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觸摸到恐懼》
我們是因為什麼走上尋找解脫之路的呢?究其根本,就是恐懼!且不論恐懼是因何而起,但當它不請自來的時候,我們準備好跟它共處了嗎?黃庭禪這門學問的價值,是在面對你最害怕的感受時,才顯得出來的。終其一生,練好一招。人生的幸福安詳就全部具足了。
二、經典故事欣賞:即心即佛(一)
認識本心,乃修行第一要事。不論念頭有多少,只要能在身中來來去去的能量起伏之間,保持不生執著、不滅本真的清明覺知,保持這樣的心,就等於走在成佛的道路上。
三、青椒鳳梨炒米飯——在廚房中行禪
禪不只在靜中,行住坐臥皆是禪。可曾想過廚房、菜市場是我們練習觀照最好的場所呢?怎樣挑選食材,放多少的調味料,搭配怎樣最是養生?其實,每個人身中都有個最好的指導老師——黃庭。細細體會黃庭中送上來的氣血,心會告訴你什麼最養生。
一、 主题文章:《觸摸到恐懼》
作者:林宸安
小時候做惡夢最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就是從很高很高的懸崖掉下來,然後就會嚇到醒過來,這個惡夢伴隨著我到長大。所以…當然我有嚴重的懼高症!
第一次高空練習是在進階課程裡的走雙索,在講師帶領觀照下,真的體驗到在恐懼的氣血當下品嚐到片刻的安寧。這種體驗讓我記憶深刻,因此,當知道有山訓體驗時就第一時間報名…
但後來因工作原因一時無法成行,在連著兩梯次下來聽到很多學員的分享與看到大夥拍下的照片時,等待讓我出現了相當抵抗的氣血!我知道恐懼還是控制著我,但又想再次體驗恐懼下的平靜與安寧。
這一天真的到了。一路上,看到大夥開心的樣子我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還好在生活禪時跟大家一起練習"晚兩秒四步驟"中的第二步——用手觸摸內心,把情緒的位置摸出來…所以,大家不時可以看到我把手貼在黃庭上感受能量的湧動。這動作真的很有效喔!可以幫助把專注力拉回來。
不過人的情識知見真的是很強,當車子接近目的地,看到"飛鷹堡"三個字時,大家一定很難想像我黃庭能量湧動的有多大。這時候才怪自己平常基本功練得不夠!穿上安全裝備後第一項的體驗還好可以過關,當第二項高空垂降時我知道功課來了,我的手摸著恐懼的位置….它好強烈!我想起在自我探索成長課程裡,講師在一篇文稿裏說:黃庭禪這門學問的價值,是在面對你最害怕的感受時,才顯現得出來的。你得利用在那個最害怕的情緒來襲的當下,一次又一次的提起勇氣去面對那個感覺的洗禮,不斷練習完全臣服於那股感覺與能量之下,才會慢慢進步的。
我站在四層樓高的平臺上,一手摸著黃庭,一手抓著鐵桿,隨著同學們的準備下降口號。我腳步沉重的慢慢跟上,身體時不時地前傾望向地面,然後又縮回來…然後又想再探測一下高度…一直重複做著這個動作!黃庭緊到難受,有點被壓到喘不過氣來。
下一位,到我了!我告訴自己:可以的,"很養生儘管來",沒問題的;設備安全無慮的,敞開…迎接下一波緊上來……但是沒用,我一點力也使不上…我就是想要眼一閉、牙一咬、一躍而下也沒辦法!最後,我氣餒地跟教練說;我放棄正面下降,還是選擇背面再下降一次。
下到地面後,我還在摸著黃庭,觀照著仍然湧動不已的氣血。有點沮喪,原來之前搖旗吶喊式的:很養生儘管來..敞開..讓能量自由等,只是我的口號,沒有紮實的練習,到關鍵時刻真的派不上用場。又記起講師說的:你沒有成功是因為你雖然嘴巴說要臣服、要共處,但你的內心實際上還在對那股能量設防。你還在把那能量當情緒看,你還在把它當敵人看,你還在抵抗它、分別它,你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能把它消滅,而不是真正準備要任它來、任它去!是啊,我剛剛完全是被那股能量捆綁住,我也在用力的綑綁他,我不想要這樣的感覺,不要這樣的氣血,想要它快點走開…。
山訓彷彿試金石,有沒有真功夫一試就現原形。我的解脫自在還是在腦袋跟嘴巴上…
經過一晚的休息,第二天的體驗項目越來越挑戰了。一早教練問大夥說;說說看你們今天為自己設的目標是什麼?其中有同學說:我只想時間過得快一點!趕快吃午餐,然後趕快下山離開這裡!呵呵…完全不造作的回答。(不過說這話的同學,在結訓下山後有非常深的體會。收獲也很多…)
獨木橋體驗也是讓黃庭很有發生的。瑞穗姊一直引導在橋上的同學"把注意力回到黃庭來,抖就讓它抖、看著抖。當一個緊上來,敞得開開的準備迎接。腳步一樣可以踏出去…"這個體驗是我很大的突破。當我把注意力拉回來時,發現引導的話聽得清楚了,而且那些話在我身上化成動詞,我的腳是抖的,可是內心是平和的,可以一步接著一步踩出去。
接下來的高空垂降與極限大擺盪(就是這次的畢業考了!)當用手觸摸內心時,恐懼還是在。但我竟然可以把腳往前跨一步,把另一隻緊握鐵桿的手放開,身體往前準備下降…。這不是理解題,而是實實在在的感受與體驗…。教練為我鬆下安全索,就在那一剎那,我發現內心長久被恐懼控制的力量好像也鬆下來了。就在當下…只要願意的話,不需要催眠、不需要療癒…完全臣服於能量,所有的控制當下消除!
