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幸福的樣子》
似乎已經很久沒見過了,我的幸福是否已經離我而去?若是需要回到往日的溫情才能找回幸福的話,會不會願望過於的奢求?答案是:不需要。讓生活繼續,幸福從來不曾離去。
二、經典故事欣賞:動與靜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則經典的公案中,六祖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外在一切無論怎樣動,順乎本性都屬靜。而內在無論怎樣的靜,逆乎本性,皆為動。返本歸元的奧秘就藏在這動靜之間,不可不察。
三、誤會集拾遺:五行證明
東方所說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與佛陀所示的六大:空風地火水識,說的就是同一種狀況!為什麼兩種說法實為一體,卻不用同一名稱呢?佛經中已經為世人詳細記錄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主題文章:幸福的樣子
作者:殷凱琪
從前以為幸福是有條件的,對於我,遇到那個生命裡對的人,給我想要的愛就是幸福了。因此,我用盡所有力氣去執著地追逐。可是抓的越緊好像就越不容易抓住。老天大概是想要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答案,給了一個好大的題目給我做,居然會讓我遇到做夢都不會想的狗血情節:不外乎背叛,欺騙……當所謂幸福的條件完完全全不存在時,自己幾乎要崩潰,明明我很認真啊,為什麼我會遇到這些東西?是我沒有遇到對的人嗎?痛苦、憤怒、悲傷…然後是茫然,我再也看不到幸福的樣子了……
當時真的這麼想,彼時,剛剛遇到黃庭禪,對於我這個剛入門的菜鳥,拿來用在平靜的生活裡,真的很好用。可是在這麼大的題目面前,我懵了!很多時候可以看見種種激烈的情緒來,黃庭處如岩漿翻滾。看到了,卻還是會被情緒帶著走,按照既定情節去上演,上演過後,甚至還有懊惱!幾乎我都要失去信心想放棄了。情緒來的時候又怎麼樣呢?還不是只能看著它!看到實相又怎麼樣呢?還不是照樣痛苦。那樣的情緒緊緊糾纏著我,甚至在打坐站樁的時候會如影隨形。我想放棄了……那麼那麼地痛啊,尤其當我靜下來,所有讓人痛苦的影像在腦海一再上演,來折磨我。
所幸我一直堅持聽講師的經典,每次聽都會有新的力量!慢慢地,我開始不要求自己變得那麼多,誰遇到這樣的題目會無動於衷,那才奇怪呢!在生活裡開始注意時時觀照,慢慢來。大的情緒來不試圖用以為的觀照去壓制它害怕它,它如岩漿翻滾,那就看著它。第一次,可以看見了,第二次來,還是會看著自己發怒甚至傷害別人,第三次,第四次……我可以在憤怒的情緒裡看著那股氣血,一次又一次……我突然感謝老天,讓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練習。在這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也不可能迴避的情節裡練習觀照實相的能力。
有一天,那些劇烈的情緒又過來找我(應該是又發氣血來給我做練習了),當時,我正在開車,按照以前的劇情,我第一時間會找自己認為造成這個情節的人,去向他發洩。可是這次,我就靜靜看著我的內心,真的如同觀水一樣,我看著我的憤怒過來了又過去,然後是恐懼,然後是悲傷……他們像一陣陣的風吹來吹去,我在這陣風裡,經歷著我的種種情緒,卻不被它們帶走,很奇妙。突然我就感到一陣喜悅,它讓我有種從來沒有過的幸福的感覺!難道幸福在我自己身上?
那以後,在我的練習裡,我一次又一次開始與這樣的幸福相遇,當我剝開恐懼、悲傷……那些所謂的負面的情緒的外衣時,居然可以看到這麼奇妙的感受。我想我開始與那個真實的自我相遇了!我提醒自己,遇到問題首先回到自己,回到我的實相裡。現在,我居然可以開始"呆在當下"(還不能說"活在當下"啦,呵呵,有時候還是死在當下)。甚至可以面對種種我認為不可能面對的情況!我更有勇氣和愛面對這個世界了。當我在自己身上可以和幸福相遇,外在的世界也開始改變了,讓人驚喜的改變!
幸福不需要條件,就在我們自己身上。只要對著所有的境遇裡的內心,不改造,不抗拒,讓它來!幸福就可以真實地降臨!我會繼續努力!
