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全家的幸福
從記事起媽媽就愛生氣,這讓我壓力山大。可媽媽這難移的本性,卻讓我得到了一個幸福「法寶」。踏實練習之後發生了神奇的轉變。原來,想要孝順父母,讓家庭幸福,把心力轉向自己的內在,踏實修為才是真捷徑。
二、問答集錦:對氣血無分別取捨,赤子和聖人的境界有何不同?
常說難得赤子心。對氣血無分別取捨,聖人能做到,赤子也能做到,兩者的境界有差別嗎?這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三、小樹苗:禮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孩子們日常生活交流中,需要獨立面對的人際交流小挑戰,被用作素材,讓孩子當堂演練。禮,中華民族這個古老而恒久的精神傳承,漸漸深入孩子們的心裡。
四、經典故事: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只有孔子不懂如何吃桃?
魯哀公賜孔子桃與黍,孔子先吃了黍,再吃了桃子,卻被眾人嘲笑不懂規矩次序。面對眾人誤解,孔子將背後的道理細細講來,洞見之深遠,引得哀公讚歎。
全家的幸福
作者:余靜
年紀,可以不勞而獲,而真正的生活幸福,卻不可能不勞而獲,那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呢?
5年前進入黃庭禪的學習,由粗略到細緻,每一天的觀照練習都在進行,逐漸發現這門學問太神奇了,不僅自己受益,並且還逐漸影響了家人。每每看到他們越來越輕鬆的面容,越發的覺得走入黃庭禪太幸福了。
從記事開始,知道媽媽是個愛生氣的人,所以一直避免惹她生氣。可是,生活中一個家總是會有矛盾發生,以前我想,這種性格會伴隨她一生吧。然而,自從我開始接觸黃庭禪後,這種情況開始有所轉變,真是始料不及。
參加了黃庭禪的初階課程,各種的功課練習,在每一次和父母的接觸交流中,有意識地返觀自心,初始還是會有家庭的瑣事帶來的氣血湧上來,雖然做不到接受,順其在身內自然流行,可是自我的觀照卻在進行著。發生事情時,表面上和過去一樣,但水面下的暗流和從前有所不同了,改變在進行中。我只能改變自己,想要改變對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為他們多做點什麼呢?
曾經試著勸他們走入黃庭禪的課程——被拒絕,試著告訴他們黃庭在身內的位置,我沒能讓他們信服,也沒被接受,但是他們對黃庭禪的熟悉度提高了,但怎樣才能更好一些。在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的時候,我自己堅持練習心法,堅持養氣功課,堅持素食,讀經典……這,或許也是一種對家庭氛圍的養成吧。
三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想到,先引導母親站樁、靜坐,或許會有幫助。帶著一份感恩祝福的心,帶著一顆柔軟的心,也帶著覺知,很慎重地向母親推薦了站樁、靜坐,並表達希望她能開始練習的心意。她居然答應了並一直堅持練習至今。
或許是站樁、靜坐舒暢了母親的氣脈,逐漸自自然然改善了她的情緒,或許是我的學習逐漸有效,內心逐漸的柔軟,可以說出許多成人成己的話語,影響著周圍的家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全家人都明顯地感受到了母親的變化,不再是常常皺眉、生氣,開朗了許多,面部的氣色也好了很多,性情逐漸得以陶養,心由以前的狹小的狀態變得開闊了許多,精神面貌明顯改善,並且還向她的姐妹們推薦站樁、靜坐,哈哈,我的「養親心」初見成效。
有一天,老媽給我說,來生,她要變成一棵大樹,在我們身邊!好的,那就祝福,來生長成一棵大樹,一半在風中,一半在土裡,我們還會相遇。
再來說說對父親的影響。真的挺難的,他一直不接受我的素食,常常叨叨,不過日子久了,在家裡面兩個人的站樁、靜坐的討論中,似乎有一種氣氛形成,促使他也要有所行動。老人家重拾已經多年沒有打的太極拳(因為覺得腿部沒力量所以中斷了幾年),於是,我有意識地和他討論練習過程中的放鬆、專注,雖然他還不能體會黃庭,但覺知自己的動作卻是可以的,多年的太極拳功底發揮作用了,老人家的腿部力量逐漸有所好轉,整個人呈現放鬆的時候也很多,經常會發現生活的樂趣,這就是我對父親的「養親心」。
最近,我又常常在他們面前提起講師開講《易經》了,希望母親學習《易經》,結果,無心插柳,父親卻感興趣了,開始逐字逐句地學習,也許有一天,他會體悟到一些性理心法的內涵,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獲,最大的幸福,這也算是我對他們的幫助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會逐漸受限、缺乏生機。可是,我家的兩位老人,由於每天的功課練習,精神狀態越來越好,幸福指數提升。我常常想,小時候,他們給了我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對我的成長有很多的幫助。現在,我通過自己的學習,心靈發生轉向,並且對性理心法逐漸有了些許體會,並立志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那麼,現在我可以用我的改變回饋給我的家人,影響著他們,讓他們感受更多的幸福!