講師教我們在情緒動盪的情況下還有自在的能力,在恐懼下是真的可以品嚐安寧。體驗到的同學都說講師說的是真的耶!那是因為講師是把經典印證在他自己身上,然後傳授我們,所以我們只要跟著他的步伐來走就對了。
經過這次的山訓,在我的學習過程投下一顆很強烈的震撼彈。想想,眾生的苦都在於不肯老老實實地在"做"上面下功夫,都只想在嘴巴上修、在頭腦上修。給自己一次機會,否則你永遠不知道你擁有的"直指人心究竟根本解脫的禪學" 有多寶貴。
後文:
飛鷹堡的教練在最後一堂體驗課後,幫我卸下安全索時說:"我也想帶我老婆上新店中嶺山參加課程,覺得你們好像跟一般人不一樣"。 呵呵..是不一樣,因為我們有"天地間最好的寶 "!
二、經典故事欣賞:即心即佛(一)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
有一位僧人名叫法海,是韶州曲江人,第一次來參見六祖,他問六祖說:佛經裡面所說的"即心即佛"這四個字,我還不能明白,希望大師給我一點指引。
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
(附注:「前念、後念」指的並不是前一個或後一個念頭,而是指每個念頭之意;「即」是接近、貼近、或走向。)
六祖回答說:「念念不在氣血上妄生了執著,就是貼近著自己的本心。念念不在氣血上失滅了實相,就是走向佛的道路。」
不論前念、今念、後念,若能在身中來來去去的能量起伏之間,保持不生執著、不滅本真的清明覺知,有了這樣的心,就等於走在成佛的道路上,因此說「即心即佛」。這意思是說,成佛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貼近自己的「本心」。
而所謂前念、今念、後念,其實都是指當下的念頭而已。好比遙想過去事的那個心念,並不是在以前,而是在現在的內心裡;好比計畫未來的事的心念,也不是在未來,也是在現在的內心裡。因此不論前念或後念,其實都只能在當下發生,因此,經文中的前念、後念,不應當解為前後的念頭。只是用前後兩字來表示念念相續而已。
而經文中所謂「不生、不滅」,指的並非證得佛果後永遠在天上,也不是指心念的不起不動,而是指當下的心中不著生相,也不著滅相的意思。好比某個情境使你胸中有一股氣血湧上來,當下你卻覺得有"尊榮無比"感覺而洋洋自得,這就是在一個毫無意義的氣血上攀附了"尊榮無比"的相;而另一個氣血上來,你卻可能在一股同樣毫無意義的氣血上攀附了"無比羞辱"的相,而覺得難過不已,這都使你離開了本來平實的佛性。此刻那多出來洋洋自得、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知見就是「生相」,而那個覺得被貶損、自以為矮人一截的知見就是「滅相」。
所以簡單的說:尊卑就是生滅、得失就是生滅、一切對待都是內心有了生滅。凡內心有了生滅都將使你離開本來佛性,而「不生不滅」也就是保守著本來純淨本真。所以「前念不生、後念不滅」指的便是心心念念都保有本真的意思了。這才是本心,也是真佛。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相"指的是內心的知見、內心的看法。也就是在內心本來清明的能量有了起伏變化時,有沒有在攀附任何知見,或任何價值觀。當你的心能夠運用黃庭中湧動的氣血,進入人間應有的七情,而又能觀照實相了無牽累,智慧活潑應用無礙,這便是擁有了能「成一切相」的心了。你的心能使用對待諸相,卻又能反觀實相,不在各種知見中,當下非常輕鬆自在,一切喜怒哀樂的情緒在你胸中升起滅去的當下,都能看著能量清明自在的的起伏,毫不罣礙,這當下便是能「離一切相」的佛了。
吾若具說,窮劫不盡。
我若要用語言來說明即心即佛的真義,即使用無盡的時間也說不清的。(這個就像是要用語言對一個失明的人解釋什麼是"光"一樣的困難啊!)
