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500問

張講師答:

你裡面提到說我說過,寬兩秒並不需要消除貪嗔,實相就自由。我看不懂這個話,我的原文應該不是這樣,如果你可以說得更明白,我再來回答。

張講師答:

說觀察不到氣,這個是一種文字障。氣就是感覺,凡感覺所在之處就是氣所在之處,比如說你感覺你的右手,感覺你的右手掌,你就會發現這個右手掌裡面有細細麻麻的感覺,這就是氣。

當你感覺右手掌,你就忘了左手掌,因為氣在左手,因為你注意力不在那兒,它就比較淡薄,意所在的地方,氣就在,氣在就是感覺在,感覺就是氣。

所以你說觀察這個氣機的實相,就是這些感受起起伏伏、來來去去、細細麻麻的、酸酸的、重重濁濁的,各種感受,它是自主地來自在地去,你對它一點沒有抵抗、沒有助長,這就叫做觀照氣機的實相。

當然你要從很粗重的方面來檢查自己有沒有用力,這極可能檢查到的肢體有沒有用力,當然你從肢體上的放鬆,對你也是會有幫助的,多參加幾次禪修吧,我想主軸會更明確。

張講師答:

當一個人內心升起一個志向的時候,要向上,你說你要去人慾·存天理,那志要有一個向上的時候,那麼氣就會比較剛正。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氣跟心是有關的。也因此你就從貪嗔癡愛裡一下轉到比較剛正,就是你所說的會比較舒坦一點。

本來意念對於氣是有影響的,那反過來說,那麼我們的心、我們的意念也會被氣給拖累。

所以孟子說:「志一則動氣,氣壹則動志」這是心也可以影響氣,氣也可以拖累心啦!至於我說有沒有必要消除貪嗔,當然你觀照實相,貪嗔就會消除掉了。我的意思是說,修行不是在消除貪嗔,做對的事就可以,就是觀照氣機的實相,觀察能量的自由,那個貪嗔自自然然就不見了。

張講師答:

我的所有的資料也好,音頻也好、視頻也好,所給你的理論就是要往內觀照,而不是停留在那個理論基礎。

一開始你會覺得不錯,是因為有一個理論可以安慰你,你好像有一個新的目標、新的事情可以做,但是人的習性就是這樣,一個事情做久了你就開始煩,你又回到原來的泥淖裡面去。

所以,重點就是常常反觀你的內心的變化吧,把內心的變化給看清楚,而後開始觀照實相,而不是在研究黃庭禪的邏輯,沒什麼邏輯,觀照內心的實相而已。

張講師答: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你觀照越久越熟練,它就越接近實相嘛,也許你剛開始觀照,只有百分之十的實相,百分之九十還是貪嗔好惡,然後這一條路越走它就越大條。

任何路都是一樣,一開始走都是羊腸小徑,蔓草叢生,走久了就會有一條路,同樣內觀的這個學問也是一樣,它是一個新的習慣,你習慣慢慢養成,以後你就看著那個浪頭一上來,你就知道,一上來的時候你覺知的只是能量,這個事情就會有進步了。

所以這個急不得,你慢慢觀照,就像練籃球一樣,就像寫毛筆一樣,急是急不來的,但是你只要天天練習就會進步了。

張講師答:

對的,這個觀照你的內心呢,就會讓你的內心比較平靜,那麼真正的功夫呢倒不是說在平靜的時候,而是氣血非常洶湧的時候你依然絲毫不受其影響,這個人就有一點定力了。

那麼我所說的這個當下的自在,說應該在氣血湧動中的自在,指的是必須要有這個功力,但是並不是說平靜中的自在就不重要,平靜中的自在就是我們人生每一天裡面的根本哪。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你看這個天氣有可能一整天颳風下雨讓你去練習嗎?沒有啊,平常的時候都是風平浪靜的,只是你風平浪靜中你有定力,那是大家都有的呀。這個定力,這個功力深不深厚,差別在哪裡?是在波濤洶湧的時候。

所以我說的並不是要一直去找波濤洶湧,要以平常為定靜的根本,平常就能夠把內心看清楚,等到它波濤洶湧的時候呢,也能夠觀照實相,是這個意思,總而言之你現在有什麼就看什麼,不是另外去找,不是另外去造作的。

張講師答:

您好!您所謂的事理圓滿跟古人所謂的事理圓滿可能有所不同,一般人所謂的事理圓滿就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就是這個事情很困難,我這邊也滿意那邊也滿意,大家都不吵了,所以叫做事理圓滿。

但是古人所謂的事理圓滿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時候取大而舍小,“得其大者為大人,得其小者為小人”,就是難以兩全的時候就取其大。

譬如說王陽明吧,王陽明整天都在外面為國家帶兵打仗,他當然是顧不了他的家庭,他在這個國跟家之間,他取大舍小,就是家庭再怎麼沒有照顧到,沒有人會怨他啦,就算有人怨他,我想可能家裡面的人也許有人怨他,就算他們真的怨他,那又怎樣,我已經取大舍小了,那已經顧不得你們這幾張嘴巴在那邊碎碎念。

在往後幾百年幾千年的聖賢君子再看到王陽明他的故事,他們會說這個人已經非常圓滿了。

所以你要面臨到公司啊、家裡啊有很多這種煩心的事情,只要你取大舍小,雖然糾紛還未平息,但是這已經算是圓滿了。那當然如您所說的,事理的圓滿本來不簡單,所以呢要先求個安心之道。

