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重新啟航
重回黃庭禪初階課堂,找到了觀照沒進步的原因,原來練習已經偏離了靶心卻不自知。主軸清晰的練習,收穫非常大!
二、問答集錦:該不該叫孩子跟人打招呼?
該不該叫孩子跟人打招呼?有些小孩膽怯害怕,非常抗拒跟人應對。該如何教,讓他也能落落大方呢?
三、禪院軼事:我的義氣,原來是自以為是
聽說高手藏在廚房裡,這是武俠片裡會發生的,而在耕讀營的志工身上,習性的展現與觀照的功力,究竟切磋得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經典故事:安以久,動之徐生
伊尹不眷戀安逸的快樂,當有需要時,隨時可以出發,他可以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重新啟航
作者:朱妍
一段時間主軸清晰的練習,帶來的收穫非常大。
之前有一年時間沒能參加黃庭禪初階課程,這次回到初階課堂才猛然發現,自己之前的觀照練習已是越來越缺斤短兩,偏離靶心。感恩書院為我們創造一次次的機會,得以調準方向再次重新起航。
藉助同修助印的寬兩秒小冊子,把練習對焦到黃庭一竅單純地物理狀態上來,頓時覺得不但觀照清晰了,而且練習中頭腦的幹擾也少了許多。一次次地提筆,把所感受到的能量的變化記錄下來,與抬起手來觸摸黃庭做練習,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內在的練習有了一點點長進,但是動態中的覺知力很是不足。從小似乎就比別人容易磕傷碰傷,也都沒特別往心裡去。最近常常會反思自己難以進步的原因,恰好這時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似乎從中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這次的燙傷雖說創面不大,卻足以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感受疼痛的同時,也會捫心自問,為什麼總是小傷不斷?不是被刀切到手,就是被熱油濺到,至於走路撞到桌角、門框更是家常便飯。應該是沒有在定、靜上好好下功夫的緣故吧。
上學的時候,曾經被別人誇讚過做事情麻利、迅速,自此彷彿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就誤把這個當作優點,想要發揮到極致。走得要快,吃飯要快,行動上更要比旁人快,類似種種不勝枚舉。可是在追求速度的時候,卻偏偏忘記帶上「心」了。
現在想想,自己是被內心的好惡和求認同所綁架,動作迅速本不是壞事,可一旦做過頭,乃至無知無覺時,則必受其害。
通過練習,做總結的機會增加了,遇到了坎坷也不得不自我反省。一直以來都錯把習性當優勢了,錯得太離譜!
特別點醒我的,是看到助教在群裡提醒同學的話:「性格急躁的人,往往說話也快,要在說話口吻上開始練習。在最初階段,先練習有慢慢說話的能力,要不然,潛意識裡習慣性急躁的氣息很難看清楚。」
這段文字,我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用心去感受它深層的意義。原來言語對觀照的清晰度有著這麼重要的影響啊!意識到這點,也就感受到,心態上的歸零太有必要了。重新開始練習!
至此,痛下決心修正自己,就先從言語上做起。過程中也體會到改掉一個習性的不易。語速慢不下來,就先從寡言練起,留個覺知在黃庭,每要脫口而出的時候,都不忘看著內在的發生,可以先不說話,清晰它的存在了,可以說也可以不說了……
肢體行動上的改變、放慢,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我想,靜坐中所獲得的定靜功夫應該對改善習性能有很大幫助,所以,我的養氣功課也到了該突破的時候了。
總之,這次的著陸功課,給我帶來太大的收穫,讓自己找到了發力點,可以重新起航。滿滿的感恩!
該不該叫孩子跟人打招呼?
作者:張慶祥講師
同學問:
講師您好!我們經常會看到成人硬逼著孩子給陌生人打招呼,也會看到有的孩子比較大方和無所謂,有的孩子則有怯怯的眼神。很多家長則以打招呼與否來判斷孩子是否有禮貌。請問講師您怎麼看這個問題?謝謝!
張講師答:
打不打招呼看起來是小事情,但實際上它足以影響小孩以後是不是能夠很磊落地、很自然地去跟人應對進退,這是大有關係的。
所以如果能夠從小教小孩應對進退的一些基本禮儀,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是把這個禮節當作課程來學習演練,之後他自然能夠用在日常生活中。這樣該用的時候,他自然用起來落落大方,就不會有害怕跟人接觸的現象發生。當小孩不怕跟人應對的時候,膽怯、害羞的心理就不會發生了。
當然,大人們如果沒有事前教小孩演練過,然後事到臨頭就強迫小孩要落落大方地行禮,這是不對的,也是做不到的。而誘導小孩去跟人應對進退,縱使一開始看似有一點勉強,但做到習慣自然的時候,小孩就可以很得體大方地表現出來。
現在即使是成年人,他也許都已經是公司裡面的主管了,但他還是很羞怯於站在臺上見人,羞怯於上臺發表言論,甚至也有連私下和人吃個飯都羞怯的。那麼難道人生要這樣遮遮掩掩過一輩子嗎?難道這些與人相處的基本禮貌,與人應對的基本技巧與態度,不應該在小時候就好好地培養起嗎?
