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文章:婆婆變了
身邊親人或多或少有些個性或缺點,以前總改變他們。試過多種努力,仍以失望告終。改變一個人真的很難嗎?還是我們方向錯了呢?落實著陸功課,從自身開始改變,不知不覺,家人們都漸漸變了。
二、 經典故事:微笑(一)
佛陀拈花微笑…舉凡修行者都想參透個中玄機。豈不知其中奧妙與儒家思想如出一轍。論語中的這一段,孔子將此最高道法說出,指引後人修道與為人的方向。
三、 心海拾珠:學員心得摘錄
在黃庭禪的練習推進過程中,同學們寫來很多心得。有些整篇精彩,有些在片段中光芒綻放。這心海中點點智慧之光,讓人滿懷珍惜。我們將這些心光收集,願給大家共鳴與啟迪。
四、 禪院軼事:內與外~大有關係
在禪院做志工,常有機會跟講師一起吃飯聊天。這其中學習的機會可真是不少呢。這一次是吃水果時,講師用一枚橘子來比喻修行人的外在與內心,大有關係哦!
婆婆變了
作者:羅娟
2400次心得
直到半個月前,我還在為和婆婆的關係發愁,沒想到才半個月的功夫,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好像從內心真正接納了婆婆,我感覺她整個人好像也轉變了,家裡的氣氛真的大為好轉,這一切真的很神奇,感謝黃庭禪對我的幫助。
還記得年假的期間,婆婆跟老公大鬧一次,順便把我和我媽媽也罵了一頓,老公氣得要讓婆婆自己回北京,而婆婆自己的親姐妹也都勸她回去好了,別給我們搗亂了。大家都知道婆婆的脾氣,比較能夠理解我們吧。真心說我真的不喜歡我婆婆這個人,跟她相處氣血翻滾是常事,只不過忍耐罷了,她跟我們少待一陣,對我來說本來是求之不得。 但是這一次,我感覺這樣不對。婆婆已經過了60歲了,說實在的我們做兒女的應該遷就她照顧她,明明知道她喜歡小孫女,還不讓她在杭州多待一陣,真的有點殘忍。雖然心裡想到和她相處下去非常擔心煩惱,但是父母年齡開始大了,也該我們照顧他們的時候,真的就這麼讓她走,以後也會後悔。我決心要接納她,雖然我還不能在跟她的互動中完全觀照到實相,氣血總是將我帶走。可是我想孝順父母這樣的事情,沒辦法等成佛的那一天吧,所以先忍耐再說。我決心不管她說什麼做什麼我不喜歡的,都忍耐下來再反應。
說來也怪,一旦下了這個決心,開始是想要處處遷就婆婆,就好像男孩子遷就剛剛交到的女朋友一樣的心思,或是學生想要尊敬師長,反正就是處處謙讓照顧,但是很快就可以處處體諒婆婆,開始站在她的立場上理解她,這樣沒到第三天我就開始把向父母鞠躬說早安晚安也用在婆婆身上了(之前我根本想都不敢想,甚至安慰自己說講師只要求像父母鞠躬問安,並沒有提到公婆),這樣下來還沒兩天家裡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婆婆也好像完全變了,或者是我的感覺變了,反正家裡和睦了,我感覺她也成了一個最善解人意的婆婆,隨之而來的是對她的感覺越來越好,相處很順利,很容易,婆婆也開始變得特別照顧我,如果早上我沒起來,她不但不會覺得我晚起不能照顧寶寶,反而會體諒我晚上餵奶辛苦,所以把寶寶帶到其他房間照顧不打擾我,如果我站樁打坐的時間長寶寶開始哭鬧,她也會儘量哄寶寶讓我可以完成練習。這哪裡像之前大家口中不體諒他人的婆婆呢?她就是最好的家人啊。 這樣一來,老公對婆婆的態度也有改變,即使他們倆爭執的時候,婆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覺得被孤立和排斥了。
想起來真的很奇妙,沒有多久以前我還為家庭關係煩擾不已,甚至心裡暗暗埋怨是因為老公的關係我才要遇到這麼一個婆婆,氣血翻滾不已,而現在這個家真的變成了一個讓我覺得溫馨的家呢,跟婆婆相處也覺得胸膛鬆鬆軟軟的。而這一切都是講師和禪院教誨的功勞呢。 有時候也許還不能夠在每一刻觀照自在,讓能量自由,但是還是鼓起勇氣去做成人成己的事情,也還是有效果,外在內在也在自然隨之改變,希望我能夠將這一點體會用在其他的人事互動中,成人成己。
微笑(一)
作者:張慶祥 講師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孔子的弟子子貢,問孔子說:貧窮但不至於諂媚,富有但也不會驕縱,這樣的人格怎麼樣呢?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孔子回答說:這很不錯 ,但不如貧窮還能夠很快樂,富有還能夠很好禮來得好一些。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很難得,但這只是能戒除小人的一些習氣的作為而已,並不代表他開始有了君子的美好德性。更何況高談什麼賢關聖域這樣的程度呢?