經典故事欣賞:動與靜
(祖)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有一天六祖心裡想,應當出去弘法了,不能老是躲在山裡。經過十幾年的修煉,該證得的也證得了,該提升的也提升了,這麼好的法門不去弘揚,要等待什麼時候呢?遂出至廣州法性寺;所以就來到廣州的法性寺附近等待機緣。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剛好碰到印宗法師在這地方為大眾講解涅盤經。
時有風吹幡動,講到一半,法會上剛好吹起的陣風,這時插在法壇旁邊的旗幟掀起一陣飄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沒想到這麼自然的現象,卻惹得兩個無聊的和尚議論了起來,一個說是"風吹過來,所以旗子就動了",一個說"才不是,是法師的德行高超,所以讓旗子自己舞動起來的",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你一定會很訝異這有什麼好爭論的,有風在吹不是很自然嗎?風一吹幡就會飄不是也很自然嗎?各位你曾經為這個事跟誰爭吵過嗎?不可能的。而這無聊的爭論竟然發生在兩個修行人的身上!然而這正是老天給六祖的一個契機,有了這個議題,才讓六祖有機會走上他的舞臺,讓他登臺開始為眾生說出正法。
進曰: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慧能看到這兩人爭論得正火熱,誰也不讓誰,於是上前一步說:「現在重要的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唯一有問題的是你們兩個的心都動了!」眾人聽到六祖這麼一說,肯定這人定非常人,一針見血的點出要害,那麼言簡意賅,意義那麼的深遠,大家聽了都非常的震驚。
話說回來,這時風跟幡確實都在動,為什麼六祖說不是他們在動呢?因為在經典的定義下,只有逆于本性的、人為造作的情況,才會用到「動」這個字;而一切順乎本性的、順乎自然的發生,既使那發生是一種動態的,也一律被稱為「靜」!這個定義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才不會錯解經意。例如:一個插了電的電風扇正在轉,你偏用手把它捏著,不讓它轉,此時它雖然被你強力控制到不轉了,在經典上就稱它是動還是靜?是「動」!為什麼?因為有一股外力介入,而改變了它的自然規律了,所以叫「動」!什麼是電扇的自然規律,正常的電扇插了電就是要會轉,正常的轉,依乎它的規律在轉,雖然正在轉很快,也叫「靜」!為什麼?因為沒有外力破壞它該有的自然現象嘛,所以叫「靜」!記得了嗎?自然的、本性的叫靜。不自然的,人為造作的叫動。那麼風動、幡動哪一項違反自然?這都是最自然的氣象不是嗎?都是順性的,所以在經典的定義中它們都叫做「靜」,不叫做「動」!現在這個當下,只有一個東西失去它的自然、逆著它的規律,那就是你們倆正在陷入爭論的那顆爭勝心啊!只有你們倆的爭勝心正在激動,其它世上的一切本自安寧啊!
———— 未完待續 ————
誤會集拾遺:五行證明
作者:張慶祥 講師
是空者。是即氣興一也(氣之初)。是名金行(在後天曰金)。成肺主屬。
風者氣動。是名木行。成肝主屬。
地者土成。名土行。成脾主屬。
火者火行。成心主屬。
水者水行。成腎主屬。
譯:前文所說空、風、火、水、地的「空」字,是生天生地那一股妙氣將要變化時,那氣之初動者,若比照東方的五行來說,此處的「空」也就是五行中的「金」。在人身五臟來說,則是指主持肺臟的金氣。
而「風」字則是指氣開始湧動者,對應東方的五行來說,佛經上的「風」也就是指五行中的「木」。在人身五臟來說,則是指主持肝臟的木氣。
「地」字就是土形成的,對應東方的五行來說,佛經上的「地」正是五行中的「土」。在人身五臟來說,則是指主持脾臟的土氣。
同理,佛經上的「火」字,也就是東方五行中的「火」。在人身五臟來說,同樣是指主持心臟的火氣。
而佛經中的「水」字,也等同東方五行中的「水」。在人身五臟來說,則是指主持腎臟的水氣。
附註:由以上經文可以證明,佛陀所說的空、風、地、火、水,正是東方先聖所說的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也就是由宇宙最原始的一股妙氣(無極)生化之後,漸漸產生五種不斷消長流行的氣,以至於生化出世上種種有形萬物來。可見佛經中確實提到五行,是這股奇妙的氣組織成我們的如來藏,組織成我們的本性,修持本性或如來藏,離不開自身的一股氣。這與東方先聖的說法完全一致。
