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黃庭禪電子報0364期:2020.12.01

一、主題文章:微笑的力量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她主動給身邊人微笑時,收穫到了溫暖、和諧,長養自己也長養了他人哦。

二、問答集錦:如何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

西方愛的教育是當代父母慣用的,殊不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光有愛沒有原則的教育,讓孩子充滿了傲慢,更少了一份抗挫能力。想要孩子有敬,從小就要立規矩、有底限。

三、禪院軼事:黃庭禪改變了我(上)

初學黃庭禪1年半,家庭氣氛已有了大改善,而對於經典依舊感到困惑。所幸講師開辦「格物班」,帶同學體悟性理之學,心靈改造工程,才正要開始呢!

四、經典故事:庖丁解牛

一個屠夫不用剁,可以把一頭牛輕鬆分解開,他用了什麼方法呢?一起跟隨這位神奇的屠夫來一探究竟。

黃庭禪電子報0363期:2020.11.21

一、主題文章:淺嘗“成人成己”的滋味

面對做不完的家務,在身體非常疲憊的狀況下,很多人都忙得灰頭土臉。但有解脫煩惱的心法做指引的人,越是在逆境中,越是可以走出精彩而閃亮的人生來。

二、問答集錦:人生這麼苦,要如何才能安頓?

人到中年,活成了頂樑柱,不僅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還有工作的壓力,再加上時運不濟,讓人感覺苦不堪言。且看禪師如何教他安頓這一顆苦楚的心。

三、厚生集:善本,儲蓄今生最重要的財富!

小小善本,堅持做下來,回頭一望,自己已經邁出了自我封閉的腳步,與父母家人的隔膜漸漸消失,內心生出體諒他人心意的柔軟…..人生無形的財富,就這樣慢慢積累了起來。

四、經典故事:梁武帝壹生造寺度僧,為何功德為零?

梁武帝篤信佛教,不遺餘力供養僧尼,卻被達摩評為實無功德,氣憤至極。功德的評判標準為何?梁武帝熱心佈施設齋,卻被看作「心邪」,他到底冤不冤枉?

黃庭禪電子報0362期:2020.11.11

一、主題文章:結緣的種子

為求真理,他尋尋覓覓,卻不達根本。一句「心即是氣」,令他與黃庭禪結緣,終於找到了渴求的真理。課後的微笑功課,讓他受益匪淺。

二、問答集錦:一個能觀到實相的人,就是有良知的人嗎?

什麼是實相?實相和良知又有什麼關係呢?凡事都有體用之分,觀照內心的實相,是立起了良知的體,而良知的用,還需去練習、去實踐。

三、小樹苗:親仁之路

從開始沒有信心去當志工,到後來享受於其中,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作者說,此行滌蕩了心靈,長養了正氣。還沒當過志工的同學,歡迎您的加入哦。

四、經典故事:匡人解甲

孔子一行到了宋國,因被誤認為是奸臣陽虎,遭匡人包圍。危難之際,孔子氣定神閑,竟與弟子唱和起來……

黃庭禪電子報0361期:2020.11.01

一、主題文章:越過習性的「坎」

習禮是教育的千秋大業,卻也能在日常每個內心卡卡或情緒紛亂的當下練習,發揮神奇的威力。日用倫常間,逆著習性,勤於內觀修習,進步慢慢顯現。

二、問答集錦:我這樣做,是在「義襲」嗎?

修行之人應該內外一致嗎?如果內心還沒有到達最好的境界,只是先把外面的事情做好再說,這樣算言行不一的「義襲」嗎?什麼才是真正的「集義」?逆向操作、歷事煉心等名詞,在日常的人事應對中,該如何解析呢?