對氣血無分別取捨,赤子與聖人的境界有何不同?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同學問:赤子對氣血也是沒有分別取捨的,請問赤子的無分別取捨,與聖人的無分別取捨是一樣的嗎?「心」的分別取捨是怎樣產生的呢?
張講師答:赤子對氣血尚未有分別,這雖然是渾然天成,但日後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會被外境激發出胸中的氣血,好比忽然被嚇到,或是餓了,或是看到想吃的東西,或是和同伴爭玩具……成長中有太多的機會,胸中氣血不斷湧動變化,一開始想法是想法,氣血是氣血,兩不相干。但後來想法與氣血同時出現的機會越來越多,再來他會發現趁著胸中氣血旺盛的當下去使勁會更過癮,接下來他會把這牛勁用在發脾氣的當下,可以更助長他的威猛,再接下來對氣血的好惡已經形成,並且投射在對事物的好惡上,至此這事就沒有回頭路了,所有的情緒都已經形成了,思想與情緒相互糾纏,已經分不開了,所有的煩惱習氣模式都已綁定這個人了。以後每當有氣血發生的當下,喜歡或不喜歡的知見,會在同一秒鐘和氣血掛鉤,而對氣血好惡執著的程度越深者,情緒對他一生的影響就越大,外境的變化他就看得越嚴重,煩惱就越多。而這些變化,都是赤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定型下來的。
沒錯,赤子對身中湧起的氣血沒有分別,但他那時卻不知道有氣血,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分別,這只是因為剛出生像白紙一樣,沒有污染,一切都那麼新鮮,所以也只是當一個現象去經驗,去感覺而已,但也沒什麼智慧可言。
聖人對氣血一樣沒有分別,但必要時可以有分別,可以任其自在,也可以運用自如。聖人對氣血知見能入能出,可以充滿七情,可以解脫自在,可以應用自如,可以煩惱即菩提,所以說聖人具有大智慧,這與赤子不識不知有所不同。
簡單地說,小孩子的無分別,只是自然發生的,接著只是等著慢慢污染它而已,其他沒什麼用處。而聖人的無分別,可以正性命,可以正天下。你所要學習的是可出可入的恒久智慧,而不是僥倖偶遇的片刻純潔。
禮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曹紅
又是一年, 從北京到蘇州,又見到青楓俠們,不同的年紀,不同的青楓俠,相同的是孩子們臉上的笑顏,和眸目中清亮的眼神。
一年風雲起浮的生活,我又回到這個溫暖的營地,來付出,也來成長。
這一次安排我做小隊老師,觀照一下內心,不再像前一次那樣忐忑,反而有一絲興奮和期待。又會經歷一次孩子們的蛻變和成長,又能夠陪伴在他們身邊,看到那些陣痛裡的成長,成長裡的蛻變,像種子突破堅硬的殼,一夕之間生發出幼苗一樣。
進入課堂,見到了小隊裡的孩子們,他們經歷過了多次的小樹苗課程,今天大多數是第一次進入青楓俠課堂。
照例是起好隊名隊呼,我們第一小隊的孩子們,伸出右手,合疊在一起,我們小隊老師也伸手加入。課堂裡,四個小隊各自振臂高呼,氣機昂揚。
接下來的兩天,和孩子們一起經歷各種習禮課程,一起習練中華武術之五步拳,一起站樁和靜坐,一起練習以端莊之姿來行住坐臥。陪伴著你們小鬼當家,為志工老師和自己燒一餐飯。陪伴著你們玩遊園會,學著去互幫互助。