好比一個人清除了地基上所有的垃圾 ,這雖然很不容易的,但並不代表他已經有能力在這個地基上新建什麼有益的建設,什麼樣美麗的大樓,其實是沒有的,他只是說地基已經清乾淨已經沒有什麼垃圾了,這樣好是好,但是還沒有開始建設。所以,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佛陀說的心經、金剛經,裡面所講的都是實相,以觀照實相、觀照心性的自在,作為整個學問的基礎,後來又為什麼對著大眾拈花微笑,傳授心法?佛陀拈花微笑看看大眾,看誰悟得透,一代祖師的位置就要給他。到底傳授什麼心法而拈花微笑呢?
佛陀用那朵盛開的花比喻我們的心,好比我們很在意、很罣礙一件事,突然想通了:哇,原諒他吧!有時候你跟你的小孩子很慪氣,氣死了,還是自己的小孩呢,他一笑你就覺得很可愛,心花朵朵開,那個開的感覺在哪裡呀?就在你的胸口!像個花在盛開。
而為什麼佛陀要拿朵花來教眾生?因為心中光有實相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樣的惡劣環境下,心都要保有能力像花朵一樣的盛開,不要讓它凋萎,不要讓它沉悶。心情永遠開朗、寬闊、愉快、自在。
但這幾個形容詞,我的意義跟你是可能有所不同,我的意思是說,當你感覺心情很沉悶的時候,依然可以輕鬆的看著沉悶的實相,不理會它是什麼型態,把心放得很寬,就允許它存在。所以我的開朗、寬闊、自在,可能跟你的意思是有點不一樣。你的開朗寬闊是胸中的氣一定不能沉悶,你的自在是胸中的氣一定不能緊繃。而我的自在是因為這氣本來沒有意義,可以用任何型式存在我的胸中,所以我乾脆讓它自由的存在,因而我比你早得到大自在。
我們一直都在想辦法把不喜歡的感覺掃走,那是因為你認為它有不好的意義存在,對不對?但情緒的能量變化,就像水的湧動一樣,只是物理現象,何來什麼好壞的意義!不如就乾脆讓它在,很寬懷的、開朗的、喜悅的讓那個沉悶的氣去存在,即刻就可以得到自由!這樣聽起來會不會衝突?想一想好像有點道理,但真正要你去做的時候,才發現你做不來!每個人的懷疑都會發生在這裡,但我們黃庭禪所要解破的,正是這個環節,這也是禪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禪學所要解破的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下期為大家解開,敬請期待!!
