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77期:2021.04.11

一、主題文章:懵懂入門,抱團成長

有幸尋找到一門究竟解脫的學問,是難得的緣分。能深入細微地慢慢領悟,則是難得的福分。團體的可貴,就在於能抱團學習,互相啟發與促進,讓這份難得的福緣得以接續。

二、問答集錦:如何改掉堅硬剛剛爆的脾氣?

她脾氣直性格剛硬,特別是對先生和女兒。為免除對家人無止盡的心靈虐待,她也努力的改,卻一直改不掉。且看禪師當頭棒喝,隻言片語即點破了問題的根本。

三、禪院軼事:東院究竟有多大

想東想西的糾結,頭腦正發揮最大效用時,心去哪兒了?幸運的一個霎那間,望見內在那丁點微微用力的魔手,太值了呀!真不愧爬上最遠的東院這趟路呢。

四、經典故事:伯樂之罪

馬兒原本只知吃草喝水、交頸嬉戲,自從被人相中帶上鞍轡,就變了心性,一心想要掙脫。這溜進馬兒心坎的不當心思,古人稱之為盜。連帶相馬名人伯樂,也為此背了罪名。

懵懂入門,抱團成長

作者:莊漢彬

我2020年第一次正式開啟了我的黃庭禪修行之路。

初階班的課程,總結就是乾貨多、時間緊、喜樂滿滿。但對於一個剛入門的菜鳥,有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感覺,總覺得這是好學問,但卻難抓到它的主軸而無從入門的感覺。

有幸的是,初階班我結識了K阿姨,她以親身進步的例子勸我堅持課後的練習,同時邀請我一起參加同學聚會,懂得抱團學習才能讓修行走得更遠。

懷著嘗試的心態,克服了各種糾結,我開始陸續參加一些同學聚會,受益良多。不僅結識了多位同修,更是一起學習了不少傳統文化的經典和張講師的視頻,大家還各自分享了自己的修行心得,正應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

聆聽各位同修的心得分享,讓我對經典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領悟,消除了「修行為什麼還要學經典」的疑慮,如近期學習「立志」和《中庸》之「誠」,讓我明白了大小先後的重要以及如何持志、去妄存善,更加知道自己的無知淺薄以及諸多積習累身,讓我體會到事上煉的重要性,更明白要有一顆為人為己的善心和學習事中當下覺知黃庭氣機的變化。

同修們在一起,通過一起站樁、靜坐、習禮、學習經典等活動,讓我第一次突破了靜坐120分鐘。感受到120分鐘後,能量自在了就不會受肉身各種情緒的罣礙。

通過習禮的演練,讓我更理解了生活就是最好的修煉場,要時時觀照當下黃庭的氣機變化,「寬兩秒」心法要應用到生活每個細節。在與大家一起學習時,深深地被團隊向上持志的氣氛所感染,也為他們無私為大眾服務的善心所感動,更堅定了走這條道路是非常正確的!

為此,我還將孩子送進了訓蒙班,請志工老師們教他習禮,接受「五顆心」(恭敬心、感恩心、心中有他人、大小先後、改過)的品德教育。經過幾次的學習,孩子有次下課後高興地跟我分享:「爸爸,習禮太好了,懂禮儀的孩子是最受歡迎的!」我聽完好感恩,當時一股能量在黃庭湧上來,真切地感知到了能量的溫度——溫暖如春。原來感恩的心是這個樣子的,真是很長養呀!

上蒼蠻眷顧我,在我尋思如何有所突破的時候,正好今年初階班就在家門口。我想都沒想,立馬第一時間就報名複訓。時隔六個月,相同地點,相同課程,相同講師……心境的不同,卻讓我對初階課程有了新體驗、新感受,對黃庭禪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體悟。

對比上次初階課的學習,感受最深的有兩個環節:首先感受最深的是「歸根曰靜」那堂課,上次初階課時只是稀裡糊塗地跟著跑,觀照黃庭時抓不住要點,在跑的過程中沒有時刻觀照各個部位以及黃庭氣血的變化,理解不到歸根曰靜的感覺。

而這次,助教特別提醒大家要將手放在黃庭的位置,時刻觀照黃庭的變化。這次我真正觀照到黃庭的實相,當下還不太相信,左手指壓著黃庭位置,右手還去摸了心臟感知到了心跳,真正感知到心臟和黃庭的不同。終於明白其他同修分享的用黃庭感知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自己的跑步效率,讓自己跑得不易累的妙義所在。

課堂上第二個觸動是對「氣也者,神之盛也;魂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有了更深的體會,讓我對人生主軸有了確定的認知。懂得了黃庭禪直指人心、清靜本性的真諦所在,讓我明確了生命的意義在於通過修身養性,擺脫七情六欲的罣礙。

發生就是恩典。紅塵煉心,我們都是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初階班的兩天,總能洗滌我們身上的塵埃,讓我們清靜再上路。同修的抱團學習與練習,也讓我在修行路上,不再孤單!


 

如何改掉堅硬剛剛爆的脾氣?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問題:講師您好!我的性格從小就很硬,爸爸也經常說我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雖然通過學習改了毛病,但骨子裡的硬仍然在,對先生及十幾歲的女兒更是明顯。請問講師我要如何練習才能讓自己真正柔軟下來呢?