在習禮闖關的課程中,在WY老師那一個闖關遊戲裡,場景是:小明貿貿然答應了最要好的朋友小強,送一個他喜歡的巨型變形金剛,但是回家後,因為太昂貴,媽媽卻不同意。這樣,小明只能和小強去溝通,請朋友原諒她沒有能力送之前答應的生日禮物了。孩子們該如何找出最好的處理方式呢?我們小隊裡,兩個男孩子上臺習禮,在小強伶牙利齒的一連串質問裡,灰溜溜下臺了。
個子小小的柯朵鼓起勇氣上臺,向小強說明沒法送禮物了,想請朋友原諒。扮演小強的志工老師,卻態度很強硬,一再說,答應了就要做到,不然就不是真朋友。柯朵仰起小臉,眼神裡滿是祈求,拉著小強的手,繼續請求她的原諒。看到她的眼睛裡閃著淚光,小強卻叉著腰,跺著腳,看得出柯朵挺害怕,但還是堅持著,並且以同理心,請好朋友不要再難過了。小強終於答應,不再計較,並且請小明依然參加他的生日會。但是柯朵下臺後就一直流眼淚,我心裡有不解,恨不得上去請扮演小強的志工老師高抬貴手。
隊員茹萱也去臺上習禮,同樣的,也在強悍的小強面前,一再懇求而得不到理解,茹萱也流淚了,但還是一邊流著淚,一邊訴說自己的歉意。我心裡酸酸的,眼眶濕濕的,開始困惑起來,這樣習禮的意義是什麼?不會讓孩子覺得內心受傷嗎?小隊裡的男孩子,靜默地看著,若有所思的樣子。
有的時候,一個場景孩子們能習出適合的禮,有的時候卻並不能,那麼這道題目,老師們也並不會給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交給孩子們去做深入思考。隨著課程的深入,孩子們漸漸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禮」。
第二天的課程裡,有餐桌禮儀課程。老師們表演正在吃飯的一幕,同學們來習禮:如何以有禮的方式,徵求老師的同意,為他們收拾餐桌。兩位老師假裝邊吃邊聊,有的同學上去後,生硬地打斷他們的談話,直接問可以收拾桌子嗎?有的同學上臺後,先柔聲問候老師,再說出自己的來意,詢問老師是否已經吃完,是否可以收拾餐桌?志工老師根據孩子的不同方式,也有了不同的回應。最後總結的時候,讓孩子們明白讓他人和自己都舒服的應對方式,這就是「禮」
在台下的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習禮啊。張講師曾說:「習禮是最好的一種生活方式,禮教人明理,讓人更成熟,讓人應對更得體,給人感覺更舒服。」
對於在習禮闖關中,柯朵和茹萱,面對極其強悍的小強,流下眼淚,而讓我生出的困惑,回家後我慢慢明白,孩子不歷經一些人事上的風雨,又如何才能夠茁壯起來呢?一邊流著淚,一邊還以有禮的方式去和朋友交流,對於禮的深刻感悟,不恰恰就在這樣的時機中嗎?如張講師所講「人與人交往常碰到很多的挑戰,很多的對抗,在這些人際間的坎坷難題出現的時候,教小孩怎麼合理地應對,這就是禮。」
在習禮的課程裡,深感到自己原來也時常無禮。和別人交流時,會帶著自己的好惡,或者情緒,很多話缺少觀照就脫口而出,而沒有顧及到別人的感受,這些都是無禮之處。
常常覺得,小樹苗和青楓俠的孩子們,就像是照妖鏡一樣,看著他們,返觀自己,會發現自己在生活中難以看清的很多習氣。這些可愛的孩子們,讓我得以有機會去付出,也陪伴他們一起成長。
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只有孔子不懂如何吃桃?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故事來源:
孔子侍坐於哀公,賜之桃與黍焉。哀公曰:「請。」孔子先食黍而後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公曰:「黍者所以雪桃,非為食之也。」孔子對曰:「丘知之矣,然夫黍者,五穀之長,郊禮宗廟以為上盛,菓屬有六,而桃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廟。丘聞之: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菓之下者,是從上雪下。臣以為妨於教,害於義,故不敢。」公曰:「善哉。」
張講師講解:
孔子是哀公的臣,做司寇的時候,魯哀公賜給孔子桃跟黍,黍就是五穀中的一種。國君跟他的臣說:「來,您請吃吧!」 孔子先把黍吃了,然後再吃桃,左右的人都掩著嘴巴偷笑。左右的人都是那些大官,大家都在那偷笑說:「孔聖人是什麼樣的聖人,連這種禮節都不懂嗎?」魯哀公看了也尷尬,因為孔子吃錯了。魯哀公說:「這個黍,是為了擦拭桃上的毛。用黍在桃的外面猛力搓幾下,那個毛就會掉了,再開始吃桃。這個黍不是拿來吃的。」 大家都這樣吃,講難聽一點,市面上百姓連黍都沒得吃,王宮裡卻用黍來擦桃毛。
孔子故意這樣子吃,然後回答:「我知道你們都用這個來雪桃。」大家都在竊竊地笑,「我還沒這樣吃之前我就知道。」「黍是五穀裡面的最上品,天子祭天地、祭祖先這兩種禮,都是以黍為最上等,然後將黍裝得滿滿地放在最上面來祭祀用。常見的水果有六種,桃子是最下品,祭祀的時候都不用桃子」。因為古人把桃子看成桃色,跟桃花有點關係,所以不用於祭祀。
於是孔子來講道理給魯哀公聽,並且給群臣來聽:「我只聽說過一個君子,用最卑賤、最低微的東西去擦拭貴重的東西。我們會用幾十塊錢的抹布去擦拭黃金、去擦拭玉器,擦一擦把貴重東西弄好,抹布丟掉都沒關係,你不會用那玉器去擦抹布吧?不會擦一擦,把玉器丟掉抹布留著,你會這樣嗎?你不會這樣幹的。君子教給百姓都是用賤的襯托貴的,最後把賤的犧牲沒關係,不能夠說用比較貴重的東西去擦拭那個賤的。黍是五穀裡面最精良的,先聖先王以來都是作為祭祀裡面最上乘的,用它來擦拭連祭祀都不能用的桃子,等於放棄了根本去追從枝葉。我認為是大家發現黍可以擦拭桃子上的毛,後來就這樣用了,實際上不應該這樣用,你可以用別的方式去那個毛,或者不去或者削皮都可以。百姓可以吃的東西,我們卻拿來當作抹布一樣的用,這怎麼好呢?」這是本末根本大小不分了。本末大小是聖人所有的教化唯一的主幹。可以這樣子說,先立起最大的主幹,再去談枝葉,自古以來聖賢的學問一直都這樣。尤其你看孟子更是這個主軸,說「得其大者為大人,得其小者為小人。」得到根本得到骨幹的就是大人,而失去骨幹得到枝葉的就是小人,就這麼簡單的區分。
孔子說:「我們現在貴的把它丟掉,賤的把它留著吃,這很妨礙聖賢的教育,這很不好,所以我不敢這樣。您叫我吃,我先吃上乘的,再吃那個下賤的。」魯哀公聽一聽說:「善哉!果然是有理。」
這故事第一個意義是告訴眾生,別人都沒米可以吃,我們卻用米來擦東西太浪費了。我們現在每天倒掉的廚餘有很多,非洲每天餓死的人很多,很不道德。第二個意義是教導眾生本末倒置是不好的,我們應該改正。至於那個毛怎麼辦?請你用別的辦法,你用什麼辦法我不管,用別的辦法,你別用黍。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這樣本末倒置,這樣不重視米糧,我覺得這是不好的。
我們現在吃桃不會用別的米「雪桃」,可能要拜孔子之賜了,才不會這樣暴殄天物。這一場之後,以後魯國的王朝裡面再吃桃子的話,肯定不會上演那一幕,那是孔子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