學員心得摘錄
黃庭禪學員
每天起床——微笑,心情立馬變得輕鬆舒適。外在的表情對內在的心情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發現沒有,微笑後,人自然變得柔軟,說話語氣也會輕柔許多。古語說:相由心生,做功課時發現,相也可以影響心的,真是有趣的現象。(魯春燕)
我發現,只要人懷著恭敬和謙卑的心去做事,把自己放得低一些,讓自己的觀點鬆動一點,讓自己柔一些,關係的改善就在眼前,心頭始終是暖暖的,那種感動和感恩倍增…(熊偉)
以前過年都是媽媽一個人做家務,每次做累了她便怨聲載道,我和爸爸兩人聽多了也覺得煩。今年我因為著陸功課,開始幫忙媽媽一起做家務,爸爸看到我們兩個人一直在忙,也不好意思坐著不幹活,主動跑來廚房幫忙,家庭氛圍一下子就改變了,三個人各司其職,其樂融融。(戴蓓菁)
“在失敗中求取真知”,每當我感到無法進展或想要回到舊模式的時候,這句話就是最好的提醒和鼓勵!(黃瑜琳)
……
內與外~大有關係
作者:軍委
這個月的臺灣中嶺山之旅,安排了進階、山訓、還有志工行~
雖然禪院小小的又遠在大海的對岸,但有講師、瑞穗姐、還有同修大夥一起,大家同是一心在學習著黃庭禪,感覺就像回家一樣親切溫馨~
某一日飯後閒聊時…
志工端上一盤大大的金黃色橘子。講師拿了一顆橘子說:“這只橘子外表皺巴巴的,很難看,皮很厚,果肉很乾,味道也不甜。像那種小巧可愛的桔子,皮很薄,味道很甜。誰說外表與內在沒有關係?像那些會挑西瓜鳳梨的,看看外表就知道裡面味道怎麼樣,所以外表與內在有很大的關係,外在做得好,也會影響到內在。修行不能只注重內在,外表邋邋遢遢是影響到內在的。
聽講師這樣說時,給我很大的震撼…
一直以來我外在都是邋遢隨便的人,人家說我不修邊幅,我還頗為得意,以為那是不拘小節,不刻意裝飾,這不是很好嘛?
回想這幾日在山上的日子,看看我的外在修行吧…
砍柴時,砍一段木柴就往旁一扔,我的柴都是橫七豎八的。等我往堆柴區去時,看到大大小小的柴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的,很是驚歎,也感覺黃庭鬆鬆軟軟,原來柴堆擺得整齊,看起來這麼舒服養心。再回來看看自己擺放的柴堆,心頭跟著亂亂的。真是沒有比較不知道長短,原來我自認的不拘小節,讓外在規矩次序亂了,內心也亂了。如此這般…如何養氣呀?
這才開始留意到禪院,不管是廚房還是工具房裡,各種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前廳清淨明亮,整潔典雅。每個人都是將工具使用完及時洗淨後歸還原位…想想自己之前亂拿亂放的習慣,真是汗顏。回到工具房,拿起自己那沾滿泥土鋤頭和雨靴到水槽來洗,肩膀放鬆、敞開胸膛,越洗越乾淨,越洗越開心。心上的泥巴,也一同拿出來洗洗乾淨了。
《孔子家語•致思》裡有一段“這夫遠而有光者,飭也;近而愈明者,學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雚葦生焉,雖或以觀之,孰知其源乎。”
講師說:一個人遠遠看就讓人覺得你可以親近,值得學習,有光彩的,這是他整飭儀容舉止的結果,所以最基本的儀容舉止你都要學的,不是叫你去巧飾。讓你越接近越深入越感覺到他的智慧,這是學的效果,外在叫做整飭,內在叫做學,慢慢的磨練,去歷練,去養你的浩然之正氣,練就你的金剛法身,這些都叫做學。就好像池塘裡面的蘆葦,空有蘆葦的性,沒有那個水,那個土,那個環境是無法生長的啊,雖說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可是在被吸收後卻又是內在的東西。所以說蘆葦的生生之性雖是重要,但外在環境也很重要。
這比喻一個人要修持修得好的話,你有你內在淳樸的本質是很重要,但是外在的環境,外在的舉止,外在的作為也很重要,因為它會和你裡面有關,內外打成一片,內外都很重要。
一直把修行想像很高深,其實在禪院中,每個日常最不起眼的地方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內在要得到清淨自在,外在也需要打理得體,內外兼修才是。合乎節度的“灑掃應對進退、規矩禮貌衛生”,禪院給了我生動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