那麼為何佛經裡不直接用「金木水火土」等字眼,而要改用「空風地火水」等字呢?我們來看看如來佛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怎麼說…
何故不謂金,謂空大?謂金行,則唯限實體,不通空處。謂空則通空兼實故。
譯:為什麼我不稱它為金,而稱它為空大呢?因為若稱它為金行,那麼就只侷限在形成金氣以後的實體上,而很難包含形成金氣以前的本源,叫它「空」則兩個意義都可涵蓋了。
何故不謂木,謂風大?謂木行,則唯限體支,不通用動。謂風則通用兼體故。
譯:為什麼我不稱它為木,而稱它為風大呢?因為若稱它為木行,那麼就只侷限在木氣的本身,而很難顯示出這股木氣的動態,叫它「風」則兩個意義都可以涵蓋了。
何故不謂土,謂地大?地者土成,成以成大。依大成故。
譯:為什麼我不稱它為土,而稱它為地呢?因為地就是集土而成的,土集結到最大就是地。我之所以稱它為「地」,乃是取其最大來說的。
何故不謂五行,而謂為六大也?謂五行則成天地後,唯當人間,不當未成。謂六大者,天地前後皆攝謂之。
譯:為什麼我不稱這宇宙的本源為「金木水火土」五行,而要稱它為「空風地火水識」六大呢(加了個「識」字)?因為五行是這股妙氣已經變化到生天生地這個階段之後的事,妙氣變化到了這階段,只能顯示人間吉凶生剋的變化,而無法涵蓋尚未生成天地之前的本源。我稱它為「六大」,用意就在於它較能完整涵蓋天地未生前,及天地已生後每個階段的意義。(附註:佛陀在五行後加上個「識」字,更能讓我們知道,這五行裡早已具足知覺識見的能力了,如此才不會讓眾生誤以為天地之間只是一股毫無知覺的能量而已。原來天地宇宙跟我們一樣,是有敏銳感覺的,此說補上了五行的缺漏處,極為圓融。)
何以故。聖者轉輪大王。唯謂天地。不謂天外。轉輪聖王唯治人倫。不治外故。諸佛如來知十界人業因報果。此業力成天地眾生。乃至成佛。謂始中終。故不同說。
譯:為什麼要有所不同呢?主管色界諸天的轉輪大王所說的教法,只闡明生成天地以後的事,並未包括生成天地以前的本源。轉輪聖王所說的是人世間的吉凶禍福之事,不包括還沒有世界之前的事。而諸佛如來了知一切境界的業因及果報的根源(即未成天地前的一股妙氣)。它就是一切業因果報的根源,是它生成了天地及血生,修持這股妙氣也是眾生能成佛的唯一根本。為了要包含遠近深淺各個層面的意義,所以我的說法和善斷人間禍福的轉輪聖王有所不同。
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轉輪聖王誤惑言耶。佛言不爾。轉輪聖王。依梵天說。但治世間。上者登天。中者化仙。下者治人。不說出世。是故不說天地外法。三世諸佛導師出世。上者成佛。次成菩薩。次成緣覺。次成聲聞。能出世間。能成聖位。中者登天。次登神仙。次治人聞。能治世間。能成王法。下者脫于諸畜生界。次脫餓鬼。次脫地獄。能離苦界。能生善道。是故能說天前天後因果正法。
譯:舍利弗接著問佛陀說:"世尊啊!如你所說的,那豈不代表轉輪聖王的說法誤導天下眾生了嗎?"佛陀說:"不是的。轉輪聖王的職責,是依據色界諸天形成之後的現象說法的,這是世間通用的法則,上至管理諸天,中至管理神仙,下至管理眾生的法則。其職責不包括出了諸天以外的事,因此不說超出諸天以外的法則。而三世諸佛師所說的法是超脫這世間的,最高境界可以讓人成佛,或成菩薩,或成緣覺、聲聞等,這法能超出世間,能成就聖賢果位。中等境界能讓眾生主宰天界,或當神仙,或管理人間,能有效治理世界,成就王者之道。最下等的境界也能使眾生起脫畜生界,或餓裡道,或地獄道等三惡道。能使眾生脫離苦海,而生於三善道。因此佛的說法能包括天地未生前的一股妙氣,及天地生成後的一切的因果正法。
(附註:從以上這段可知,佛陀所說的六大,實際上就是東方老祖宗的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只是東方人用五行表示生天生地後的五氣變化,另外再用無極、太極、兩儀、四相等來表達未生天地前的變化,也就是分成兩段,以便詳細說明的表達方式,來闡述如來藏這股妙氣的造化規律。而佛陀則用「空風地火水」這五個字,試圖含蓋從妙氣的本源,一直變化到世間五行的所有過程,然後再加上一個「識」字,來提醒我們,這股妙氣原來是有知有識的佛性,而不是如木石般的無知無覺。仔細端詳東西方的說法,實際上都是在說明同一個本源,同一股妙氣,同一個如來藏,同一個本性,實無不同。經文引證至此,已足以證明,佛陀確實說如來藏就是一股妙氣,而這股妙氣造化到有了世間之後,就是五行,也就是說,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都在修持人人本自具有的一股妙氣,而這股氣現在正散在身體的五臟百骸之中,這一點是準確無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