼花半小時讀讀經典,將使你成為一個有始有終的人。
善本軼事
作者:徐挺
還記得是在去年夏天的學習裡,第一次聽到講師宣導我們所有學員來共同做好善本記錄。給我最為深刻印象的就是:「善本是簡單,有效,立即徹底改變我們的方法」。講師的話語猶如當頭棒喝!不能再這樣徘徊打混於「老參」甚至「不參」的道途上順水下流了。
「善」簡單的說就是做對自己,對他人身心性命長養有益的事。講師說善本是管理自己的絕招,是利器。尤其是每天在記錄善本的那一刻,確實是又一次對自己內心的檢視。漸漸的你能較清晰地的覺查到自己在為善的背後時而隱藏著「明哲保身,好名求認同」等陰私小我。隨著近一年的堅持,自己也有了蠻多的進步與改變,曾經是為善本而善,如今為善變得是自然而愉悅的事情。
與大家分享一個在外地出差的事情吧。五月的一天午後,正在賓館打坐著,忽然樓道中傳來大聲疾呼,驚得我內心狂跳不已、縮成一團。趕忙跑到門前透過「貓眼」觀察,是斜對門有位年輕女性非常慌亂焦急在呼喊。此刻也顧不得想太多,拉開門我就跑過去了。原來她房間裡有個大約六七歲的孩子「癲癇」發作了,蜷縮在地上牙關緊咬,口吐白沫痛苦地抽搐著。這位女性(後來得知是孩子的姑姑叫「小程」)不知所措地緊緊地抱著孩子哭喊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形,我連忙暗暗地觸著內心做了個「寬兩秒」,讓自己稍稍調整放鬆了下來。雖然也不大懂這方面的救護知識,但我覺得至少要先讓小程冷靜下來鬆開孩子,否則兩個人的驚恐情緒會相互影響傳遞。我一邊讓小程馬上打120電話求助。一邊試著用拇指按壓孩子的「人中穴」,用另一隻手撫摸輕拍孩子的身體,不斷寬慰他說「沒事的,沒事的,放鬆,放鬆…」,大約3-5分鐘後孩子的狀況有了較明顯緩解。酒店亦告知急救車到了路口。在小程的協助下,我背起孩子下樓,送上急救車。醫生簡單檢查後說問題不大,但安全起見還是最好到醫院進一步觀察一下為妥。此刻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了。
回到房間後內心湧動不已,更多的是溫暖與感慨,不禁眼眶濕潤。因為在遇上黃庭禪之前的我,是一個被焦慮抑鬱困擾著工作幾乎停滯,生活一片混沌,成天如驚弓之鳥,身心俱疲的不堪狀態,何來這挺身而出的勇氣?是一步步從聆聽分享會到走進課堂,上山行禪。從站樁靜坐、參加志工到善本、耕讀…這一路上收穫了太多關愛與溫暖…。大道至簡,講師把聖賢的學問化為我們做得來的練習題。
「道不遠人」把善本落實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在在處處;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溫暖的問候或鼓勵,哪怕只是簡單的「舉手之勞」……你會發現,改變已在悄然之中!
大不孝的曾子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原文】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皙曰:「嚮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曾子在除草種瓜,那個瓜呢已經長得蠻長了。在鋤草的過程,他把瓜的根給斬斷了,這種了好久根被斬斷,當然他爸爸曾晳非常的生氣呀。種過這麼久的瓜,叫你除草你不除草,你給我除瓜。曾晳很生氣,去拿了一支像棒球棒那樣大的木棍,「嘡」地打到他的背上。因為太生氣打太大力了,曾子一棒被打昏了,倒在路上昏倒了。過了不久,有一刻鐘吧,曾子就醒來了,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呐,又怕他爸認為把他給打傷了,他也不敢在那邊呻吟呐,也可能骨頭斷了兩根了,但他也不敢呻吟。他很有精神地跳了起來,表示他很高興。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想要讓曾晳認為他很健康,他一點都沒事。然後他很高興地到父親的身旁說:「剛才我誤斬了瓜根,得罪於父親大人,父親大人您那麼用力地來教訓我,您沒傷到吧,您沒事吧?」要是現在的人一定起來就說我肋骨斷了兩根,你趕快帶我去看醫生啊,在那邊無病也要呻吟一下嘛。可曾子他沒有,你看這古人的孝順真的也很驚人的。曾子一點也沒有怨自己的痛,他還問父親沒傷到吧?之後他退到他自己的房裡,就拿起一把琴來唱歌,為什麼呢?他還唱很愉快的那種山歌,不是那種哀哀怨怨的歌啊,是想要讓他的父親知道他心情很好,他身體也很好,一點事都沒有,讓他的父親放心。因為他在料想他的父親打這麼一大棒,把他給打昏了,他父親肯定是很自責嘛。他想要讓他的父親寬心的意思了。