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
我用一首偈語來說明吧,其實"心就是佛",說「心」是為了表達真我裡有個清真活潑的慧在。說「佛」是為了表達真我在氣機起伏當中,依然有持守實相的定力在。在應用中不離實相叫慧,在動靜中不離其本真叫定,說穿了這兩個特性都是真我的本質,同等的重要。瞭解了定慧,也就能在念念之間不離實相,這才是"清靜"的真意。(未完待續)
三、 青椒鳳梨炒飯
供稿者:劉思灝
青椒鳳梨炒飯
在廚房中行禪
簡介
初夏鳳梨正當季,寶島臺灣更是以出產鳳梨聞名於世,這期菜根香帶您一起鳳梨入饌,來一道酸甜可口風味十足的青椒鳳梨炒飯。
話說挑選食材確有竅門,首選則是當季,順應自然節氣收穫而得的蔬果,充滿著大自然最美好的氣息。瞧這鳳梨,看起來金黃飽滿,聞起來清香撲鼻,嘗起來更是酸甜濃郁,正所謂色香味俱全。那如何鑒別食材是否當季呢?簡單的農作物知識是要掌握一點的,但還有一種最簡單快速的方法,以我們的黃庭來試一試。新鮮的食材放到鼻子下面,深吸一口氣,鬆鬆癢癢的氣機散佈黃庭。反之,若不是當季新鮮的食物,則黃庭也變得麻木而呆板了。才發覺原來內心才是真正的廚藝大師,氣血最懂身體需要的美味,也最識當季的自然食材。
選購當季食材還更省錢。產量最高也正是價格最便宜時,真是好吃又不貴呢。下次去市場採購時,不妨試試"什麼便宜買什麼"的"媽媽竅門",因為便宜的往往正當季哦~
用料
米飯(放涼,糙米飯更佳 )適量,約1份 | 鳳梨適量,約1/3份 |
青椒(不辣或微辣)適量,約1/3份 | 鹽 (天然未精製更佳) 適量 |
糖(天然未精製更佳)適量 | 枸杞 (裝飾可不用,有機天然日曬更佳) 少量 |
做法
1. | 鳳梨去皮,切成適口小塊,以冷開水浸泡5分鐘,去其澀味。 |
2. | 洗淨青椒,切成適口小塊。 |
3. | 米飯略放涼,若太熱,炒時易粘鍋。 |
4. | 鍋燒熱下油,下鳳梨和青椒,大火翻炒均勻。加糖和鹽,翻炒調味。 |
5. | 下米飯,大火略微翻炒,轉小火翻炒均勻即可。 |
溫馨提示
1) | 鳳梨、青椒和米飯的比例大致為1:1:3,大家可以根據用餐的人數,選用合適的量哦。食材的用量其實並無定論,大家可以試試用心去感受,當感覺黃庭有鬆鬆的有一點點癢的時候,就是最適合的用量了。比如鳳梨和青椒放多了,會顯得喧賓奪主;而放少了又會覺得用料不足。再比如這鳳梨和青椒,一黃一綠,以1:1來搭配,煞是好看,黃庭就會是舒服的。換作2:1或者1:2,頓覺一點點緊繃。沒有比較不知長短,初試用內心的感受來做料理,不妨來多比較試驗,看看不同的用量比例在心頭會造成如何的氣機形態,一開始或許會不容易察覺,但那個合適比例呈現時,心頭舒服的感覺一定不會錯過,那份熟悉的氣血正是我們最愛的"色香味俱全"。 |
2) | 調味料的用量,似乎有些難把握,小廚在中嶺山禪院學到的調味秘訣很簡單,不同的糖有不同的甜度,不同的鹽也有不同的鹹度,但我們要做的卻一點也不難,開啟感覺,放輕鬆。當恰到好處的調味料放下去時,黃庭會呈現"剛剛好的感覺",也許是一個鬆,也許是一點愉悅,總之,一邊做菜,一邊練習黃庭感受的細膩,自利利他的生活,隨時都在進行中。 |
3) | 鳳梨雖有美味的內心,卻還披著堅硬的外殼,料理時最棘手的就是去皮。小廚第一次削鳳梨時,可謂黃庭內五味雜陳,既巴望著早點咬一口,卻又埋怨它長得這麼棘手,還要擔心刀工不地道而割傷手指頭。只是一樁廚房小事,就足以招來一堆罣礙,談何自在?ok,既然如此,咱也不急著解脫,更不逃避,就先來把苦看清楚,再說好歹也買了一箱六顆鳳梨,怎麼的也夠練一陣了不?抱著輕鬆愉悅又甘願試煉的心,廚房儼然變成內心禪料理的遊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