不論在怎麼樣的煩惱之下,怎麼樣的情緒之下,我有一個可以安頓自己心靈的辦法,這就是圓滿。

張講師答:

你好!因為情緒中氣血的浪頭是比平常的時候更具體明白的,當你對內在觀察不清楚的時候呢,它大一點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看清楚,所謂大一點是有情緒的時候。

所以,喜怒哀樂還沒發的時候,內心是什麼景象呢?什麼氣象呢?這個一時不容易明白,那就從喜怒哀樂已發的時候,來做觀察。

那麼在觀察的時候呢,就是有什麼看什麼,去覺知自己內在真實的情況,這樣就可以了。等喜怒哀樂已發看得越來越清楚,這個未發呢也就慢慢會看清楚了

張講師答:

事情該不該做,就看符不符合大公無私,光明磊落,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會不會讓自己跟別人誤入歧途,會不會讓自己更潰散精氣神,待人處事有沒有將心比心,你就以這個來判斷就可以了。

不能夠以氣亂不亂做評判,有的人雖然做正確的事,他的氣還是很亂,心情還是很緊張,難道他就不做了嗎?有的人去做很壞的事情,他心如止水,難道就可以做了嗎?

事情總有個公理,不能老是想自己氣亂不亂,自己感受好不好。對於事理的取捨,很簡單就是將心比心,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就依照大小先後。能夠分辨大小先後,能夠分辨是非,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張講師答:

您好,很抱歉哦,因為黃庭禪這個學問,內心的學問是感覺的學問,不是邏輯的學問。它是練習題,它不是理解題。

就好像打籃球吧,你不是說我在書本上寫說怎麼打怎麼打,然後你說我都瞭解了,問題我做不到。你做不到的部分,所剩下的就是練習。只有練習能幫你進步。

在哪裡練習?如果是籃球就要在籃球場上練習,對著籃框練習,你要專注在那個目標上。如果是黃庭禪你就必須在內心裡面練習而不是在思維邏輯裡面去繞。你說你知道氣血本無意義。

你都知道了,在頭腦裡面知道有意義嗎?沒有幫助。你說你害怕了焦慮了,然後我不壓制它,心跳更快,更難受。為什麼難受呢?不是只有氣嗎?氣不是沒有意義嗎?又怎麼會難受?因為對你來講,是有意義的;對你來講,是有分別的。

你未曾對它不分別,你根本不瞭解什麼叫不分別。不過這個學問有點深,它要慢慢去練習去感覺,因為它是一個感覺的學問。這個急不得。你可以參加黃庭禪的課程,一次一次的慢慢來。

不過呢我勸你如果是有恐懼症、焦慮症,這個西醫可以幫助你。現在的心理學,對這方面的心理的疾病是有幫助的,因為現在這種的心理疾病很多,這個沒什麼可恥的。

為什麼啊?因為現在心理上有憂慮、有焦慮有恐懼的人啊,就象患感冒一樣啊,很平常。十個人裡面三四個,到處都是。所幸的是現在西醫對這方面,已經有藥物可以控制,讓人心氣更平和。

我覺得你一方面要去接受西醫的治療,那黃庭禪這個學問有點深。你心氣要平和在某個水準內,那麼他才更容易進步。你現在應該不要只是停留在腦海中在聽課在繞,這不是辦法,可以直接去參加禪修班。然後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去找醫生。

張講師答:

你好,身旁的人難免都會有這種愛表現的,欺上媚下的人。但是如果他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人,他也沒有搞出什麼真的對不起人的事。那我們就把他當個有小毛病的朋友看待而已,寬和以待。

但最主要的是你自己要樹立起剛正的風格,你要做一個有風骨的人,讓他們去學習,而不是你去示範一個小人,惡鬥的人,沒有包容的人,成天在那裡跟他惡鬥,這個不是辦法。

你做好你的正人君子,君子本來就是包容小人的嘛,只要他不為惡,不為非作歹,沒有十惡不赦,這只是個人的小毛病嘛,而這些小毛病你身上沒有嗎?很多吧!只是不同的小毛病而已,所以對於小毛病寬容嘛。

但是如果這個毛病真的很大,危害到很多人,那當然我們就有必要,有勇氣跳出來,好好匡正他一下。跟父母對小孩一樣,用包容的心來對待身邊有這些小毛病人的態度了。

張講師答:

收到肯定就很開心,是不是好名呢?只有你自己知道。己所獨之,而人所不知之處,故君子慎其獨也,那個獨就是己所獨之,只有你知道,就是內心裡。你是因為你表現的很好,做對的事,大家都得到了好處,我們來開心。

如果是這樣開心的話,別人沒有稱讚你,照樣會開心。那非得等到別人稱讚你才開心,到底是不是好名,你得問你自己了。一個真正做事的人,他知道這個虛名對人是沒有益處的,而且真正有智慧的人,非常謙卑的。

別人稱讚他,他都推辭不敢受,內心越是人家讚揚,越是戰戰兢兢。小人不一樣,越是人家讚揚,越是開心的不得了。整天都很有精神。古聖人不見是而無悶,那是真的無悶。

整天都問自己,是不是光明磊落,是不是個正人君子,是不是踏踏實實的做事。一個好名的人,他不踏實做事,他做事是為了求名。如果虛偽地做事而能求到名,他一樣會照幹的。

至於觀照會不會讓你自己離自己越來越遠,那要看你哪個自己了?貪名好利的自己,離他越遠越好啦,如果是一個質樸踏實的自己,你通過觀照肯定會離他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