三、禪院軼事:耕讀、耕地、也耕心

新店山上有塊猶如仙境的世外桃源,這裏是打造健康青農的標竿農場,更是有機農場,不但耕地、耕讀、也耕心~創造樂活三耕,在這裡,人人都是擁有活力的快樂農夫,跟著公民記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內心有機農場~

四、經典故事:孔子洞察君心的智慧

孔子為見用於諸侯而周遊列國。見到衛侯,孔子的伐亂建議,雖受肯定,但未被執行。再次見時,雁偶然飛過,衛侯面現不悅。孔子見此果斷離開了衛國。放棄這見用的好機會,孔子是如何洞察君心的呢?

黃庭禪電子報0360期:2020.10.21

一、主題文章:她照顧父母,如何從苦累到甘甜?

對父親的成見,在她為人母後依然無法放下。著陸功課讓她變得柔軟且寬闊起來,心甘情願地成為了父母的依靠。

二、問答集錦:什麼是謙虛?

謙是美德,是人生的一大法寶,你可知道它的真正內涵?落實好這個字,人生會變彩色呢!

三、厚生集:和光同塵,其樂融融

施由近始,如何讓身邊的家人感受到善意呢?當她放下自我,用心陪伴,心與心的距離近了,善意自然呈現,隨之而來的是一室溫暖……

四、經典故事:子路除喪

禮是一種規範,能讓人們生活有序。過與不及,都是失禮。

黃庭禪電子報0359期:2020.10.11

一、主題文章:日常的孝,才是大考驗

對父母的孝,是亙古不變的人倫,更是幸福生活的根本。而在日常與父母相處的點滴中,能夠以孝心來養親心,可謂是一場真正的修行。

二、問答集錦:佈施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佈施,似乎是慈悲、善意和德行相關的行為。但心念若擺不正,反而有加重貪欲、自損功德的危險。怎樣佈施才能不掉坑裡呢?

三、小樹苗:接納與陪伴,讓孩子悄然改變

孩子第一次離開親人的陪伴,超級不安與敏感,怎麼辦?志工老師從接納與感受孩子入手,一步步接近和感受孩子的內心......這次孩子與志工老師「相互陪伴」的過程,讓雙方都收穫了內心的成長。

四、經典故事:未卜先知的孔子

齊景公拜訪孔子,寒暄當下,左右來報,周朝先王之廟遭了火災。因先王廟眾多,齊景公詢問是哪一座,孔子立即斷定是釐王之廟且分毫不差。孔子因何能未卜先知,背後的天理又給人什麼啟示呢?

黃庭禪電子報0358期:2020.10.01

一、主題文章:心意真切,就有長養之功

不知不覺,我們就把日子過成陀螺一般,沒有滋味。當換個心境,用心體察時,她發現生命充滿哲理,處處靈動,處處有驚喜。

二、問答集錦:教育孩子,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

小孩子有好奇心,常會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家長卻用暴力來阻止。如何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呢?

三、禪院軼事:心靈上的「更生人」

學習黃庭禪2年多,喜郎的轉變有目共睹,臉色從暗淡轉成明亮、體態也變得精實。想採訪喜郎已經很久了,終於一天晚上,相約來到了喜郎家……

四、經典故事:知恩圖報

大將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千古傳誦,如此知恩圖報的美好情懷,對於時下職場中的人們,頗有教育意義。

黃庭禪電子報0357期:2020.09.21

一、主題文章:那團氣,本身就帶著智慧

「心外無理」、「格致誠正」,這些傳承千年的經典精髓,怎樣才能體會到呢?他在情緒熾盛的當下,透過寬兩秒的心法,體悟到那股清真的、全身清澈通透的氣機的神奇……

二、問答集錦:如何做一個有志青年?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我年輕,我普通,卻有著為國家和社會盡上力量的志向和熱血。我該以怎樣的態度起步和前進呢?

三、厚生集:這三年,哪一步不是珍貴呢?