張講師答:

你一直比較剛硬地對人,那是你眼中只為自己而活,你不曾想過別人的得失,不曾在意別人的感受。

如果你體恤別人的感受,能夠將心比心,如果你對人懷著善意,那你絕不會只是說,「哦,我很硬氣,我一條腸子通到底,所以我要對你這麼硬的講話!」這叫做自私自利的傢伙,只為自己的得失而活,沒有想像別人的感受,也不在乎別人的需要。

如果你站在你的女兒、你的先生的立場想一想,起碼說話會有一種友善吧!你老是指著別人的缺點,但想想,這實際上是多大的缺點?還是根本就只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還有當你也犯了類似的缺點時,請問你也希望別人如此剛硬地對著你叱喝嗎?如果不是的話,那就該將心比心,這樣做人才公平嘛!

對於小小的錯誤,如果你還是用很剛烈的態度,這也顯示出自己的氣量不夠!一個人為什麼從小到大習氣都改不了,原因是什麼呢,說穿了不過就是受胸膛中的一股氣所指使,受胸膛中的一股氣所控制。

你要解脫那股氣對你的控制,想要讓你的先生小孩免除無止盡的心靈虐待,我想值得您花點時間學學黃庭禪吧!


 

東院究竟有多大

作者:馬鈴薯

我有兩個生活模式:一是個平平無奇的「城裡人」,二是到中嶺山行禪,過除草種地的耕讀生活。

在一次次的切換中,有時候會從不同的角度、打從心裡重新認識我自己。

今天去到山上,被分配去東院種馬鈴薯,下工了沒做完,工具要留在那邊。可是,這塊地挺大的,而且為了防止山羌闖進來偷吃,周邊圍了一圈網子,開了兩處門。

於是,我開始盤算:現在我要從A門離開了,工具都在這A門附近,但我下次要種另一邊,可能會從B門進,那我工具擺哪,下次才好開始呢?腦袋計算ing……

常聽講師罵人:你做事有沒有動腦啊?!修行人要明理啊!

我一直覺得自己做事都有先思考過,這不算壞事吧?

按照大小先後,排好做事的次序...

把動線規劃好,工作的時候更順暢...

給人方便,讓事情的結果更圓滿...

這些概念,都是我努力練習的方向,也不算個「搞破壞」的人吧~

正在我計算「要不要挪工具,下次從哪開始」的時候,隱隱覺得胸膛怎麼還有點悶,突然想起講師在格物班的叮嚀:「不用力!」

鬆開對心體的力量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太好笑了,天呐,才繞那麼一點點路,我也要這麼計較,還覺得自己聰明,我真是個小氣鬼呀!

想起講師有一句讓我特別難忘的話:「當你做選擇感到糾結的時候,說明他們是差不多的,隨便選一個就好了!如果大小先後很明白,你也不必糾結。」

回到城裡,當我因為兩個差不多的東西猶豫半天時,當我絞盡腦汁圖省事時,更能放下自以為是的「精明」,回到胸膛的感覺,問自己:輕鬆嗎?用力了嗎?心寬下來,不耗氣,不浪費時間。

思考題:請根據我的心量,計算東院的面積範圍有多大。


 

伯樂之罪

作者:張慶祥 講師講解

經典引述: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道德經》

 

經典原文: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莊子·馬蹄》

 

張講師講解:

馬的性就是這樣在陸地上生活,不過就是吃吃草,喝喝水麼,很高興的時候,二隻馬會用脖子互相摩擦,生氣的時候用蹄子踹對方,馬的智慧、馬的性不就是這樣子嗎?可是後來有人給牠加了衡扼,加了那些控制馬的器材,並且又用鐵做了一個馬掌。於是,馬的心開始轉變,牠那僅止於此的純真之上,開始會生出東西來。於是牠整日就曲縮著牠的頸子,要想掙脫跨在牠頸上的那個「扼」。 牠的氣息變得跟鷙鳥一樣暴力;牠很詭詐地想吐出銜在口裡的那個繩索,想要偷偷地脫掉套在頭上的轡頭。

馬的知,本來天天只知道吃草跟喝水,每天所用的心思也只有在這裡,自從伯樂給牠加了那些東西之後,馬的心思天天在哪裡了?牠的心思就在掙脫,趁主人不在怎樣怎樣,牠的心思完全都走了樣。所以這段就是告訴你什麼是盜,馬本來只是那樣,現在卻偷了一個東西進牠的心坎裡,那個東西就叫做盜。

我們所生出來的知見,生出來的比較,生出來的狡猾詭詐之心,這些都叫做是盜,造成這個現象是誰的罪?是伯樂的罪,就是那一個自認為是最尚賢的人。

(注釋:這裡將我們比喻為馬,而世上一切自認為尚賢之人都是所謂的「伯樂」)

那個伯樂去相馬,百萬匹中相一匹,那一匹在伯樂心中是最賢的,對吧?找了一個最賢,結果內心不斷地生出端倪出來。

所以,不當的心思,在古經裡面也叫做「盜」。

 

——整理自張慶祥講《道德經》第2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