小孩子有很多事不懂,因此臨事常有過與不及,雖然剛開始習禮的時候看似有一點勉強,但是習慣成自然,漸漸他就能夠有一個自在開闊的人生態度。所以不要小看老祖宗這些習禮的教育模式,他所隱藏的教育功能可深的啊!
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太隨順小孩的性情,不能讓他愛怎樣就怎樣,不能他不喜歡的我們就不勉強,如果對人應對不得宜,我們就要教育,我們就要讓他練習。當然臨事再勉強小孩不好,所以就要讓他事先有一些時間預習,臨場的時候他就不會膽怯害怕,也不會再抗拒了。
我的義氣,原來是自以為是
作者:陳曉春
長沙的兩天耕讀開營啦!
之前一直立志要歷事煉心,好好練習心中有他人,要把服務他人的義氣拿出來。這次如願分到了廚房組當主廚,兩位幫廚都是很熟的同學,我突發奇想,要把好機會讓給她們,於是對其中一位做過多次廚房志工的同學說:「請你來當主廚吧,我來幫你。」她雖然有點不大好意思,也笑眯眯地默認了。看到另一位幫廚是新同學,過兩天要回蘇州了,就自作主張讓她參加農耕去,「被我派任」當主廚的同學有點慌了,馬上去找其他志工幫忙,我覺得她太緊張了。
第二天被告知中餐菜譜全換掉,而且新菜還要現學,看到主廚似乎更慌,我心中有個急和緊上來,趕快回到內在,去看那個緊緊的氣血。就像一塊輕紗搭在氣球上,隨著它的消長而貼著去感受,那個緊還在,心已經輕鬆下來。原來自以為是的毛病又犯了,馬上誠心向她道歉:「對不起,我讓你當主廚,卻擅自減少一個幫廚,讓你為難了,這次還是我來當主廚吧!」她欣然而快速地開始準備食材。
三個人鏗鏗鏘鏘忙活了一上午,午餐終於做好了!我們小心翼翼地把飯菜送到田間。同學們一個個臉上洋溢著勞動後的暢快,以及在田間吃到飯菜的開心。當大家捧起飯碗時,感覺他們是把對志工們的「敬」捧在了手心裡,我心裡也是滿滿的溫暖,這就是鬆鬆開開的感覺啊,我要記住它。
晚上拿起《傳習錄》,讀到「孟子言『必有事焉』,則君子之學,終生只是集義一事,義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謂義。」我看似出於義氣,把機會讓給同學,反而給對方添了麻煩。
生活工作中不也是常常如此嗎?就是我這個「義」它並不宜,「必有事焉」,心上有在求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所以看不到他人的真正需要和整個團隊的大局。同學不僅沒有埋怨,反而為了把事情做好積極想辦法,如此寬闊和踏實,真正值得我向她好好學習啊!
想起經典中還有一句,「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心中有敬,外在的義才合宜;心中對團隊有敬,就不會把主廚這個位置作為人情,想讓就讓;心中對同學有敬,我就會事先和對方商量,而不會隨意做主把幫廚調走,只是為了博得一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名聲,也是聖人所厭惡的「義襲」罷了,當下不覺冷汗直冒。
今天我沒有去農場耕地,在廚房這一塊田裡滿頭大汗地「耕」了一天,幸好晚上靜下心來讀了經典。張慶祥講師說:耕讀不僅耕在田地中、讀在經典裡,更應該在生活工作中去耕讀、去體驗、去實戰。
感恩這次長沙耕讀營,感恩助教和同學們,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舊習性,親近古聖先賢,與自己的內心進行了一次對話,找到真義所在,有了練習的方向。好好耕讀黃庭方寸之地的心田!
安以久,動之徐生
作者:張慶祥講師 講解
經典原文: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故事來源:
湯使人以幣聘之(注:指伊尹),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講師講解: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從外面來說,誰能夠保持安定很久很久,但一到了該動的時候卻一刻也不停留呢?一代聖哲非獨善其身而已,必也兼善天下。
我們看《孟子》這一段。湯想要找一個好宰相,就叫人拿了最尊貴、最貴重的東西去聘請伊尹。伊尹一點都不在意地說:「我要他這些貴重的東西做什麼?去那邊當宰相,在那邊日理萬機,哪裡比得上我在田裡面種菜,樂堯舜的性理之道來得快樂呢?我當然是這樣來得快樂,我去那裡幹什麼?」
湯知道他的賢,第一次拒絕,第二次拒絕,第三次又來了。然後伊尹馬上就改口了, 第三次他說:「與其我在這個田裡面享受堯舜之樂跟耕種之樂,不如我讓我的君成為堯舜那樣的君,讓我的民成為堯舜的民,不如讓我在世的時候,就能看到這樣大同的景象。」意思他要不要出來?他就馬上出來啦!
天生民不都是這樣嗎?比較行的就教那些比較不會的,看得遠的教那些看得短的,對不對?他這樣講話臭不臭屁?不臭屁的。因為他知道他是什麼料,他有的東西別人沒有。他舉目放眼出去,都沒有,只有他有,他知道的,不是臭屁。
他說:「天下舍我其誰?這時候除了我可以擔當這重任,還有誰?」哦,走吧,第三次,因為他看到湯的誠心,他安這麼久了,他靜這麼久了,可是一動搖到他,他該動的時候,他有沒有一點眷戀?沒有絲毫眷戀,這個就是「安以久,動之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