做善事,記善本,簡單的事,卻是下學而上達的功夫,經過三年,一步步留下的腳印都很珍貴。

四、經典故事:子欲養而親不待

孔子偶遇丘吾子,驚見他痛陳人生三大過錯,並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孔子隨即警示弟子,萬不可重蹈覆轍。

黃庭禪電子報0356期:2020.09.11

一、主題文章:站樁——發自內心的需要

站樁,聽起來古老而枯燥,卻給堅持的人帶來了一系列可喜的改變,並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問答集錦:怎樣做事才不會給別人製造麻煩?

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好?懷著為人好的心,真實、輕鬆、坦白地待人。還在懷疑嗎?試一試便知分曉。

三、小樹苗:悄無聲息的成長與變化

小樹苗內心成長營只有短短兩天,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孩子和志工老師都在其中得到成長與蛻變?

四、經典故事:天作孽,猶可違

宋景公在自身性命受到威脅時,不為所懼,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連累股肱大臣、黎民百姓。如此美德,讓老天爺也為之點贊。

黃庭禪電子報0355期:2020.09.01

一、主題文章:找回失去的幸福

回憶中兒時與父母的相處,滿是受傷與抱怨,現實中又跌入了職場不順、健康受損的低谷,舉步維艱。此時有一道光芒照進內心,讓身心溫暖柔軟,智慧洞開,豁然了知了幸福的源頭。

二、問答集錦:社會在前進,還是倒退?

與古代相比,當今科技發達、生活富足,難道不值得大大地自豪嗎?可現代人的確心理疾病頻發,苦不堪言。社會的前進與倒退,到底該怎樣看待,又該如何審視檢點自己的生活態度呢?

三、禪院軼事:學個「無畏」

上山來當志工,勞其筋骨,換來一身疲勞,只是勞動而已嗎?那你可能還沒發現行禪真正的義涵,行禪無名無利,學得了什麼?你看了便知!

四、經典故事:齊景公的巨額贈與,為何留不住孔子?

孔子見齊景公,其施政理念受到肯定。齊景公以一縣之稅收財富送與孔子,卻遭到孔子拒絕。孔子奔波勞頓,周遊列國,終於得到賞識,為何一口回絕,立刻遠離呢?

黃庭禪電子報0354期:2020.08.21

一、主題文章:小事也「樂活」

為什麼幹活像個機器人?同學一句話點醒了她,回到內心,體悟到「樂活」的訣竅。

二、問答集錦:怎麼努力也得不到認可,人生還有意義嗎?

事事得到別人的認可,就連孔子都做不到。不如踏實做事,求得問心無愧,在需要時盡上自己最大的能力。

三、厚生集:開啟人生幸福之旅

隨手撿垃圾,這看似平常的善行,讓她放下了自己,同時影響了身邊的朋友和孩子,善的種子在傳播。

四、經典故事:正言若反

孔夫子胸懷天下蒼生,一輩子為推行大道而奔波。如此悠遠的行儀,不僅市井小民看不懂,就連內在無分別的隱士,也一樣看不懂。

黃庭禪電子報0353期:2020.08.11

一、主題文章:全家的幸福

從記事起媽媽就愛生氣,這讓我壓力山大。可媽媽這難移的本性,卻讓我得到了一個幸福「法寶」。踏實練習之後發生了神奇的轉變。原來,想要孝順父母,讓家庭幸福,把心力轉向自己的內在,踏實修為才是真捷徑。

二、問答集錦:對氣血無分別取捨,赤子和聖人的境界有何不同?

常說難得赤子心。對氣血無分別取捨,聖人能做到,赤子也能做到,兩者的境界有差別嗎?這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三、小樹苗:禮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孩子們日常生活交流中,需要獨立面對的人際交流小挑戰,被用作素材,讓孩子當堂演練。禮,中華民族這個古老而恒久的精神傳承,漸漸深入孩子們的心裡。

四、經典故事: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只有孔子不懂如何吃桃?

魯哀公賜孔子桃與黍,孔子先吃了黍,再吃了桃子,卻被眾人嘲笑不懂規矩次序。面對眾人誤解,孔子將背後的道理細細講來,洞見之深遠,引得哀公讚歎。