孔子聽到這個事情的過程,說曾子被打昏了,還這樣子告訴他的爸爸。孔子非常生氣,告訴所有的弟子說:「如果曾參再來我這個學堂,不讓他進來。」那曾參不能進孔子的學堂了,可是他認為自己沒有做錯啊,所以就通過學生去問孔子他錯在哪裡。孔子就來說他錯在哪裡。
各位以下這段很重要哦!讀書不能讀死書,總有權變的時候,到底什麼是權變的時候嘛,我們就來看看這段。孔子說:「你沒有聽過嗎?瞽叟啊有一個兒子叫做舜,反過來說舜的爸爸就是瞽叟,舜侍奉他的父親瞽叟,他的父親想要差遣他,舜隨叫隨到,都在他的身旁,絕對不會讓父親喊了好久喊不到人。可他的父親處心積慮想要殺舜,因為他父親有兩個兒子一個叫象,一個叫舜。這個象很會從中作梗,讓他的父親以為舜很壞很壞,那瞽叟跟象處心積慮要設計殺死舜,不斷地想要殺舜,想要找機會殺了舜。舜明明在心裡知道,他父親想要差遣他,他隨時都在身旁,想要殺他呢他很聰明,不可能讓他們得逞。他的父親如果生氣要打他,拿那個小小的就像藤條這樣的棍子,那就讓父親打,因為打不死的嘛。如果父親拿起來像棒球棒這樣的棍子,舜馬上拔腿就跑。那你說拔腿就跑不是不孝嗎?因為舜有對待一個非常暴怒的父親的這種藝術。你的父母再怎麼壞,偶爾罵你,偶爾凌辱你,有的人很怨自己的父母,你有沒碰過會殺你的父母?舜就碰到這樣的父親,整天跟他的弟弟設計要殺舜,有很多很多故事,看《帝舜孝傳》就能夠明白,非常精彩。舜的藝術就是打不死我就讓你打,就讓你痛快吧,打得死的呢我趕快逃走,為什麼呢?因為我如果不逃走的話呢?那個殺人的罪啊,會加在誰身上?就在他的父親身上。他如果不逃,豈不是讓父親成為殺人犯?
舜如果逃走,頂多人家說舜不孝,說不孝跟讓父親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殺人犯這兩個事情,哪一個更嚴重?殺人犯更嚴重啦,所以寧可造就小的過,把那個大的過給它消弭於無形。所以舜的孝是大家都知道的,幾千年來傳聞至今,大家還是那麼的讚賞,而終究他的父親並沒有被冠為像桀紂那種暴虐之人的惡名,也沒有說父親親手殺了他兒子這個事情。瞽叟是一直想殺舜,一輩子都沒有成功。所以到最後呢,沒有人說他是殺兒子的父親,那個罪名並沒有加在他的父親身上。是誰幫他父親逃脫這個罪名呢?就是舜。
孔子說:「今日曾參呐,你侍奉你的父親想要盡孝,你父親在那最盛怒時拿起了棒球棒這麼大的棍子,你卻委屈著身子,任其去鞭打,就算打死你也不逃,也不跑。萬一你被你父親打死,是不是陷父於不義呀?」為什麼說陷父於不義,因為父親殺死兒子,這是自古以來天理所不容的嘛,法律也不能容的嘛。所以比較起來呀,是跑好還是不跑好哇?當然是跑比較好哇。很幸運父親把曾子打昏沒把他打死。那一棒剛好打在背上,萬一那一棒打在頭上呢,那不真的要成就他父親的不義之名了嗎?是不是?難道還有比你這種陷父親於不義更大的不孝嗎?這個話問的,讓曾參猛然一醒:你想要盡孝,結果呢,卻陷父親於不義,這豈不是最大的不孝嗎?你也是這個國家裡面的子民,國家裡面有國法嘛,殺了兒子是不是犯罪啊?殺天子之民是很嚴重的罪了,那要抓去殺頭的啦。
曾參聽後說:「哦,原來我一番的好意,我還以為我很孝順呢,原來我的罪有這麼大。這個曾參也算是幸運。為什麼說幸運呢?他是很幸運,沒有造就了他父親的不義之罪,萬一他的父親棒子打下去偏三寸到頭部的話,那這個罪過就是由曾參造成的。曾參年紀輕輕的可以跑而不跑,然後卻讓家庭產生這麼大的不幸,還自以為很有德,那這樣子是不是罪很大了?所以曾子就趕快跑到孔子的學堂去跟孔子謝過說:「噢,我聖賢道理沒學透,請您原諒我吧。以後呢,再也不敢犯了!」
所以學問啊,有時候你認為很好,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學的學問都是不堪一擊呀,也沒得彈性也沒得權變,就自以為那一丁點的小小德性就是天大的德行,然後卻造了很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